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模式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2020-07-23周确军

锦绣·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高考模式建议对策

周确军

摘 要:高考是极具中国特色的选拔评价制度,属于基础教育的关键环节,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新高考制度开始在各地大力推行,初步构建起了现代化的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在新高考模式下,历史学科的重要性显著提升,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本文以新高考模式为背景,总结新高考模式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新高考模式;农村高中历史教学;建议;对策

高考制度的公平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公平理念也全程贯穿在高考之中,高考制度是联系中学、高校的纽带,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任务,高考制度既是教育制度,更是社会制度,为了促进高考公平,近年来,各地纷纷启动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对于考生录取方式、科目设置、高考次数都有着了新的要求。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对于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理念、组织形式和方法,也提出了新要求,在新高考模式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问题,如何创新教学方式,是历史教师探索、关注的重点问题。

1 新高考模式下历史学科的变化

1.1 学科重要性加强

在初中阶段,历史分值较低,属于小科目,在新高考制度推行前,受到文理分科因素的影响,历史在高中阶段的地位也并不高。新高考改革方案实施后,历史学科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专业+学校的招生录取方式下,改变了以往按照成绩高低分批次录取的方式,学生可以实行专业平行投档,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来选择专业,对于希望在以后从事历史职业或者在大学中学习历史专业的学生而言,历史学科的学习变得更加重要。

1.2 育人功能进一步凸显

高中阶段的教育目的是为了为国家培育综合素质过硬的公民,为高等教育提供扎实的人才储备,新课改后,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以优秀的历史文化来陶冶心灵,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历史来感悟人生,丰富内心世界,在传统应试教育压力的影响下,历史学科关注的重点并非在人文素质的养成上,而是看历史科目能否拿到高分,在教学内容上,经常会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在新高考模式下,历史学科回归了其原有的学科功能,减少了应试教育的分数崇拜。

2 新高考模式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2.1 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高考模式下,高中历史教学更加侧重牵引式教学模式,由教师负责挑大梁,在课堂上,学生大多是被动学习,在新高考方案实施后,农村高中历史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滞后的教学方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各项素养的培育。对此,在教学中,要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高中历史教学活跃起来。历史教学不应该是为了分数而教学,而要更多倡导历史素养、审美能力的培育,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出生动、活泼的历史学习环境,通过情境、微课、案例等方式来再现历史,拓展学生思维,让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变“活”,深深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

例如,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创造历史情境的一个有效方式,由不同的学生扮演历史人物,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和角度体会其所思、所想,从而感受历史、体验历史。要发挥出角色扮演法的作用,需要遵循特定的程序,从准备、展示、情感体验、探究、总结转化几个步骤来开展,其中,准备阶段是最为重要的,教师要让学生对所扮演角色的性格、背景和历史场景有深入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历史人物的所想、所思,从而更好的融入角色中。对此,在表演前,要根据表演要求安排学生查找资料,查找资料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历史背景,与历史人物对话的过程,这即可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接收更多的历史知识。

另外,还可以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法,新高考改革方案中,录取方式和评价方式的转变为问题探究法的教学提供了有效条件,探究教学法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创设适合的历史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问题探究,并不是强调探究结果,而是更加侧重于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2 创新历史教学内容

在新高考背景下,要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真正热爱历史学科,那么,还需要从教学内容上来进行变革。

一方面,积极联系时事热点。长久以来,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中,大多局限在课本知识中,导致学生出现了“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度并不紧密。而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做到“以史为鉴”;另一方面,要根据地域情况,适当增加乡土史内容,乡土史就是地方史,与历史教材中的内容相比,乡土史有着直观、生动和感性的特征,这反映了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环境,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乡土史内容广泛,包括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历史传统、经济基础、自然环境等等,还有本区域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革命遗迹、名胜古迹等,将历史教学内容与乡土史结合,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从而提升其历史学习的热情。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新高考模式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历史内容引入到农村历史课堂教学中,让历史知识产生了新的生命价值,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历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生活。

2.3 创新教学评价模式

新高考制度的改革要求在农村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在全面发展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高考录取依据上,“综合素质”也被纳为其中的重要指标,为此,在历史教学评价上,也要改变传统的纸笔评价方式,构建出完善、合理、科学的学业评价体系,推行表现性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也被称之为选择性评价、真实性评价,是用真实的情境来评估学习者反应,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观察、谈判,其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书面报告、演说、实验、操作、作品展示、资料收集等等,表现性评价可以弥补传统纸笔评价模式的不足,能够从多方面反映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写作能力、辩证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表现性评价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成长档案记录袋评价法,为每个学生建立档案记录袋,将其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历史小论文、发言、实验等纳入档案袋中,档案袋可以为纸质档案袋,也可以为电子档案,根据教学情况来确定,每个月、每个学期,对档案袋进行整理,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问题、进步情况来进行对比,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历史学习中的疏漏之处,从而为后续学习提供参考,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结语

新高考改革模式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优化,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这是新旧教学理念、思维和方式的碰撞,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对新高考模式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从教育理念、教育思维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找出契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各项能力,从立德树人时代教育目标来出发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多管齐下的渠道来提升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艳梅.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9(46)

[2]王祎霞.让历史故事贯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J]. 中国教育学刊.2018(11)

[3]党思伟.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 华夏教师.2018(23)

[4]张敬侠,杨凤英,武华,常川海,潘建贞.立足学科基础 关注核心素养 促进学生发展——2017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评析及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导向[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7)

本文系《基于新高考的高中历史教学应对策略研究——以县域农村高中为例》(编号:D—14)课题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新高考模式建议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中学生对历史科目的态度调查
新高考模式下英语分层走班教学
试论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三代人的建议
立足教学之本 应对高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