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7-24刘建蓉谭亚容通讯作者
刘建蓉 谭亚容(通讯作者)
(重庆市石柱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9199)
脑梗死还可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细胞血液和氧气供应障碍导致的脑组织病变,呈现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现代治疗模式下,以病情进展为前提,联合持续性和针对性药学服务模式,减轻症状表现,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特别是在联合护理干预基础上,能够在纠正患者错误认识,保证治疗和护理工作规范性的同时,强化治疗效果[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科室2019年1—11月诊疗的脑梗死患者共78例,随机划分为参照组和循证组,各39例。参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平均数为(56.8±3.7)岁,发病时间平均数为(5.3±2.5)h。循证组患者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平均数为(57.3±3.4)岁,发病时间为(5.8±2.3)h。数据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是以评估患者体征状态为前提,调整最佳服药方案,再施行有效的康复锻炼;保证饮食结构的合理性,预防并发症;时刻保证室内卫生干净,且光线柔和。
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即以查阅文献资料为前提,再整合护理经验、专业技能,明确脑梗死患者护理期间常见问题,做好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1)健康教育。依据患者文化程度、病情和年龄等因素为基础,做好有效的健康教育,使之能够在正视脑梗死致病诱因、症状表现、治疗措施和注意事项、并发症等,以便可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施行。(2)心理干预。由于脑梗死多为突发,使患者极易面临恐慌和焦虑等负性情绪,护士应在合理评估患者情绪状态的基础上,做好情绪疏导,如情感鼓励、播放舒缓音乐和病友沟通等。(3)康复干预。待患者处于病情稳定状态时,可倡导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早期应为床上被动锻炼,如翻身和抬腿锻炼,再逐步过渡到主动锻炼,如头部运动(摇头、鼓腮及伸舌)和肢体运动(关节屈伸、行走和站立)[2]。
1.3 观察指标
①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神经缺损评分。是以ADL评分量表、NIHSS评分量表为准,前者分值高、后者分值低表明患者护理效果越佳。②评估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涉及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度+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3]。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神经缺损评分
护理后患者生理自理能力评分、神经缺损评分较优于护理前,但参照组改善幅度低于循证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缺损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缺损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神经缺损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循证组 39 40.6±9.3 64.0±10.3 30.8±7.3 11.0±3.9参照组 39 40.9±8.4 49.9±9.6 30.0±7.2 19.4±4.8 t 0.1494 6.2538 0.4872 8.4819 0.8816 <0.05 0.6275 <0.05 P
2.2 评估患者护理总满意度
循证组总满意度为97.44%,参照组为84.62%,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评估患者护理总满意度[n(%)]
3.讨论
脑梗死作为脑血管重症病症,是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且在脑组织缺氧、缺血状态下,诱发脑组织细胞坏死,随之出现吞咽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等状况,降低生活质量。现代医疗模式下,不仅应强调脑梗死急性发作期溶栓救治,还应做好恢复期护理干预,如循证护理,是以理论依据、实践经验为核心,再利用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和康复干预等操作,使之可在纠正患者错误认识的基础上,增强治疗依从性,促进预后恢复[4]。本次,参照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循证组,差异显著(P<0.05)。循证组总满意度为97.44%,参照组为84.62%,差异显著(P<0.05)。
综上,脑梗死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增强机体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