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两招”
2020-07-23徐建玲
徐建玲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常常遇到一些学生为作文发愁,无话可写或语言枯燥的情况。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我在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在经典名著和生活体验中汲取营养,积累丰富的素材,解决学生无话可写之忧;另一方面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和互改作文能力着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观察生活 学生习作 自改作文 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怕写作文,为写不好作文而烦恼。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完成从怕写到会写、乐写的转变呢?本人在教学中注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习作。
一、学会积累素材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不少孩子在写作文时,无从下笔,不知道要写什么。要想让学生易于表达,克服对作文的恐惧,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孩子们在多彩的生活中寻找丰富的题材,引领孩子们会写作文,乐于写作。写作教学实际上就是引领孩子们从生活实际中找到熟悉的事物来写。即使是熟悉的事物也要孩子们有一双慧眼,教师就要引导孩子们把阅读课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写作,才会言之有序,条理清楚,让读者看得明白。又比如:在写景物时,可以布置学生观察校园或路旁的花草树木,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可以观察一年四季中雨的特点,一年四季中风的特点。写人和写事的文章,也可以有意识地观察和评价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比如观察同桌的外貌、衣着特点、言行举止的与众不同,也可以观察各科老师的教学风格、性格特点等不同之处,还可以观察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有了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学生就能在作文中畅所欲言,言之有物,所取题材也就相当丰富了。
(二)在观察中引导联想
在孩子们的习作中,很多句子都是语言平淡,味同嚼蜡。孩子们只是把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写下来,而忽略了展开丰富的联想。在课文的经典名篇中,我们都能找到比喻句、拟人句等优美的佳句。因此在观察每一种事物时,都可以引导孩子们去联想,尽可能地发挥想象,这样孩子们就会逐渐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如校园里那一盆盆的三角梅,在寒风中傲然挺立,婀娜多姿。课间就让孩子们去仔细观察三角梅的花瓣的形状、颜色以及动态美和静态美。孩子们观察后写下的小练笔里,有的从三角梅会联想到美丽的蝴蝶在扇动翅膀,有的会联想到美丽的小精灵,还有的把花瓣比作三个卫士。原本平淡的语句因为有了联想而变得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三)在阅读中积累素材
读书的好处很多,就习作而言,它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唯一捷径。只有博览群书才可能在习作中旁征博引,使自己的作文妙趣横生。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才会拥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学养。阅读是一把打开作文宝库的金钥匙。近年来,我们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里弥漫着浓浓的书香气息。教学楼的第一层是个开放的书吧,里面陈列着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也有孩子们喜爱的绘本。它为孩子们广泛阅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孩子们利用课间或午休时间阅读课外书,周末到县图书馆或新华书店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此外,我为学生推荐经典名著,在本学期就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绿山墙的安妮》《青铜葵花》等小说并上好整本书的阅读导读课,引导孩子们学会泛读、浏览、扫读等读书方法,做到学以致用。此外,我还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做好读书笔记,摘抄优美的句段为作文提供素材。
(四)在实践中积累素材
要想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教师就要有意识地组织孩子们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有了亲身经历,获得了活动过程中的第一手材料,孩子们的习作不仅有声有色,而且有滋有味。在指导孩子们写《我的拿手好戏》一文时,提前布置孩子们做些感兴趣的事,如到兴趣班跟老师学讲故事、学弹琴等,让孩子们体验到学艺的苦与乐。节假日里让家长带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游览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抓住各种景物的特点,使孩子们的习作既生动又具体。如今校园生活同样是丰富多彩的,如每学期学校组织开展的防震消防演练、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六一”联欢会、学校每学期一次的讲故事比赛、到实践基地参加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及诗朗诵比赛等活动。教师可针对每次活动,引导孩子们有意识地观察并且积累素材,善于鼓励,引导学生一点一點写出来,写出一点表扬一次,逐渐消除对作文的畏惧心理,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自信,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二、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不光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好习惯,从而形成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一)教给自我修改习作的方法
1.明确习作的目标
每一单元习作目标是不同的,教师可根据单元训练的目标确定。如在说明文的习作自我修改环节,我在教学中就设计了这样的习作评语:(1)书写认真,字迹工整;(2)习作中能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的特点;(3)语句通顺,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4)能按一定的顺序写,内容具体。学生对照以上的评价目标修改自己的习作,就能整体把握习作的方向,不至偏离习作目标。
2.教给学生修改方法
教师教给学生各种特定的修改符号,运用添、删、改、换、调等方法修改习作。如在修改写人的文章时,怎样“添”呢?对文中的主人公是否有外貌描写?如果没有,那就添上一两句描写人物外貌的话。再看看习作中是否有运用人物描写方法,还可以在文中找一找有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果没有,想想能不能在文中添上一两处。对写人或写事的文章还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让学生用红笔进行修改,一边读一边改,反复朗读,读着读着就会发现许多问题。把自己一时不能确定怎样修改的地方做好记号,在互相修改时与同学交流。
3.习作是否围绕中心意思写
在修改习作时,会发现一部分孩子的习作,初读语句通顺且优美,但细细品读后却离题万里。因此,修改习作时要引导孩子们仔细审题。比如题目是《爱》,所选取的事例要与爱有关,选取的事情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写人或写事的文章所选取的事例能否围绕中心意思,为表现人物形象服务?在修改中,让孩子们逐渐学会审题,提高习作能力。
(二)互相修改,重在鼓励
习作在自改后,分小组与同学交换互相修改,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每个小组五人,指定一名优等生担任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批改习作,收集小组每位成员的意见,讨论后由小组长在作文本上写总评。在学生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找出优点,再指出不足。优点至少写三点,但建议只要写一点。改完后,让每个小组推荐一篇优秀习作在班级中先展示再评议。“文章不厌百回改”,在反复修改中,学生逐渐提高了习作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除了讲述必要的写作技巧外,观察、积累这两项功夫一定要做足,因为这些功夫是建造学生作文大厦的基石。
参考文献:
[1]王小生.学会观察和积累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08(07).
[2]陈明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J].福建教育,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