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7-24王珠梅
王珠梅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江苏 盐城 22400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临床中一类神经系统损伤型疾病,该病主要特征为大脑血流无法满足代谢的需求[1]。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在围产期发生死亡或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重要因素。若及时给予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脑组织获得重组和改善[2]。本研究选入9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研究,分析和观察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护理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为45例,观察组为45例。
对照组中,男女例数分别为24例和21例,胎龄最小为37周,最大为42周,平均(39.31±1.09)周。在观察组中,男女例数分别为23和22例,胎龄最小为36周,最大为41周,平均(38.26±1.58)周。将两组的实验信息进行对比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循证护理干预,主要内容为:
1.2.1 建立护理小组:每月定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护理培训,增强护理技能和职业素养,根据相关资料及文献查阅的方式论证护理观点,分析相似的护理病例,提升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护理知识的认知与理解。
1.2.2 听觉刺激:在病房播放促进新生儿放松的轻缓音乐,并进行重复播放,以进一步刺激新生儿的听觉功能。
1.2.3 视觉刺激:在患儿病床边放置色彩鲜艳的气球,以多次逗引的方法帮助患儿集中注意力,同时轻缓地移动气球位置,引导患儿双眼跟随气球进行运动,以加强视觉刺激。
1.2.4 触觉刺激:每天与患儿进行面对面的视觉接触,并且对其进行脸部抚摸,以刺激肌肤感官,每日2次,每次时间为10分钟。或是将奶嘴与患儿口唇进行触碰,指导其进行吮吸动作。
1.2.5 家庭护理:对患儿家属实施心理干预,减轻其负面心理,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仔细说明患儿在出院后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叮嘱其坚持返医检查运动神经功能。同时定期进行电话随访,结合患儿的恢复程度提供有效的干预方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共分为3个等级[3]:①有效:新生儿HIE症状基本消退,相关体征已恢复至正常范围;②好转:新生儿HIE症状明显改善,相关体征改善情况良好;③无效:新生儿HIE症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甚至出现病情加剧的现象。
同时对比两组发生脑炎、智力异常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97.78%,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护理效果对比[n(%)]
2.2 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15.5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是由于围生期窒息而造的胎儿缺氧缺血性损伤,从而引发各类脑病症状。优质护理是临床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新生儿胎龄过小,难以和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因此提高了治疗与护理的难度[4]。针对性减缓脑血流、改善脑水肿症状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重要内容。循证护理体现了现代化的护理理念,将患儿作为护理中心,同时要求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有规划地选取相关护理问题,根据资料查询等手段,寻找问题的处理策略,以提升护理效率与质量。
本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可以促进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改善病情,提高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