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施策,让片区教研更高效

2020-07-23凌琼

教育界·A 2020年6期
关键词:对策

凌琼

【摘要】实行片区教研目的在于为本片区幼儿园教师提供教研活动现场,研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促进片区教师共同成长。基于片区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效的教研活动,从而提升片区幼儿园保教质量是文章阐述的内容。

【关键词】片区教研;問题;对策

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三元区城区各所实验园按照邻近地域与农村、民办的多所幼儿园形成片区开展日常研修,促进片区内幼儿园教师的整体发展。随着“片区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令人欣喜的是片区教研活动日渐常态化,“听课—议课—点评”的教研模式让教师受益,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看着热闹的教研活动的背后,笔者常思考,这些教研活动有效吗?其效果又如何呢?

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1.片区教研的园所相对固定。近年来,我们第一片区的研讨活动只在本片区内开展,且地点常设在龙头园,跨园所的活动极少。长期固定的园所,熟悉的开课教师、听课教师使教研活动缺乏新鲜感,教师参与的热情度不高。

2.缺乏研究主题,解决不了真问题。片区教研多采取轮流的方式,承担教研活动现场的园所一般只考虑要开展的活动,至于“研什么、怎么研”的思考甚微。因此,主持人惯用的方式是组织大家集中在会议室通过互动交流的形式进行研讨。研讨时教师只是“就课议课”,泛泛而谈,主要问题和关键问题得不到解决。评课结束后,大家心里仍然有许多的困惑与问题,分道扬镳后,实质问题仍未解决。这种会议座谈式的形式枯燥乏味,观察到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沟通解决,解决不了真问题。

3.教研模式较单一。“片区教研活动”多数以教学活动为载体,即“观摩活动—研讨活动”。轮到哪个园所,该园所就找几个能力较好的教师,然后寻找一个自己觉得比较新颖或比较有趣的活动内容,接着进入“设计—试教—调整方案”反复进行,直至观摩活动。时间长了,教师认为片区教研活动无非就是上一节课供大家提提意见和建议,仅此而已。由于教研模式单一化、模式化,未能满足片区教师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片区教师参与互动的积极性。

4.研讨互动氛围淡薄,实效性不强。每次活动观摩听课时,大家都挤坐到前面;一到评议,都希望找个不显眼的位置坐下;发言的人少,客套话多;教师对活动的评价常凭直觉,教师观察和思考浅表化,对于一些实质性问题的提出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之研讨时间有限,教师缺乏充裕的时间表达自己的观点,同伴之间缺乏深度交流互动,研讨互动氛围淡薄。

5.专业引领力量单薄。片区专业引领力量薄弱或水平不高,研讨停留在同水平反复上,教研质量、教师素质难以提高。如以活动评活动,以现象评现象,未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从教育理念上找问题。

二、精准施策,改进教研

根据以上片区教研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具体改进策略。

1.挖掘特色,跨园交流。片区各园所因教师的素质不同,都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特色,例如三元区实验幼儿园的集中教学与游戏棋类园本课程,绿景幼儿园的结构游戏,小天鹅幼儿园的亲子活动等。我们让片区内各园结合自身的强项与特色,每学期申报各自对片区开放观摩与研讨的内容,避免以实验园研讨为主的形式。每次片区教研都放在不同的园所,如我们将绿景幼儿园的结构游戏、小天鹅的亲子活动带到第一片区的教研活动中,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通过跨园所的观摩与交流,提高片区各园所教师参与活动的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教研习惯,促进片区教师专业成长。近年来,在片区教研的推动下,各幼儿园特色突显,教师个个搞教学研究,真正提高了园本教研水平。

2.提前商讨,确定主题。这是针对教研活动缺乏研究主题而改进的策略。期初片区研讨会议时就商讨本学期各园教研活动的侧重点、研讨主题等,接着采取在片区微信群发布各园教研主题的方法,在开展教研活动之前就让教师提前有目的地思考,做足研讨的准备。这样做避免教研活动时无主题、无目的,就课评课或侃侃而谈的现象。例如,上学期我们根据片区实际设定了“数学活动老师如何教,幼儿如何学?”“语言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歌唱活动的导入活动如何设计?”等。这学期由于受疫情影响,片区教研通过线上商讨布置每周的教研主题,如“抗疫中想到的生态教育”“疫期学前儿童心理防护指导”“疫情期间居家关爱陪伴小贴士”等。参与活动的教师由于事先有思考,有准备,因此每次都能围绕主题开展研讨,不仅提高了教师设计与反思活动的水平,而且促进了教研的互动质量与效益的提高。

