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效果比较

2020-07-24何瑞星李正明王晓东

医药前沿 2020年11期
关键词:开颅脑血管栓塞

何瑞星 李正明 王晓东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脑动脉瘤破裂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特点,患者会出现剧烈头痛、昏迷、动眼神经麻痹、颈部、腰背疼痛等症状,颅内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1]。临床中,主要通过开颅夹闭手术、血管栓塞介入术进行治疗,为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本文选取2017年—2019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32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019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320例。排除标准:排除术前合并其他器官功能不全以及不能随访的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开刀组和介入组,开刀组患者199例,介入组患者121例。开刀组中,男102例,女97例,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52.8±10.1)岁。介入组中,男63例,女58例,年龄37~84岁,平均年龄(53.3±11.1)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开刀组 开刀组患者通过开颅夹闭手术进行治疗。患者实施全身麻醉,结合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对动脉瘤的位置进行确定,将患者头部进行固定,并保持合适的体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将头皮、皮下组织、骨膜切开,将皮瓣翻转之后,颅骨钻孔,掀开骨瓣、剪开硬脑膜等常规开颅,暴露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必要时阻断载瘤动脉,分离动脉瘤颈[2],选取合适的动脉瘤夹将动脉瘤夹闭。对于颅内出现血肿的患者,可以在术中清除部分视野内血肿。

1.2.2 介入组 介入组患者通过血管栓塞介入术进行治疗。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对患者实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静脉滴注尼莫地平,通过皮穿刺技术进行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在微导丝的引导下,使微导管插入到合适的动脉瘤位置上,同时结合动脉瘤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圈,实现动脉瘤的栓塞。对夹层动脉瘤及宽颈动脉瘤进行监测,利用支架对栓塞操作进行辅助,术后压迫穿刺点或缝合器进行止血,并做好包扎工作,术后使用拜阿司匹林及波立维抗血小板治疗,部分患者辅助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3]。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显效:术前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或CTA检查见动脉瘤栓塞或夹闭良好。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无新发临床症状及体征,术后脑血管复查见动脉瘤不显影。无效:经过治疗患者各项指标无改善并出现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或术后脑血管造影检查及CTA显示动脉瘤栓塞不完全、夹闭不完全或者有复发等。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开刀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94%,介入组为9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与MMP-2水平比较

介入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MMP-2水平与开刀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与MMP-2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与MMP-2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住院费用(万元) MMP-2水平术前 术后开刀组 199 18.2±4.1 7.3±0.6 56.2±10.6 37.8±3.5介入组 121 10.1±2.3 12.66±0.5 54.3±10.7 20.1±2.8 t 19.64 19.46 1.546 49.79<0.05 <0.05 >0.05 <0.05 P

3.讨论

脑动脉瘤破裂的危险性高,容易再出血,发生脑血管痉挛等风险,存在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出血后一周是发生再次出血的高峰期,病死率会超过50%,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当前在治疗脑动脉瘤破裂时,临床中主张对出血因素进行消除,在急性期要尽早确诊、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脑动脉瘤破裂治疗中,开颅夹闭手术上比较经典的方法,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挽救患者生命。但是由于颅内压增高、脑水肿等问题的影响,加之患者脑动脉瘤周围血管的解剖结构复杂、血管变异大[4],开颅治疗会受到限制。有研究表明,80%左右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可以通过介入栓塞手术治疗,相比于传统的开颅夹闭手术,其创伤小,是微创手术,能够减少患者的应激损伤,对于患者预后极为有利[5-6]。此外血管栓塞介入术能够降低MMP-2水平,说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并抑制胶原的进一步破坏。

本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介入组的住院时间、术后MMP-2水平优于开刀组,手术费用高于开刀组,差异显著,P<0.05。

综上,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在治疗脑动脉瘤破裂中效果都比较理想,相比而言,血管栓塞介入术是微创,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MMP-2水平,虽然手术费用高,但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

猜你喜欢

开颅脑血管栓塞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