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0-07-23钟洁
钟洁
摘 要:新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勞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这种教育背景下音乐得到了高度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被纳入了学校教学重点,很多学科都有涉及,小学音乐也包括在内。小学时代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对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此做了深入研究,根据小学音乐教学的普遍现状阐述了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以期可以帮助学生铸造完美人格,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引言
最近几年我国教育部门对于深化素质教育予以了高度重视,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仅可以为人们带来美的感受,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实现道德的升华。对此,强化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作用,有必要加强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同时健全人格。
一、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音乐也不例外,小学音乐教学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以外,生活中也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学习。教师应该抓住国歌自身具备的特点,将其内含的道德情感和爱国主义展现出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精神。
例如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国际体育比赛的视频,同时播放国歌,创设良好的额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看激烈的比赛中体会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同时真切的感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在这种浓厚的氛围下更加认真的学习国歌,同时最大限度的激发民族自豪感。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来说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合唱教学,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合唱相较于个人独唱来说更具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能给人以很大的抚慰和温暖,同时将集体的力量最大限度的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取合唱的形式进行教学,将学生从个体变成一个集体,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的集体意识,意识到团结就是力量。
合唱教学的方式有很多,例:教师可以班级中划分几个合唱队,当学习完一首歌曲之后,可以组织各组组员进行合唱,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其他同学,大家尽量做到一致,一切皆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歌唱的时候坚持以“和谐、融洽、动听”为宗旨,任何一个人服都要从集体。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唱功,同时也能有效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
三、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在歌唱中净化学生心灵
音乐教学涉及到舞蹈、乐器、歌唱等很多内容,歌唱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二年级的音乐歌曲主要以轻快悦耳的童谣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同时注意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帮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净化心灵,端正学习态度与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例:在学习《数蛤蟆》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在过程中必须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首先创设教学情境: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益虫,同学知道都有哪些吗?请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全都积极发言:有蜜蜂、蜻蜓、蚯蚓、青蛙...随后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数蛤蟆》。指导学生在学习这首童谣的时候分析每句歌词的意思,使其真切的认识到青蛙是人类的朋友,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以便在实际生活中主动去保护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同时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净化心灵,健全人格。
四、深挖教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小学时代是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深藏德育内容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多种多样,亲情、友情、爱国思想、奉献精神都都有涉及,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深挖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适当引导,体会歌曲中的内涵,使其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提高道德素养,将相关因素挖掘出来然后放大,促进其实现全面发展。
例如《粗心的小画家》这一首歌,曲调流畅,趣味性十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首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歌词大意:讲述的是小朋友不注意观察事物在画画中频频出错的故事。过程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小画家”的错误,然后联系实际生活和学习,懂得认真观察生活,做事认真细心,在学会歌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结术语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从本质上来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任务艰巨,必须要严肃对待。身为音乐教师更应在这方面该投入更多精力,将其一点一滴的渗透进课堂教学过程中,深挖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同时也能使其形成良好的艺术素养,丰富艺术情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热爱音乐,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崔丽梅.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之我见.读写算:教师版,2017,(35):39-39.
[2]桑召初.新课标下民族地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之我见.科学导报,2013,(06).
[3]孙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15,(05):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