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辩证探析
2020-07-23李沁怡
李沁怡
摘 要:社会物质极大“丰盛”,这是有目共睹的,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的生产加速了产品的生产设计、更新换代,产品多了物质就多了,这在表面上也就明显地反映了丰富,但在我们似乎忽视了“丰富”必须要有“匮乏”来衬托。本文围绕的《消费社会》一书,从社会的历史进程与逻辑合理性对其理论进行辨析。
关键词:消费社会;物役;伪数据;个性
鲍德里亚揭示了丰富的本质和来源——统计学家或者是操控者有意地放大了增长的数据,强行将虚幻的数字摆在增长逻辑的顶端。但事实上,负增长也是增长,所以在被糖衣包裹下的“丰盛”从内部看是空洞的气泡,在消费社会下人们看到的是浮华外表。
1.人们享受“物役”的状态
“物品和需求的世界可能是某种全面歇斯底里的世界”,在现代社会的消费活动中存在着一个明显但在世人观念中若隐若现的逻辑关系:在“物役”的社会,人就像待宰的猎物被控制在消费的牢笼中,通俗来说,以金钱和物质为主体的消费掌控着人。鲍德里亚从理性的的角度提出了这一问题,当问题被以书籍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后,鲍德里亚所处的乃至于现在的社会的状态都并没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可以进一步分析,鲍德里亚的字里行间透出了将人们从纸醉金迷的物欲催眠中唤醒的敲击声,但人类作为社会生产活动的主体几乎并未产生过对这一问题认识和意识。
依据当前的状况来看,社会真正被唤醒面对了一定的困难。鲍德里亚所揭示的消费者被操控的原因大多是在于消费者首先自己有意地显露出了心中欲望,所以才会产生物质和人类的“奴役”关系,类似于人在恋爱关系中知道是毒药也会心甘情愿地喝下去。由此,消费者享受着从自己的私心中诞生的“被物控制”的逻辑,享受着消费暗示链中的每一个环节。这些环节从本质上来说最大的目的是能给人们带来满足——在被控制下和引导下寻找填补欲望的物品。所以即便是鲍德里亚明确地对问题进行了分析,但一定程度上,舒适圈内的人们也是几乎是没有意愿跳脱出去的。
2.伪数据拼凑信息世界
网络让信息在社会中爆炸式地传递,社交网站在这几年给世人开拓了眼界。几乎任何信息,当下只要想知道几乎没有不能找到的。在信息接受极快的现在,对人来说,知道的越多自身的认知范围就越大,与世界的联系也就越亲密。但依据鲍德里亚所传达的观念,人知道的越多,也就越孤独。人们现在看到和接收到的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信息制造出來的伪数据世界,鲍德里亚展示了周遭的信息之所以丰富是因为书中提到了另一个问题:到底人们看到的世界是不是真实的世界。无论是广告、新闻还是电视节目,都是由“设计师”加工过的,是“设计师”想让我们接受的信息。因此,人们接受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被曲解的“伪真实”。由此进一步探析,包括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中与人交谈这一社交活动,对话的内容都是通过个体脑内编排过后再向外输出,因此多数情况下,几乎任何人思维方式和最终想法都基本不会脱离除了自己以外的人所设计的圈层,甚至个人也会陷入精心的自我暗示而选择性地忽略真实。但人具有独特性和独立性的,并且由于信息本身就是思维和思想地整合表达,所以从根源上也无法探究和验证信息地真伪是否存在或刻意地编排或是伪装。
3.社会进程中诞生的合理逻辑
“消费社会中个体的自恋并不是对独特性的享受,而是集体特征的折射”,这一逻辑指当人们看向周的人,人们能从周围的人身上摘取元素,拼凑出个性,这是对“独特性”的解读。关于“折射”电影《湮灭》很好地解释了这一概念。外星人通过一个彩色屏障将人类隔绝在立面,通过屏障对一切信号的“折射”改变人类基因,当人意识到自己是怪物的时候,一部分感到害怕一部分却又对这种类似于进化的升级潜意识里进行了在赞美和认同,影片最后开放式结局有一种结论是女主是折射复制出来的外星人或者是真正升级过的人类。
因此换言之,鲍德里亚确实是在批判消费社会所带来的控制逻辑,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消费社会也有其益处。
在消费社会中,“逻辑”是被丰富物质隐藏起来的非实体化的框条,那么既然“逻辑”已被正大光明地呈现了出来,其背后相对的也极有可能有还被隐藏的东西,这是否包含了逻辑操控之下的社会进入了一个极度稳定的系统?答案是肯定的。就目前来看,人们浸润在的控制中,却又不愿打破这舒适圈,人潜意识里都在赞美这个逻辑所带来的欲望的满足感,获得了满足也就收获了一定程度的安逸。因此,人在“异化”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异化”进入了一个稳定循环的状态,消费既然是主导的意识形态,此形态产生的“畸形”确实也是这个社会默认的“良性的畸形”,而所谓了陷阱逻辑,只是远远地观望并把它打造得更具诱惑力,因为这是一个稳定又正确的逻辑。短期内不会带来灾难也会不造成社会崩塌。人类诞生至今,“逻辑”都一定有它诞生的意义,当前社会所进入的阶段需要消费逻辑来维系整体和谐,原因在于这是几乎所有人共同创造出来的逻辑——通过人类的先天和后天驱动下的选择行为,暂时还没还有能够替代消费逻辑的逻辑,可能在未来的几十年间会有新的逻辑被创造出来以替代当前的消费逻辑。换言之,没有消费逻辑也许不能真正地挖掘个性和创造的意义,也无法在未来对个性有一个真正明确的概念,个性不是凭空就能得出来的,当下能肯定的是“伪个性”的明确,而“真个性”此时无法给出答案。
4.结语
综上所述,《消费社会》中不仅呈现的是鲍德里亚对当今现状的思考,也带来了很多疑惑。行为主义包括“寻求理解特定环境刺激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对严格的实验和仔细定义变量的强调”。也许当前人类所经历的阶段是整个社会对人类自身进行的试验,而其中的种种逻辑都是“变量”,它们导致的结果也各不相同,会有恐慌也会有赞美,以后的社会也可能会向着另一个逻辑转变,再回过头来看也就能更客观、理性地解释人们现阶段所做出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0.
[2]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