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ARDS的效果比较
2020-07-24娄川东余楠通讯作者
娄川东 余楠(通讯作者)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8400)
ARDS指的是心源性以外的肺内外致病因素造成的急性呼吸衰竭情况,通常病情较为严重,患者需通过机械通气治疗来改善病情[1]。但是,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各具差异,临床应进行正确选择。我院特选取收治的9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研究,统计分析研究数据后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共有94例ARDS患者,取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有47例患者。对照组男23例,女24例,均龄为(49.16±4.27)岁;研究组男22例,女25例,均龄为(49.25±4.31)岁。组间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后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德尔格savina呼吸机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实施适宜镇静,尽可能降低自主呼吸影响,并对患者实施肺部保护通气治疗,压控模式为BiPAP,以呼吸机进行检测和调节,保证潮气量为6~7ml/kg。
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保证呼吸频率为16次/min,氧气吸入浓度为45%,同时设置呼吸末正压处于压力容积曲线低拐点2cm位置,控制患者气道峰压为33mmHg,呼吸比为2∶3[2]。
研究组:治疗过程中调节患者氧气吸入浓度为45%,调节高压为30cm,时间为4.2s,低压为0,时间为0.8s,同时控制患者气道峰压为33mmHg,呼吸比为2∶3[3]。
1.3 疗效评价标准
血气分析指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氧合指数、PaO2(动脉氧分压)以及SaO2(血氧饱和度)等血气分析指标:
插管率及治疗情况:统计分析两组治疗期间的气管插管率(患者出现呼吸频率持续小于40次/min、血压下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气道分泌物多、意识障碍等情况时视为治疗失败,需立即实施气管插管)、ICU治疗时间以及通气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气分析指标
研究组氧合指数、PaO2以及SaO2等血气分析指标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表1 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组别 n 氧合指数(mmhg) PaO2(mmHg) SaO2(%)研究组 47 345.86±39.26 89.24±14.32 83.46±3.65对照组 47 328.18±40.12 82.18±13.72 81.25±2.94 t 2.1592 2.4405 3.2326 0.0334 0.0166 0.0017 P
2.2 插管率及ICU治疗时间、通气时间比较
研究组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ICU治疗时间以及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插管率及ICU治疗时间、通气时间比较(±s)
表2 插管率及ICU治疗时间、通气时间比较(±s)
组别 n 气管插管(%)ICU治疗时间(d)通气时间(d)研究组 47 2(4.3) 12.31±2.01 8.39±3.87对照组 47 8(17.0) 14.26±2.17 10.26±3.69[χ2 ]t [4.0286] 4.5196 2.3975 P 0.0447 0.0000 0.0185
3.讨论
ARSD的发生率较高,常见于严重感染、休克、烧伤、创伤等病症,由于患者肺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可导致肺泡水肿或者弥漫性间质,患者可出现低氧血症及呼吸窘迫情况,是一种发生率极高的危重症。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临床在治疗ARSD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患者病死率仍然较高,并不利于生存质量和生命安全[4]。机械通气治疗为临床治疗ARSD的重要手段,可有效纠正患者低氧血症,但是具体实施何种机械通气治疗,目前临床尚未进行完全明确。
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氧合指数、PaO2以及SaO2等血气分析指标均与对照组存在差异,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ICU治疗时间以及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在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应用ARPV通气治疗的效果优于SIMV通气治疗。以相通气道压力为基础,患者肺分流区域的血流量可通过压力支持来降低,实施ARPV通气可更好满足患者条件,可避免运动失调和呼吸肌萎缩,具有满意疗效[5]。
综上所述,在ARDS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应用ARPV通气治疗,可有效提高改善血气分析指数,同时还可降低插管率,减少通气及ICU治疗时间,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