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乐作文

2020-07-23王盖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快乐作文观察体验

王盖

摘要:实现新课程作文教学目标,解决农村孩子写作文难的问题,就要抓住他们的年龄特点,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童心培养他们写的兴趣。“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作文更要贴近生活实践,没有实践就不会产生写作的兴趣和能力,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生活,再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自由表达,把作文“故事化”“口语化”“书信化”“日记化”“表演化”“舞台化”,使他们感到写作文是一件快乐的事,他们就会慢慢喜欢上写作文。

关键词:快乐作文  情境  观察  体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解决农村孩子作文难的问题,就得让他们寻找到“源头活水”。那么,“源头活水”从何而来呢?它从生活实践中得来。首先要创设、利用情境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进一步去观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然后经过发现、思考、加工和想象这一过程,慢慢培养兴趣,逐渐形成能力,最后使他们轻松自如地表达心声,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字,快乐作文便水到渠成。

“作文苦涩,文字吝啬。”农村孩子一直以来对写作文产生很大的畏难情绪。笔者任教30多年来,经历千百次的实践、反思、提炼、总结,努力探索小学作文教学之路,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作文。通过这些年的教学积淀,我深深感受到:快乐作文才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捷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呢?这需要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交点的兴趣培养,让他们从难以动笔的窘迫中解脱出来,变得乐于观察、勤于思考和善于表达。

一、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创设作文情境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想把作文课堂引向学生的生活实践,实现作文与生活的融合,情境教学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么,怎样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捕捉情境,感受生活之乐

捕捉生活情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就是要抓住生活的美好瞬间,用心去体会。如春天来了,我就带孩子们去田野里、小河边去寻找春天的足迹,感受春风拂面、阳光和煦、泉水叮咚的明媚春光,领略春天独有的魅力,感悟春天的美好与快乐。这样,孩子们就会身临其境,耳濡目染,在嬉笑间提升了观察美、欣赏美和感受美的能力。再如秋收时,我让孩子们奔向田野和果园,帮助农民伯伯割稻子、摘苹果……去亲身感受田间地头的快乐气氛和农民伯伯丰收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只有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孩子们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日积月累之中,他们就会沉淀更多的生活阅历和感性的作文素材。自然而然地,快乐作文就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进入情境,体验观察之乐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在孩子眼中更是丰富多彩的,他们都有自己的观察视角和独特感受。教师要多引导和鼓励他们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升认识世界的能力。这样,孩子们的习作才会贴近生活,有血有肉,饱含真情。作文写得好,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体验到观察所得之后的乐趣。

(三)借助情境,品味想象之乐

孩子们天真烂漫,极具幻想,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是写作文之前一种很好的铺垫。比如,孩子们看到碧蓝的空中飘动的白云,就想到了地上奔跑的羊群,进而可能联想到自己骑着会飞的小羊到了天上,见到金阙里的玉帝、月宫中的嫦娥,和玉兔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不觉中自己也变成了一朵快乐的白云……这样,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想象带给自己的神奇感受和说不出的快乐。

(四)利用情境,品尝倾吐之乐

思路是思维的线路。很多小学生找不到写作思路,不想动笔。教学中,我就利用情境引导他们进行即兴作文,这样往往会有一些令人满意的收获。

记得有一次命题作文《假如   》,我先播放配乐诗朗诵《假如》,创设作文情境,然后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因为在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美好的梦想,加之每一个人的生活积淀、兴趣爱好不同,所以这次作文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抓住孩子的童心,鼓励畅快表达

表达就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快快乐乐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呢?

(一)快乐作文“故事化”

作文“故事化”就是鼓励学生写亲身经历的故事和想象的故事。

写亲身经历的故事,使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皆作文”。可以鼓励学生亲力亲为地去做一件事情,然后把自己做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写具体,写完整。比如,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骑自行车……这样的习作过程就是学生在成长中自我发现、自我欣赏、自我肯定的过程。这样写出来的习作才会有立体感、鲜活感、真实感。写这样的作文,学生不会有压力,反而会得心应手,也能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得真实可感,有滋有味。

写想象故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编精彩故事。比如可以写童话寓言,也可以写虚拟的网络世界。学生可以通过再现、移植、幻想和虚构等形成思路。通过长期坚持练写,小学生习作就会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快乐作文“口语化”

作文“口语化”就是随时随地进行说话训练,拓宽观察视野和想象空间,激发创意性表达。比如:模拟爸爸妈妈说话,模拟兄弟姐妹说话,模拟老师同学说话,模拟警察法官说话等。谈论的话题也可五花八门,比如,他们说人,说事,说物,说成语,说课文,说电视剧情,说邻里关系,内容不一,观点各异,长短不定,说法自由。这样坚持下去,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角色意识,而且训练了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累,使他们乐在其中。

(三)快乐作文“书信化”

作文“书信化”就是用写信的形式替代作文,把作文的内容转移到书信中去。这是很值得尝试的一种做法。如把难写的习作改成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写信的形式,学生就会有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感,比较容易倾吐内心的真实想法,写法上也更为自由。

记得有一次,我让三年级的学生写《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学生面有难色,迟迟不动笔。于是我变换一种方法,把作文形式稍做改动,请学生给自己最亲近的人写一封信,诉说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吐露内心最想说的话。这样,孩子们都很乐意地写。结果不少习作语言亲切生动,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有十多篇习作被编入学校手抄报。

(四)快乐作文“日记化”

作文“日记化”就是把作文的要求分散到本周的日记中,分阶梯降低行文的难度,逐步进行片段作文的训练,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写好片段,看似降低了作文教学的要求,实则一步一落实,循序渐进地实现单元作文教学的目标。实践证明,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表达方式。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写好片段,而且能更好地实现单元作文的教学目标。

此外,还可以把快乐作文“表演化”“舞台化”,就是组织学生将有意义的、生动有趣的见闻或者课文改编成相声、小品的形式,搬上舞台,进行表演,从而达到使学生对各种人物内心的感知、体验和理性思考的目的。

总之,作文教学应该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在让小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想象、多表达,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笔者30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快乐作文”就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捷径。这样的作文教学切实有效,真正达到了新课程提出的“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要求。

猜你喜欢

快乐作文观察体验
确立学生作文主体,引导学生快乐作文
试论作文教学
小学生快乐作文教学探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