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地产业关联效应及波及效应研究

2020-07-23王雪燕

大经贸 2020年5期
关键词:房地产业

【摘 要】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利用2002年、2007年、201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房地产业尚未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其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并没有较强的直接带动作用, 其对经济的重要贡献通过与之紧密相连的产业实现。

【关键词】 房地产业 产业关联 波及效应

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 房地产业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很多产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建筑、建材、机械制造、化工、家电等。但是,已有的大多数研究对房地产业的关联效应分析有着不同的观点。此外,由于投入产出表本身的特点,一些文献采用的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比较陈旧,不能充分反映全国房地产发展的现状。本文选取我国2002年、2007年和最新的2012年投入产出表数据。通过引入消耗系数和分配系数,对房地产业的关联效应进行分析。引入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对房地产业的产业波及效应进行分析。

一、全国房地产的关联分析

关联效应可以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依赖关系,引入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来量化这种关系。

根据直接消耗系数可知,我国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大多数产业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但是除了少数几个联系密切的产业外,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直接联系相对较弱。2002年与房地产业直接关联度最大的是金融保险业,直接消耗系数为0.0775,说明房地产业对金融保险业的需求拉动效应较大。其次是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直接消耗系数分别是0.0405和0.0369。2007年,金融业与房地产业还是有着较强的产业关联度,直接消耗系数达到0.0248。相对于2002年,2007年的直接消耗系数普遍偏小,这与当时的经济环境有关。2012年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有所上升。与房地产业联系最为密切的是金融业,与之前基本一致。

通过完全消耗系数可知,我国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存在直接联系的同时也普遍存在着间接联系。2002年,与房地产业完全关联度最高的是金融保险业,完全消耗系数为0.0957。而直接消耗系数为0.0775,可以看出房地产业偏重对建筑业的完全消耗。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为0.0405,0.0369和0.033。与2002年相比,2007年受当时经济环境影响,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完全消耗都有所下降。但联系最为密切的几个部门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其中,与房地产业联系最为密切的产业部门是化学工业,完全消耗系数达到0.0489,与2002年金融保险业排第一不同。其次是金融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全消耗系数分别为0.0352和0.0028。2012年与房地产业后向完全关联度最大的产业部门是金融业,完全消耗系数为0.1332,远远高于其他产业。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完全消耗系数分别为0.0352和0.0028。与2007年相比,房地产业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完全消耗普遍有所增加。

最后,从总体上来看, 我国房地产业对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和金属制品业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大,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小,其中金融业的拉动作用始终保持最高。我国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都普遍存在着联系。

二、全国房地产波及效应分析

为进一步确定房地产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即分析房地产业的波及效应。通过引入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定量分析波及效应。

观察影响力系数可知,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服务等产业的影响力系数相对较大,排名位于前十的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均大于1,高于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 对社会具有较强的辐射力。此外在表5中排名前十的产业部门中, 第二产业的占比较大,说明第二产业工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占比较少。房地产业的影响力系数相对较低,在42个产业中均排在中下游,2002年最高,为0.4334,2007年下降到0.2519,之后到2012年有所回升为0.3183,依然低于2002年。近年来受房地产调控的影响, 房地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较小, 远远低于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这说明房地产业未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弱。

观察感应度系数可知, 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加压延工业、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等产业的感应度系数相对较大, 排名位于前十的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均大于1,高于社會平均水平。这些部门主要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需求, 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较大的制约作用。房地产业的感应度系数相对较低,2002年为0.3345,2007年下降到0.2963,之后到2012年有所回升为0.4264,高于2002年和2007年。三个时期房地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均小于1, 低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由此可知, 我国房地产业对经济发展所做出的感应度较弱。

三、结论及建议

本文基于全国投入产出表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总体上来说,作为最终需求型产业, 房地产业虽然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有一定的辐射力, 但房地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却在逐渐减弱。由此, 应对我国房地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使得房地产业能够可持续健康发展。

(2)在关联效应方面, 我国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某些特定的产业部门上这种差异更加显著。因此, 应根据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的特征, 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良性发展。

(3)在波及效应方面。我国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的影响力相对较弱, 对我国经济总量的带动作用能力不强。因此, 现阶段不应该把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经济主导产业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应按照市场的需求, 科学地规划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的规模。坚持合理使用土地, 供给有序, 防止房地产业的过度炒作和过分开发。

【参考文献】

[1] 李秀婷, 刘凡, 吴迪, 董纪昌, 高鹏.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我国房地产业宏观经济效应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4 (02) .

[2] 王岳平, 葛岳静.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特征分析[J].管理世界, 2007 (02) .

[3] 向蓉美.投入产出法[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

[4] 高仰杨. 房地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

作者简介:王雪燕(1996-),女,汉族,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产业结构

猜你喜欢

房地产业
“营改增”对房地产业的财税影响
房地产业调控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意义和作用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商业地产去库存措施研究
房地产企业“营改增”后的财税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