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硬新闻软包装,让手机焕发报纸的“第二春”

2020-07-23王瑜张羽路修全

新闻传播 2020年7期
关键词:流程再造

王瑜 张羽 路修全

【摘要】传统纸媒短视频制作的兴起仅有一两年的时间。作者对这一新生事物进行了深入观察与思考,从目前存在的观念误区、纸媒发展短视频的意义和作用、传统纸媒制作短视频的成功案例、短视频制作的操作要点四个角度提出了报网融合发展的一个新课题:如何让手机焕发报纸的“第二春”。

【关键词】硬新闻软包装;多媒体新闻人;全员转型;流程再造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纷纷建立自己的新媒体中心,短视频新闻是新媒体的拳头产品,也是纸媒新闻的补充、升级产品。传统纸媒如何在短视频这块新闻处女地里开好头起好步,是值得共同探讨的话题。

一、短视频制作的观念误区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初露头角,人们很难一眼看见它的未来前景。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疑虑。比如:

(一)硬件上的悲观情绪。视频制作需要高科技设备作为支撑。然而,以传统纸媒为母体的报业新媒体中心难以投入巨额资金购置设备,很难与市场上不计其数的专业制作公司相竞争,做不出像样的产品,就拿不到订单;

(二)机制上的悲观情绪。传统媒体有一套成熟的运作体系,我们可以称之为线性生产线。从记者一支笔开始,到编辑、照排、校对、印刷、发行,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生产线。而视频制作则不同,它先是整体策划、统筹分工、分头行动,再到最后的剪辑制作、综合成型。由于生产流程的不同,视频制作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传统纸媒也相去甚远。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成为目前纸媒发展短视频新闻遇到的一大困境。

(三)市场上的悲观情绪。目前国内涌现了一大批成熟的视频制作公司,这些公司相当一部分是由传统媒体人转型之后缔造的,因此这些公司在基因里就有著新闻技术的优势,加之成功的市场运作让他们赢得了资本的青睐,他们推出的产品一出摇篮就品质成熟而格调鲜明。另外,自媒体如火如茶,因为无规范,自媒体可自由发挥,它们一落地就让人耳目一新。在这样的市场洪流与信息海洋中,刚刚起步的传统媒体出品的包括短视频在内的新媒体产品都显得稚嫩,缺少竞争实力。

综上种种,有一种论调认为:传统媒体开拓新媒体制作短视频,投入大而收益遥遥无期,难以取得成效。

二、正确看待短视频的意义和作用

在纸媒短视频刚刚起步之时,正确地看待短视频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准确地把握短视频在现阶段发展的方向,至关重要。对于发展短视频的种种疑虑主要来自于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一)短视频不是电视新闻的复制品,不必为硬件不过“硬”而自渐形秽。在网络视频的海洋中,一大批自媒体小视频转发量甚至超过了主流媒体专业人士制作的视频产品。而自媒体制作者使用的设备绝大多数是普通手机。作为新闻从业者,有经过训练的新闻专业素质,难道不一样可以用手机来制作纸媒新闻的视频版本吗?对于纸媒生产的短视频,它的核心价值不是制作技术的精良,而是信息提供的准、快、信。

(二)短视频不应独立于传统新闻制作之外,不必为缺少视频专业人才而束手束脚。传统媒体发展视频新闻,是媒体融合的一个组成部门。所谓媒体融合,不单纯指上一套新班子搞一套新机制,也包括将传统媒体人培训成多媒体新闻人。在新闻发展史上,这种全员素质提升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记者用笔写稿,再文给排照工或打字员制成印刷版。当电脑一夜之间替换了记者手中的笔,没有几年的工夫,各报社老中青记者全部改用了电脑。这个跨越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同样是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分水岭,此前文字记者写稿,摄影记者拍片。当媒体有实力为记者每人配备一个照相机时,文字记者立即提升为图文记者,而摄影记者也并没有因此而失业,高要求的专业大片和重点的摄影报道依然得靠专业摄影记者来完成。而今,当每一个记者手中都有一部智能手机时,图文记者自然也就提升为多媒体记者,所以发展纸媒短视频的主力还应靠传统新闻人的转型升级。可见,制作短视频不是缺少人才,而是需要传统新闻人的一个适应过程。

(三)短视频的市场价值不单纯体现在短视频本身,完全不必为和行业“大鳄”们竞争而缺少信心。市场就像洋葱,它分层次,不同层次有不同层次的味道,不可相互替代,也不必相互竞争。纸媒发展短视频产品,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现有新闻产品的档次,在原有的文字报道基础上增加可视性,让原来的稿件更加立体,让读者更直观多角度地接受新闻事件。所以纸媒短视频不过是纸媒的网络版本。试想,翻阅一张可以扫一扫看视频的报纸与单纯地只看图文的报纸相比,将是何等巨大的进步!短视频制作达到了这个水平,就已经成功了。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短视频就是亏钱赚吆喝。差矣!现在纸媒的广告人员已经切身体会到了,客户要不要给某媒体投入广告,他们第一要问的就是:“你们有没有新媒体产品?”这说明,短视频增加了传统纸媒的附加值,或许在现阶段,短视频单打独斗很难盈利,但纸媒有了短视频,就如虎添翼。所以说,短视频的市场价值不在短视频产品本身,而在于媒体融合产生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上观点,在近年来的中外媒体融合实践上得到验证。

