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期声采访在电视新闻中的合理使用

2020-07-23周浩喆

新闻传播 2020年7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运用

【摘要】电视同期声采访的运用包括两方面含义,即用同期声反映什么内容和同期声的使用位置。前者,同期声应该表达关键信息、体现主题、反映人物心声。后者,同期声可以放在新闻开头、中间、结尾,以体现不同效果。

【关键词】电视;新闻;同期声;运用

作为一名编辑,在审看记者编成的电视新闻片时,经常会发现,原本不错的一个新闻,却毁在同期声采访上。要么是说得文不对题、要么是说了空话套话、要么是同期声出现的位置和时机不当。总之一句话——同期声没说到“点儿”上。

那么,怎样才能合理地运用同期声,使之真正发挥出说明主题与深化主题的作用呢?笔者结合实际,尝试进行了总结。

一、同期声应该说什么

(一)同期声应该说出关键的信息

新闻由事实构成,一则新闻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数字等,是关键信息。这些关键信息可以用解说词表现。但是,当这些信息十分重要时,最好使用同期声,由当事人亲口说出来,作为事实的证据。[1]

比如,一则反映现代农业项目的新闻写到;(解说词)与普通农户的肉鸡饲养场不同的是,这是一座全自动、规模化、标准化肉鸡养殖科技示范场。采用国内先进的三层笼养技术,自动给水给料、自动控制鸡舍温度、自动通风换气、自动清粪。(同期)某畜禽有限公司经理:“这种模式在国内是最先进的、经济效益也是最好的。平均每只鸡纯利都在5元以上。”

再如,一则反映由于医患纠纷导致的禁锢医生事件的新闻是这样处理的:(记者现场)“据了解,现在被禁锢在里面的就是该医院的副院长黄某。”(同期声)某医院医务科副主任:“黄院长从昨晚十一点到今天中午到现在仍被禁锢。”

当事人陈述关键信息能够增强新闻的说服力,但记者也仍然负有核实任务。对于内容存有疑问的同期声,可以不予采用。或者再采访其他当事人,说出不同的事实,将两方内容都呈现给观众,由观众做出判断。

(二)同期声应该说出最体现主题的话

在一些深度报道或经验性报道中,经常需要当事人用同期声的形式说出点题的话。这些话往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河北省某县公安看守所所长摒弃过去“一看二守三送走”和打骂管理的陈旧模式,采取人性化管理方式,使所内面貌发生巨变,犯罪嫌疑人内心受到感化。对这一新闻的报道中,采用了这样一段同期声。县看守所长曹某某:“犯罪分子受到惩罚,是他们罪有应得。但是他们的人权必须尊重,他们享有的权利,你不能剥夺。我想这也是一种感化。”

(三)同期声应该说出最反映人物内心的话

同期声对于塑造人物、展现人物情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几乎可以这样说,没有真挚感人的同期声,就没有成功的人物报道。这些同期声应当感情朴素真挚,体现鲜明个性,符合身份特点。让观众感到真实生动、恰如其分。

仍以上文看守所长的新闻为例。为展现曹所长的人性化管理对于在押人员起到的感化作用,记者选用了这样一段同期声——(解说词)在押人员于某一审被判处死刑,非常消沉。一次,由于上火,他疼得半个脑袋都肿起来。曹所长二话没说,亲自开车拉他到医院看病,垫付了1000多元医药费,这让于某十分感动。(同期声)于某:“就好比让你猫着腰吃块肉,你心里不一定感觉吃着好。让你平着喝口水,你却喝着舒服。在这儿,管教人员待我们很平等。”

(四)同期声应该选择最精彩的话

一些采访对象有时会说出非常精彩的话。这些话,往往是采访对象深思熟虑后的“厚积薄发”,适当运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整个片子增色。比如,领导人在大型会议或大型活动中答记者问时,经常是妙语连珠、令人印象深刻。在新闻报道中适时穿插引用这些同期声,可以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五)同期声应该说与解说词相补充的话

在新闻中使用同期声时要力戒同期声内容与解说词重复。一段解说词中如果内容较多,可以把部分解说词内容用同期声替代,使节目不至于陷入解说词“满灌”的尴尬。但也不能机械地使用同期声,同期声内容最好是解说词内容的补充、解释和深化。

