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0-07-24沈姝玺

大众文艺 2020年13期
关键词:音准声部情感

沈姝玺

(苏州学府中学校,江苏苏州 215000)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可见,合唱教学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合唱是歌唱教学的进一步提升,它可以培养初中生的合作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也是实现初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合唱应该成为初中音乐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合唱教学,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应该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和时间的艺术。

一、初中合唱教学现状

当前初中合唱教学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时间有限,形式大于内容。初中的合唱课,一般体现在社团中,而密集性的合唱教学,主要应对的是参赛。较短的时间内,教会一部作品,其中不乏滥竽充数的学生。二是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的共鸣。合唱表演,除了需要音准、节奏等基本要素外,更需要情感的表现。舞台上,学生若面无表情、乐声间缺乏互相交流,律动僵硬等,演出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三是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一味演唱、忽视聆听。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已经进行了二声部的合唱训练,而部分学生则没有。比让学生枯燥地唱更不可缺的是听,教师要引导他们在听觉中寻找更美的声音。

以上是笔者在合唱教学中累积、归纳出的一些问题所在,根据现状,仍在探索、研究与创新,以下就初中合唱教学在实践中收到的良好的效果与大家分享,希望能给同仁一些参考。

二、进行以二声部合唱为重点的基础合唱教学

教学中,我们习惯性地会通过横向旋律的视唱来训练学生的音准。但是,要让学生真正感受、体验合唱中的声韵美、音律美的话,二声部合唱才是进行合唱教学的基础和关键。

1.卡农式练习

柯达伊认为,卡农形式的歌唱是发展多声部歌唱能力的最好的准备。合唱教学先从轮唱开始,学生从间隔一拍,到间隔一个小节,再到间隔一个乐句的二声部卡农开始练,逐渐培养、发展起纵向音乐思维。《雪绒花》《一二三四歌》《保卫黄河》《游击队歌》《卡农歌》等歌曲均可用作练习。

2.二声部合唱

在现有旋律的基础上先进行三度的和声构唱,稳定后逐渐增加难度。中期的训练,教师可将两个声部同时在钢琴上弹奏,让学生聆听横向旋律的流淌与纵向和声的均衡。通过视唱,不但可以驾驭自己的声部,还能够准确地唱出另一个声部,为日后顺利过渡到多声部合唱打下扎实的基础。

日常教学中,笔者以人音版音乐教科书中的《青年友谊圆舞曲》《杵歌》等歌曲为例,进行了简单的二声部编创,学生熟悉,短小精悍,由浅入深。

综上所述,进行以二声部合唱为重点的基础合唱教学非常有必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起初的训练,也许难度较大,会出现学生找不到音高位置,或唱着唱着偏离声部……一旦训练有素,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及纵向音乐思维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初中生的合唱能力

一部合唱作品,如果只是一遍遍机械地、重复地去唱,学生则感到枯燥乏味,训练也毫无意义。想要获得教学实效,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多种教学方法来提升初中生的合唱能力。

1.柯尔文手势

运用柯尔文唱名手势来训练学生的唱谱、音准等,既直观、形象,又能优化教学。在日常的音阶训练和音程构唱教学中,教师用手势带动,变机械读谱为趣味识谱,使学生既有了音准上的高低感知,也有了音级间的距离感知。

2.接唱和录唱

接唱,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句式,感受同一部作品不同主题的情感,学会互相聆听、默契合作,感受音乐的和谐之美。接唱,可以是横向旋律的接唱及纵向和声的接唱;也可以是一个乐句接下一个乐句的接唱及一个乐段接下一个乐段的接唱。

录唱,可以帮助学生找出与范唱的差距,完善不足,提高他们对于音准、节奏、情感的认知,为日后的二度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个人认为,一次次的录唱胜过教师一遍遍地教唱。学生在听中唱,在唱中听,两者结合,缺一不可。

