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2020-07-23朱优德利宏光

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指向群文文本

朱优德 利宏光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是近几年学者提出的新的教学主张。它把阅读教学的重心从解读“写什么”转向探究“怎样写”及“为什么要这样写”,在理解文本内容情感的基础上体会文本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习得写作方法,在写作中实践阅读经验,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巧妙地从“教内容”向“教方法”過渡,在课堂中渗透写作知识?笔者结合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思,对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策略展开探索与研究。

一、探求作者的写作运思,学习源头的言语形式

语文教材有着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文章一旦编入语文教材,它们的价值就不仅仅是传播信息,还增加了一种新的价值——“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即“传播信息的智慧”(言语智慧),这就是所谓的“教学价值”。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教材的原生价值(文本内容、表达的情感),更要引领学生去探究教材的教学价值,对文章的整体构思、布局匠心之处进行思考和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生动描写了黄山松的姿态优美独特,重点介绍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美之处,抒发了作者对黄山奇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管建刚老师在引导学生感受三大名松的奇美之处时,对教材的教学价值进行了深度发掘,教学设计步步指向写作。

第一步,找出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通过朗读感悟,发现作者是从姿态、名字的由来、地位三个方面表现三大名松的奇美之处,同时关注到段落结构的理解;第二步,结合图片,通过诵读文字,引导学生对比辨析三大名松的句子,发现作者都描写了三大名松的“名字奇”,但只描写了迎客松的“地位奇”,迎客松、送客松的“姿态奇”,进而探究揣摩作者的写作秘密:为什么有些地方“必须要写”,有些地方“不必要写”,进而让学生获取写作构思、谋篇布局的方法;第三步,调换三大名松句子的顺序,通过朗读比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重点段落的写作之序、详略安排之意,同时在朗读中渗透段感、篇感教学。

管老师的教学没有过多地纠结于对文本内容、表达情感的理解,而是删繁就简,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探究文字背后的写作方法和言语奥秘,去关注文章的谋篇布局,培养学生的“段感”“篇感”。如果说以往的阅读教学关注的是文章隐性的“意”的解读,那么“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无疑是关注了文章显性的“言”的探究。这样的阅读教学,既有发现“意”的密码,解读文本内容思想;也要有发现“言”的密码,解读文本言语形式。

二、关注实际的写作学情,寻求适切学生的“点”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不仅关注文本的内容,更关注的是文本构成形式。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的教学活动首先必须关注学情,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迫在眉睫、亟须解决的问题,对学生的作文能力与现状要有准确的把握。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所蕴含的写作知识、写作奥秘有很多,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师在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时,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还要联系学生实际的习作水平、接受水平和写作需要,在文本中寻找适合学生的“点”,有所取舍,“点”少了,学生就能在课堂上充分朗读,充分感受课文语言的奥秘,和老师一起去探究写作的奥秘,带着写作意识的阅读思维在学生身上就会逐渐形成。

笔者在研读《鸟的天堂》时,挖掘出文本7-11自然段中的两个写作训练点:一是点面结合,二是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可以说,这两个点的训练对学生的写作都具有指导意义。但考虑到学生在《观潮》一文中已初步接触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权衡之下,对这个“点”做了舍弃,为点面结合这个“点”的指导和训练留足了时间。学完课文,恰逢“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布置了学生写观后感。结果班上十六个学生在他们的文章中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真所谓“有舍必有得”啊!

三、采用群文阅读的形式,拓展学生的写作训练

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指向写作的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围绕着一个或多个写作训练点选择一组文章或几组文章,而后针对该“点”进行阅读、建构和训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文章,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笔者考虑到本单元的习作内容便是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除了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还用“指向写作”的教学观念编写了此单元的习作——《亲爱的动物朋友》,这个设计的组织与编排采用群文阅读的形式,以“描写动物”为组合线索,以“同题对比·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揣摩探究:同样是写动物,四位作者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的心理感受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各有侧重点,语言也各具特色。如《白鹅》一文注重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母鸡》是通过典型事例详细描述鸡的特点,《猫》的段落结构是总分……学生在体会中不仅丰富了语言积累,写作意识在阅读中也得到慢慢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而这个例子教会了我们如何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教会了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了阅读教学,那就是“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带着这一新教学主张,去践行,去探究,去向那青草更深处漫溯。

猜你喜欢

指向群文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备考新指向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