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构形学理念下的小学识字教学分析
2020-07-23陈兰华
陈兰华
【摘 要】 汉字构形学探究汉字构成与演变形式以及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运用,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优化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以汉字构形学理念为基础,从整合教学资源与确定教学方法两方面讲述如何开展识字教学,旨在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汉字;构形学理念;小学;识字教学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石。随着2016年部编版语文教材的运用,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挑战,学生对汉字理解不到位、错别字情况经常发生。教师需要探索新的教学形式,运用汉字构形学理念开展识字教学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其对汉字的认知与理解。
一、巧借于物,整合教学资源
首先,善用教材资源。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需要科学的运用,并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识字教学内容。部编版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是按照汉字构形学理念编写的,如《小青蛙》《日月明》等,从义音与会义合成字两种形式编排,教师可抓住这两点开展识字教学。另外,部编本教材中未指明汉字构形学观念下的识字内容,需要教师有效选择。可着手于生字,并在构形观念下找出代表性生字或者复杂生字,组织学生学习。还可从学生着手,依据其实际情况,挑选适合的构形学理念开展识字教学。
其次,使用教辅资源。随着技术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教辅资源,不只有纸质工具书,还有网络资源。对于汉字的教学也要致力于网络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为教师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撐。经过笔者实践,经常使用的汉字网站有汉典网、象形字典与百度汉语等网站,对汉字字形的变化、解释与汉字构形等都有详细的讲解,供教师运用。但是网络中汉字构形的内容并不是完全正确,若教师发现有问题的地方,需要结合专业工具书详细对比斟酌。
最后,利用教师资源,学校是提升教师素养的地方,其教研效果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识字教研,激励其从多方面分解生字,并针对生字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其他教师多讨论交流,一同商量对策,找出解决方案。“孤木不成林”,一个教师的教学力量始终有限,可提倡多个学校教师合作交流,如定期举办交流大会,多进行汉字教学方面的探讨,充分利用教师资源,扩展教学资源渠道。另外,教师资源的来源还可以是不同层次的学府,小学语文教师多向高校汉语言专业教师讨教,在汉字构形学方面多学习。通过专业教师对其讲解与指导,进而提升识字教学质量。
二、立足构形,确定教学方法
只有教师对汉字构形规律有一定了解,才能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经过笔者对部编版教材生字构形学理念总结分析,得出下面几种形式:有标音、标义、构意、义音、会义合成字等,限于篇幅,本文仅对义音和会义合成字教学进行详细的介绍:
1.义音合成字的教学
部编版教材中义音合成字占大多数,教师在讲解此类生字的时候,先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生字的初步印象,知道示音与表义部件,再将熟字合成义音字。对于义音合成字的教学,引导学生联系旧字学习新字,实现不同归类识字,并根据示音构件联系新旧字,进行生字读音的判断,加深记忆。联系音近字,如“乎、呼、烀、泘”“青、请、蜻、情”等凸显示音功能,让学生借助示音构件,记忆生字,并能按照音近字表义部件的差异性,让学生更好地区分形义的不同,降低识字过程中的错误。另外,还可从表义构件识字,便于对新字的理解。如脾、脚、肺、脸中的表义构件为月,并对这些字分析,发现都表示与人身体有关,扩展记忆渠道,帮助学生以表义构件方法识字,便于后期新字体的学习,便于以旧字推导出新字。
2.会义合成字的教学
该类汉字由多个表义构件形成,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先知道每一个表义构件的意思,然后结合构成新汉字,以此掌握其字形与字义。所以教师对于会义合成字教学的时候,先与学生进行汉字的拆分,让学生知道其由哪些构件组成,并知道其含义,整合后知道整体意义,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合成字。例如,“苗”字的学习,教师先请同学们将其拆分。学生自主探究,将其分为“艹”和“田”。分别分析:“艹”代表草木类植物,“田”则是农民种的田地,将其结合就变为成长在田地中的草木类植物,深入分析则解释为还未长大的庄稼。通过对汉字构件的拆分释义,让学生以以往学习经验学习新的汉字。又如“即”和“既”,很多学生在理解与书写上容易出现混淆,教师就可利用拆分理解的形式帮助学生区分两者的不同,两个字左面构件相同,代表吃饭的器皿,但是右面的卩代表一种状态,即还未完成;旡则代表已经离开。两个部件结合,“即”代表即将发生但是还未完成,“既”则表示已经完成。
综上所述,部编版教材中的汉字的教学以构形学理念为主,通过对一至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2100个汉字开展构形探究,制定适合的教学策略,能帮助学生加强对构形的分析,并帮助教师开展分类教学,让教学质量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景生梅.识字: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J].学周刊,2019(28):103.
[2]高纪银.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9):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