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共同体”构建的实践研究
2020-07-23何美炜
何美炜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要求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过去作文教学时,我曾创办班级作文报,使学生进入了“想登报,用心写;登报了,又快乐写”的习作良性循环中,充分激发了创作内驱力。
同事的课题《小学中高年级习作共同体构建的实践研究》引起了我的注意。课题提出:“习作共同体的组织形式可以由小组为单位的课堂合作学习延伸至课外,学生习作学习的助学者可以是老师、家长、经过训练的辅导者,也可以是社区、网络资源等,力求共同体成员在习作学习过程中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不断创新,给习作学习注入新的活力,逐步达成教与学的和谐与优化。”课题中“习作共同体”构建的理念给我提供了重要的学习指导思想。
起步作文教学中,我开始注重课题提出的“重协作、重过程、重经验”的习作教学实践思想,一改过去老师唱“独角戏”的旧方法,不断尝试,以创班刊为抓手,引入新的助学者,构建新型的“习作共同体”。
一、宣传发动定刊名,漂流日记集素材
通过问卷调查,我发现发表自己的习作是学生觉得最兴奋的事,最能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
有了创办作文报的经验,我决定继续着手创班刊——作文集。要求学生每周写一至两篇作文,题材自选,文体自定,只要能表达真情实感都行,争取每位学生都能有习作在作文集上发表。方案一宣布,“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又欢快地议论起来。
我和学生认真讨论后,为作文集命名——《小脚丫的春天》。将50人的班级分成10组,每组5人,各组准备一本精美的日记本。每个小组成员一周日记漂流一次。每周轮流写,不仅让他们轻松练笔,还能读到其他伙伴写的有意思的事情,学生乐此不疲。教室里开花的朱顶红、含羞草;家里与弟弟妹妹有趣的互动;周末父母带出去的一次放飞……这些都成了他们丰富的日记素材。除了课堂的精心指导外,我融入了激励机制,一周评选一次,优胜组给予各组员一张作业免写券的奖励。免写券又如助推器般提供了学生写出高质量作文的动力。
初步实施,学生“写劲”十足。这一尝试为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打开了新的局面。
二、全员参与精修改,增设栏目巧排版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提出了“修改作文”的具体要求:做到“三无”——无注音、无别字、无病句。“无别字、无病句”,这对三年级学生有些难度。通常课堂习作我会在让学生自改后,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生生互改。对漂流日记,我则发动全体家长参与,将学生与家长组成新的共同体,家长作为助学者,和孩子共同寻找日记中的问题,提高修改质量。
初次入选的好作文还存在一系列细节问题,需要经过二次修改。习作发来,我提出问题,并指导家长与学生再做修改。此时,教师、家长、学生之间又形成了新的习作共同体。
为提高创刊效率,我邀请了家长志愿者组成《小脚丫的春天》编辑部,为组员进行具体细致地分工:作文分类、封面设计、排版、校对、印刷。排版作文集时,编辑部成员发現优秀作品都集中在少数文采好的学生身上,提出增加“精彩语段”的板块。习作一般的学生收集精美的语句,发表在“好词好句摘选”一栏。这样,人人都有发表的机会,保护了学生的持续习作热情。一时间,班级全员参与精心修改,又经过后期编辑部成员的齐心协助,作文集便应运而生了。
这一做法,使习作教学走向“合作学习”,教师、家长作为助学者得以与学生共同成长,家长从此就由“参观学习”转型为“参与学习”,从根本上提高了习作教学效率。
三、班刊“发行”享成果,热情高涨乐习作
看到习作发表是令学生最期盼最兴奋的时刻。《小脚丫的春天》作文集一本一本发到了他们手中,第一时间他们就是寻找自己的作品。一会儿,又纷纷聚起来一起谈论其他伙伴的佳作。每篇作品还插入了学生的生活照片,这更让他们爱不释手。他们开始坐下来,静静地开始阅读作文集,听着不断翻动书页的“沙沙”声,我满满的幸福感顿时溢满心间。我把这一幕悄悄地拍了下来,发在班级QQ群相册里,让共同参与的爸爸妈妈们也共享这份成果和喜悦。
第一期班刊的成功“发行”,大大鼓舞了学生,他们纷纷又开始为第二期而不懈努力写好作文了。学生从“要我写”变成了“我要写”,这给我带来很多思考:创刊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在此过程中,“习作共同体”构建后,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习作热情的保持、习作水平的提高才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创班刊是我对“习作共同体”构建的实践研究初探。紧接着,我又把写作的功能与生活挂钩。“江海小记者”活动中,我与班级“小记者”们一起参与;和家长志愿者带领学生参观眼科博物馆、气象博物馆。我还邀请家长进课堂:工艺美术会会员带着学生体验陶瓷的制作工艺;博物苑的主任教学生了解古人的日常饮食。“抗疫”期间,宅家陪伴的家长与孩子共同构思,写出了一篇篇与时代共呼吸的好作文:《给“逆行者”白衣天使的一封信》《为“抗疫”英雄点赞》《给南通市民的一封信》……
不同形式的习作共同体的构建,顺利完成了一期班刊的创办。如今,我们又办了第二期。学生愿写,想写,好作文越来越多。我把优作向《新作文》《快乐日记》《全国优秀作文选》等作文杂志社投稿。已有学生相继获奖或发表。乐写作文的学生队伍正在不断壮大。这或许就是“习作共同体”构建的实践研究所带来的可喜变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