(六)同期声可以表现过去的情景

记者一般很难在新闻事件发生时处在现场。这时,采访当事人或目击者,回顾事发现场情景,对于营造现场感、提高新闻的可信度都有重要作用。[2]一则关于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朝梁子村的报道里,为了对比村子的新旧面貌,使用了村民的同期声来回忆过去——村民:“我实在不想看一眼,村里的企业还剩几间破产厂房在那块,窗戶被孩子们砸个稀巴烂,破肥皂扔得哪都是,小孩拿着当玩意玩,简直一片荒野。”

二、同期声应该放哪儿

(一)放在开头,先声夺人

由于同期声具有真实生动、现场感强的特点,把同期声用在一篇报道的开头,往往能先声夺人、抓人眼球、迅速引起观众的注意力。[3]比如,在一则报道射击小将杨浩然勇夺全运会射击金牌的新闻里,记者为迅速抓住观众,把解说员在比赛直播时一段扣人心弦的解说用在了开头:“现在是最后一枪,这一枪杨浩然打不能低于9.5环……,覃聪10.3环,杨浩然10.5环……这样河北的杨浩然取得了冠军。”。

需要注意的是,用在开头的同期声一般应避免平铺直叙、泛泛而谈,而应是具有现场感、引入入胜,或者是体现鲜明个性的精彩话语,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二)讲个故事,之后接同期声

一些深度报道经常需要用讲故事的方法说明主题,塑造人物。在这些时候,讲完一个故事之后,一般应该让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现身说法”,谈感受、表心迹,从而起到佐证事实、深化主题的作用。

比如:(解说词)村民齐春俊家去年养了几头猪,收入不错。他还想扩大养猪规模,但愁于没资金。村委成员党员奕春燕知道了这件事,主动为他担保借了4000元钱,扩大了猪舍,养猪增加到20多头,纯收入增加了12000多元。(同期声)齐春俊:“多亏了村干部帮忙,没有他们,我养猪也不可能发展这么快。”

(三)解说词说话说一半、“卖个关子”,用同期声补全内容

对一个事件,完全采用一种形式来叙述,容易使观众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情绪。因此,在编辑过程中,要反复回放倾听同期声,根据同期声内容,修改解说词,使解说词与同期声做到紧密衔接、互相补充而又有机统一。一般地,可以让解说词说到“哏节”处,戛然而止,吊起观众胃口,然后用同期声补全内容。

例如:(解说词)曹所长认为,仅靠自律,难以保证看守所监管队伍的廉洁高效。经过深思熟虑,他推出了《向在押人员征求意见、评议干警工作卡》,由在押人员定期给干警和看守所提意见。可这项制度刚一实行,就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同期声)县看守所干警牛文:“一开始的确不能接受,毕竟双方是对立面。”

(四)围绕同一主题,多人同期声相串联

对于同一主题,可以让多人从不同侧面发表意见,这样不仅使节目显得节奏变化较快,而且不同角度的叙述也使信息展现得更加全面生动。在一则关于地震的报道中,使用了这样的同期声——村民:“当时那会儿是地上摇,连人都跑不出去,坐着起都起不来,相当强烈。”村干部:“走到这个位置就看到土、泥巴就往下面掉,我们就把车停下来,就感觉是地震。”几段不同人物的同期声把发生地震时的瞬间多侧面地再现给观众,其效果是记者直接叙述所不可比拟的。

(五)用同期声进行总结

把同期声放在新闻的结尾常常能起到总结陈词、升华主题的作用,这也是比较常见的处理方法。在结尾使用同期声要力戒官话套话,尤其避免为让领导“露面”而硬用同期声。而应做到用事实说话、用真情感人、引入以思考。

结语

总之,同期声的运用是一门实践与经验的艺术,在采编过程中,要精雕细琢、千锤百炼、总结经验,才能真正让同期声为新闻增色,给观众以享受。

参考文献:

[1]葉家铮.电视媒介研究[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ISBN7-81004-7-2,P.202.

[2]高鑫.电视纪实作品创作[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ISBN7-81004-849-X,P.126.

[3]朱羽君.中国应用电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ISBN:9787303027187,P.175-P.195.

【作者简介】周浩喆,承德广播电视台记者。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运用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