3.小组联盟,共同发展。片区各园教师根据自身特长与擅长领域组成“游戏小组”“音乐小组”“美术小组”“科学小组”等联盟小组,各小组推荐优秀的教师作为小组长。每次片区教研时,优先让符合主题的小组参加。如片区开展“游戏化案例交流研讨”时,各园“游戏小组”优先参加,这样的教研更具针对性。各小组成员将所学所获带回各自幼儿园,以点带面。片区各园在各自园本研究中形成了一些教研成果,可对优秀的成果进行展示,然后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如岩前中心幼儿园的“民间本土自然材料的区角”,实验幼儿园的游戏棋特色区域、创意童话剧等。将片区活动与教研成果展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研成果与资源,建立教研成果资源库,形成片区园所资源共享,让常态化的教研活动更具成效,同时减轻负担,促进片区内教师共同发展。

4.创新模式,提高兴趣。为了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兴趣,解决保教活动中的问题,各园可根据需要,改变固有的教研模式,使片区教研更新鲜。这里提供几种模式供大家参考。

(1)同课异构辩论式研讨。片区内的幼儿园针对同一个活动分别设计后进行现场教学,以这样“同课异构”的形式展开辩论式的教研,讨论、研究并思考一个教学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让参与教师受益匪浅。

(2)线上教研。将专家视频、讲座链接、教师案例发在片区微信群里让教师提前观看并做好记录,然后通过手机线上交流发布各自想法与点子,避免了面对面交流“不敢说”的尴尬。疫情期间,这种线上研讨的方式特别适合每周进行,根据园所实际情况与教师需要,开展学习专家好文、观看优质示范课、解析幼儿自主游戏案例、读书交流分享会等,通过视频连线、语音交流、PPT分享、图文传达、抖音微视等形式进行线上教研活动。在线上交流时,发布文字既理性思考又畅所欲言。这种教研形式的优点是不需要场地与人员组织,只要参加教研的教师有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即可,节约了人力、财力与物力,又能解决教研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活动现场教研。根据需要将教研放在活动现场,深入教学游戏场地进行现场教研。例如,我们组织片区教师到大班运动性活动区“穿越火线”的现场,大家现场观察到幼儿与当班教师对布置火线战场的想法很迫切,为教师与幼儿出主意:“像游戏中的吃鸡战场一样设置。”“可以到操场上玩。”“可以利用幼儿园滑滑梯后面的草地。”“线可以绑在草地上高低不一的梯子和户外器械上。”……当班教师带着孩子们从器械室里搬来了轮胎、竹梯等户外器械,叠高轮胎,摆出“百变方框”,拉起皮筋……很快,高低交错的“火线”拉好了。小朋友们有的搬着竹梯放在“火线”区域;有的叫上了伙伴摆几个轮胎设障碍;有的滚起了轮胎,让地面变得“坑坑洼洼”……一个初具模型的野战场现场诞生,孩子和教师的问题现场解决了。像这样到教学游戏现场进行教研的形式,能让研讨教师自主参与,了解幼儿与教师的真实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5.“研训一体”,提高实效。“研训一体”是提升片区教师专业能力很好的形式。具体做法是:片区教研活动时,根据本次研讨的主题,邀请教研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案例分享、讲座、教学主张交流等。這样既有实践的观摩、思考与体会,又有理论方面的提升,让教师“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使研讨活动的目标更好地实现。例如,上学期片区在实验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开放观摩结束后,邀请进修学校教研员进行“区域活动观察与指导”专题讲座,具体指导一线教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观察分析并指导幼儿;片区开展一线教师优秀游戏案例分享活动结束后,邀请三元区名园长进行现场点评交流并做《基于儿童视角的游戏案例的分析与思考》报告。类似这样的研训一体的活动,一线教师纷纷表示受益颇多。

6.“本土专家”,示范引领。第一片区公办园少,民办园多,因此专业引领力量非常薄弱,但是仔细一想,片区内还是有一些专业能力强的“本土专家”。如舞蹈和体育特长的“专家”可以指导各园早操编排,美术特长的“专家”可以指导各园环境布置,声乐特长“专家”可引指点各园教师视唱、弹琴……各幼儿园采取“他培”和“自培”的方式培养出本园的“专家”,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对各园的示范引领,促进园所共同进步。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三元区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邀请她们“下园”指导,为“片区教研”活动提供专业支撑。

实践证明,“片区教研”是促进区域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片区教研活动”的方法与形式也应当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指引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唯有如此,片区教研活动才能时时有新意,为新时期的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有力帮助。

【参考文献】

连秀明.问题导向式园本教研“三部曲” [J].幼儿教育研究,2020(02).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