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益管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刍议

2020-07-23赵春梅

大经贸 2020年5期
关键词:企业成本管理精益管理价值

赵春梅

【摘 要】 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当前严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可以实现对于产品经营的合理控制,在经营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但当前我国多企业因传统一流财务管理思想的限制,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对于生产环节成本的预测和控制不足,使得无法完成目标设定,产品的成本及价格较高,影响产品的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我国需要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升整体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 精益管理 企业成本管理 应用 价值

一、引言

当前制造业主要应用精益化生产方式,因而需要构建与精益化生产方式相匹配的管理体系,这是学术界以及企业管理层关注的重点。精益成本管理涉及维度包括研发创新环节、采购生产环节、成本核算环节、物流环节等,只有多方统筹协调,才能形成全面完善的管理体系,落实经营目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升级。

二、精益成本管理理念在企业中引入的背景

(一)研发与成本控制脱节

对于我国规模性生产制造企业来说,设计研发阶段在整个生产价值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多数产品的成本在研发阶段已初步拟定,在此阶段决定了不同规格的产品工艺路线。而传统的管理方法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可能存在设计超量的状况,使得后续的生产销售无法有效进行成本把控,引发产品研发成本消耗过量。如果无法有效在研发阶段实现产品核算以及控制,就会使得整体供应链成本超量,成本控制脱节,而造成企业损失。

部分生产制造公司,对于创新科研重视程度不高,未能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科研投入不足,产品研发费用占比较低,导致创新动力不足,使得产业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行业的低端位置。

(二)采购环节信息不对称

部分生产制造业存在采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对于钢铁企业而言,废钢的采购过程中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包括采购部门、生产车间以及供应单位等,如果想要实现科学有效的采购,就需要维持各部门的实时沟通。而如果未能及时沟通,导致信息不对称,就会导致信息无法向采购部门传递,车间的损耗信息无法向采购部门传递,同时采购的数据,也无法向车间内传送,两方信息不对称,导致购买机遇丧失。库存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也存在这种无法及时传达的问题。再有就是采购和供应信息的不共享,部分单位因采购部门和供应商之间经济冲突,未能建立共享信息机制。采购部门不能快速的有效地对采购的物流信息跟踪,而供应商也无法获取物料的供需状况,因而未能提前充分准备材料。在此背景下供应商可能会趁机提升采购的价格,使得公司的经济效益受到损失。

(三)成本核算方式不清晰

如果生产成本的核算不合理,未能落实到具体责任制,就会影响生产制造费用的分配,对于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是原料成本、制造成本以及固定成本的汇总,而非简单的资源消耗。若未能在成本核算中考量到作业中多消耗、多层次消耗,就会使得资源的耗损,无法科学把控,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无法科学进行产品的增值以及非增值定位,使得成本信息存在一定误差。通常部分制造业,原料出库领用前未能科学计量,引发库存量与实际数量不一致,管理人员在盘点过程中会出现不符的状况,进而影响采购的数量,造成大量的公司资金偏向与库存使得资金浪费。不仅影响生产整体效率,也会对成本核算的准确度造成影响。此外,由于企业管理力度原因,对于成本管控的组织机构与体系建设也不是很理想,例如核算规则的制定、成本管控对接岗位的职责等。

三、精益管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具体应用

(一)研发设计环节

1.加大研发力度、实现降本增效。作为整个供应链过程的起点,研发过程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精益成本管理中最重要的要素即為成本规划,成本规划即为展开对产品的各维度控制,而开发设计是成本控制的核心要点,开发设计占据产品生产的80%以上的成本。研发设计初期,已经对产品的具体工艺流程以及手段明确,因而将后续的成本控制手段,限定在规定范围内。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等成本控制,途径会相对受限。如果无法实现前期设计环节的有力控制,直接会影响后续的成本控制效果。对于企业,可以加大科研的投入,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来提升研发能力。形成以业界知名专家,高端人才组成的专业团队,建立高校技术创新平台,为前期开发设计,提供动力保证。