三、传统纸媒制作短视频的成功案例

从2019年起,全国各地传统纸媒大力发展短视频制作,取得了许多经验。比较成功的有人民网、浙江报业、北京日报、新京报、楚天都市报、河南报业、重庆晨报等等。这些传统纸媒通过全员转型、启动中央厨房,跨出了媒体融合艰难的第一步。我们以在28届中国新闻奖融媒体短视频一等奖作品、由广西日报推出的《柳州融水突围记》为例,分析传统纸媒在短视频制作方面的成功经验。

该作品讲述了柳州融水突发洪水,广西日报的一位记者赶赴现场,一度与外界失联数十个小时,在这期间,他用手机拍摄了洪灾现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该作品使用的拍摄机器就是两部普通手机,制作者也是普通的文字记者,视频中没有讲究的画面,没有专业的制作技术,没有标准的播音,甚至画面没有基本的平稳,但所有这些都丝毫不妨碍它真实地记录新闻事件本身。它因此赢得了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在国际上,传统纸媒同样在短视频制作方面体现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最杰出的案例当数美国(华盛顿邮报》推出的短视频平台TikTok。这个平台打开了(华盛顿邮报》在网络时代的新天地:现在在美国,翻阅纸质《华盛顿邮报》的人很少,但捧着手机看TikTok短视频的人却很多。TikTok的成功经验在于:

(一)硬新闻软包装。将严肃新闻打扮成亲切有趣的新模样。

(二)软化硬新闻的操作要点:选择有趣味价值的新闻制作,或者对于干货新闻加入趣味价值;推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网红主播,《华盛顿邮报》推出的“傻老爹”主播形象就抓住了受众眼球。

(三)软化硬新闻的核心技术:在新闻编辑与播出时,加入创作者的灵感。这一点与传统新闻理念不同,传统新闻理念要求绝对客观,很少强调新闻的创作灵感。“新闻写作+创作灵感”产生的效果是读者感觉“新闻和我原来想象的不一样”。

(四)软化硬新闻的市场效果:对严肃新闻不感兴趣的年轻人开始关注短视频新闻,成为传统媒體的新客户群。

四、纸媒短视频制作的初步探索

在传统纸媒的体制和机制内发展短视频新闻,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制作内容的选择,二是制作流程的再造。

在内容方面,传统纸媒一支笔可以写尽天下所有文章,但短视频新闻则不同。因为纸媒之所以要制作短视频,一方面是扩大信息输出的渠道,另一方面适应当代人阅读心态。它的技术核心在于硬新闻软制作。所以不是所有的新闻都适合于短视频制作。在近两年的新闻实践中,人们发现有几类新闻题材适合于制作短视频。

在常态新闻中:其一,政务新闻的社交化。比如把政府请老百姓提意见的政务新闻制作为半分钟到一分钟的活泼的、接地气的短视频,供微信朋友圈转发;其二,具有故事情节的暖新闻,比如传递正能盆和真善美的社会新闻;其三,针对特别新闻的特别策划,比如群众性文化活动,可用短视频方式展现民间达人的才艺。无论是在朋友圈转发,还是在报纸配二维码让读者扫一扫,都具有喜闻乐见的效果;其四,在重大会议报道中短视频可以成为纸媒的补充和延伸。比如两会报道中,让代表委员出镜访谈,更具有可读性可视性。

在突发新闻中,短视频可以现场报道、持续跟踪,将过程性内容呈现给读者。虽然在突发事件中,媒体很难抓到现场视频,但在跟踪报道中,会帮助读者一点点还原突发事件现场。

从制作流程来看,发展短视频就不得不对纸媒一贯的线性采编流程进行改造,使之双轨并行——在原来的纸媒制作流程不变的同时,要增加短视频所需要的三维空间的立体制作流程。在短视频制作体系中,新闻制作的主角从记者转为了编辑。记者完成的采写或拍摄是砖,编辑是泥瓦匠,记者的稿件成了“插件”供编辑“安装”到新闻作品中。编辑从生产流水线上的一环一跃成为新闻制作流程中的策划者、协调者、组装者。目前来看,新媒体以年轻从业者为主,他们显然难以担当起新闻“主厨”的重担,因此传统媒体的新闻老手依然是新媒体制作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金平.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传播发展研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年03期.

[2]宋春风,黄俪.融媒时代地方纸媒的“突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柳州融水突围记》创作分析[J].新闻与写作,2019年第2期.

[3]吴生华,王斌.纸媒转型短视频新闻传播的现状、效果和趋势分析[J].传媒评论,2019年03期.

【作者简介】王瑜,青岛日报社编辑。张羽,青岛日报社高级编辑。路修全,青岛市广播电视台记者。

猜你喜欢

流程再造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发展新思路
刍论企业后勤系统管理流程再造
国际先进银行与中国银行再造模式的探究
浅析酒店服务质量管理流程再造
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流程再造的思考
基于智能发药系统对门诊药房发药流程的再造
医院财务会计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与监督
平安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结构框架研究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