以合唱教学《我心歌唱》这首作品为例:笔者先以两声部训练为主,运用柯尔文手势带动学生进行纵向为重点的音准训练。稳定后再进行接唱。接唱,先从一个乐句的横向、纵向接唱,逐渐过渡到一个乐段的纵向接唱。在声部相对和谐的情况下,学生再次聆听、感受范唱,通过录唱,一次次找出不足。在这一环节中,很多学生对歌曲的强弱、快慢及乐句的呼吸等主动用笔圈圈画画。在小组交流时,相互间点评到位,例如:“老师,这一乐句我们是不是要做渐强的处理,而不是干巴巴地去唱?”“老师,三个声部同时呼吸不太好听,是不是要轮流呼吸”“老师,这里的速度要快些,下一段要回原速,是吗”……

综上所述,学生合唱能力的提升,应采用灵活的形式,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笔者上述的列举还存在着局限性,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提炼适合学生自己的各类内容和方法,让其学习兴趣持续。合唱是听觉的艺术,同时也是时间的艺术,一部好的合唱作品的呈现,需要教师优化合唱教学,学生积淀音乐素养,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四、挖掘作品内涵并培养初中生分析作品的能力

合唱教学的重点是“合”,不仅仅是指声音的有机融合,更是情感的相互融合。合唱教学除了让学生追求整齐、统一、优美的声音之外,重点要引导他们饱含真情地去演唱,使合唱艺术具有情感的神韵,给听众带来美的享受。

1.立足于审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情感内涵做深入了解,充分挖掘其精彩乐段、重点部分,对歌曲的刚与柔,动与静,连与断,气息控制及感情抒发等进行整体设计。学生的情感表达与艺术表现将为合唱表演增添艺术魅力。

《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是根据《铃儿响叮当》这首传统的圣诞歌曲改编的合唱作品。八次变奏,不同风格,不同演绎。从牧歌、华尔兹、狐步舞到爵士、摇滚乐等。对于初中生而言,每个变奏主题对应的音乐风格演绎是极具挑战的。教学中,主题的哼唱,笔者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哼鸣中静静感受歌曲的恬美。在摇滚风的变奏中,通过加入拍手伴奏来为歌曲增添动感。尾声部分,主要在速度、力度上做渐快与渐强的处理,最终将其推向高潮。

2.会分析作品

逐渐培养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还进一步提升了合唱表演效果。作品分析主要包括:对作品的人文背景、曲式结构、伴奏音乐及情感起伏等方面的分析。音乐分析的方法有:听觉分析、乐谱分析、比较分析、风格分析等等。

以合唱作品《我的祖国》教学为例:笔者首先向学生介绍该作品,它是根据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部分音乐主题填词而成的合唱歌曲。然后,引导学生从结构上进行分析:歌曲分成两部分,第一乐段通过听觉分析和比较分析,使学生感受e小调的柔美与F大调的明朗;第二乐段通过乐谱分析,感受旋律重复的创作手法。在情感起伏方面,主要让学生感受旋律的上行与下行,分别对应力度的渐强与渐弱,以及尾声的渐行渐远作渐慢处理,等等。

综上所述,引导学生挖掘作品情感内涵,逐渐培养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对于初中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情感是合唱艺术的灵魂。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的过程。

五、结语

总之,有效的合唱教学,需要教师打破常规,优化教学。合唱训练,也非一朝一夕的事,它任重而道远。学生多声部乐感的培养,教师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最终舞台上声情并茂的合唱呈现,是一个由听觉的建立到情感的共鸣,声音地融合到时间的积淀的一个长期过程。通过合唱教学,也让学生转变观念:不是为了比赛而合唱,合唱团也不是为了得奖而存在。合唱使我快乐,人人皆可合唱!而对合唱作品的精益求精,更体现着教师们的“工匠精神”。教学的路上,仍需我们不忘初心,让美育如春风化雨浸润校园。

猜你喜欢

音准声部情感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论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