2.部门优化配合,选择最佳方案。开发设计过程中技术中心,需要与多部门协调配合,其中销售部门负责客户,明确了解客户的主观需求。财务部门负责周期的成本核算及控制。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产品的整体把控,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供解决方案。销售部门制定与产品相配套的销售方案,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确定研发方案,制定多种因素综合统筹下的设计方案,从中选择具有最佳经济效益的,在源头对成本的控制。为了达到最优化的预算控制效果,首先应该通过市场调研的方法,了解市场行情以及价格,根据实际客户需求,确定目标成本。随后技术中心展开设计研发,将目标成本在实践中落实,确立产品的整体水平,进行可行性分析及效益的评价。根据目标成本进行成本策划,对不可行的部分进行方案的修改[1]。

(二)采购环节

1.优化采购流程。采购环节,原材料供应商集中度相对较高,存在较大的市场竞争力,对于生产制造企业在原材料的采购中,因卖方市场而处于弱势地位,因而应该注重原材料的采购环节,对采购的流程进行改善,制造完善的采购计划形成科学的企业采购体系。在明确生产经营计划,设备检修计划的同时,了解车间的原材料状况。在此过程中需要维持良好的部门及车间的信息共享,保证采购计划的合理性,及时性。应用精益成本管理的理念作为指导,对各流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将采购的成本降低,形成双赢的局面。

2.与供应商合作共赢。传统的采购过程中,因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效应,买方市场决定报价的形式选择更符合自身要求的供应商。价格波动以及市场竞争会使得双方的合作受限。部分买方可能无法及时提供材料导致生产计划受到影响。而精益化管理,主要是以建立双方的信任,有效进行信息共享为目的,建立良好的生产销售联动关系,以维持长期合作,长期合作才能保证精益化的采购。对于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可能存在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加大的状况,而这种稳定的供求关系就能使得材料购买过程中不会受到短期的市场价格影响,对于成本控制具有重要价值。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最适合的供应商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需要自觉维护合同,保证过程中的及时沟通,维持稳定的供求关系。长期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应该与供应商相互配合,向供应商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从而使得双方的目标一致,供应商也可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环节中,帮助企业降低研发及制造的成本[2]。

(三)生产制造环节

1.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对于生产制造企业,在应用作业成本核算法的过程中,首先针对企业当前存在的成本管理的缺陷进行分析,明确各个车间所有的工艺流程、成本结构,结合工艺程序、成本构成以及车间中产品成本核算表,探究成本核算中具体的问题。其次,车间应该根据实际的生产状况,明确成本动因,计算所得作业成本,与材料和人工成本相结合,获得最后的总成本。相较于传统成本核算法,作业成本法,具有其独特应用价值。可以提高整体运作效率,针对性、有效性更高[3]。

2.实行岗位责任制。目前,许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只是以适应形式出现,各岗位不明确其具体责任。同时在企业内部没有明确的奖惩制度,这种情况在成本管理方面没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将责任岗位落实到个人,可控因素维持在标准化状态,作业环节降低成本的资源浪费,从而实现精益成本管理的目的。最后企业定期需要对成本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不断反馈完善,用绩效考核对员工实现成本目标提供激励。

四、结语

精益成本管理是符合市场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发展的先进管理理念,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在经济新常态下,优化成本管理,能够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通过成本创新管理模式,改善产品生产周期的各个流程,实现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物流等多环节的精益成本控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明娟,姚璐,王敏, 黄宇婷.财务视角下精益生产对家电行业的绩效影响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商论,2018,(24):119-122.

[2] 李乐,陈跃.强化电力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管窥[J].现代管理,2018,8(05):485-490.

[3] 谢红玲.国有钢铁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有效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24):140-141.

猜你喜欢

企业成本管理精益管理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建筑装饰企业成本控制探讨
“给”的价值
如何提高烟草行业财务精益管理,降本增效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