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视域下普通民众话语权的维护与丧失
2020-07-23王菁
摘 要:新的网络环境使普通民众话语权有了新提高,但也面临着新问题,给了政府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民众的表达更加便利快捷,政府也能够多渠道接收民众传递的信息,并及时反馈。但也存在网络与现实的距离、网络环境的不稳定、表达代价的不确定等诸多问题,阻拦民众话语权的进一步壮大,政府也面对着自身话语权在网络环境受到冲击的挑战,这些问题都需要逐步解决。
关键词:话语权;新媒体;新挑战
在网络成为“第二空间”的今天,普通民众的话语权情况也在变化,发表言论的空间更广阔,话语权不再限制于现实生活,而是现实与网络同步进行,交互影响。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在网络发布言论变得轻而易举,随着而来的就是监管的问题。总体而言,目前普遍民众的话语权既有进步的地方,同时又伴随许多问题,亟待改进。
一、新媒体视域下民众的话语权得到了维护
一般来说,普通人话语权的维护离不开三个步骤,一是表达便利,二是传播路径便利,三是反馈。简而言之,要想维护普通人的话语权,必须使民众能够说话,话语能够被接受,同时,话语能够被实现或得到反馈。目前,在新媒体日益发达的背景下,民众的话语权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受众也呈几何倍数式的增长。
第一,民众有了更便利的表达渠道。普通民众在新媒体时代有传者和受者双重身份的特征,他们不再是单一的信息接收者,更是拥有新的传播手段的信息传播者。不管是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原创内容,还是给别人的内容进行评论,这都是一种新的话语表达方式。互联网能够呈现的内容也包罗万象,较之传统平台,在互联网上能够不限时间与空间,不限视听形式。在当下,普通民众想要进行表达,除了传统的办法,如口头说话、写信打电话等,还能在各个互联网平台上使用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自由的表达,这让大家的诉求更丰富,更直观,也更有感染力。
同时,新媒体是一个跨越阶级的媒体,它的使用门槛不高,无论在社会上处于什么地位的人,只要条件允许,都能成为新媒体上的信息发布者,而这在旧媒体环境中很难实现。低门槛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这让政府部门接收到的信息更加大众化和多元化,许多在传统渠道中无法表达意见的人,能够通过网络这一途径实现表达的目的。
第二,民众拥有更便利的传播路径。首先,网络技术建立了新的平台,成全了民众对传播速度的需要,即发即达,即达即看,非常便捷。民众想要发表言论,直接编辑文字发表,就会立即出现在网络平台之上。其次,各大网络平台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如微博热搜榜的话题浏览,百度搜索框的热门推荐,能够让民众的目光迅速聚集起来,短时间内成就热点话题。大数据和关键词搜索等互联网技术让民众能够迅速了解不同人群的多样想法,集中了民众的言论,增强了言论的影响力。再次,在话语传播过程中,新媒体平台“开放”的特点让这种传播变得更加广阔。个人公开的内容,每个公民都有机会看到,转发功能则让言论在更大范围内扩散,这种广阔的特点提升了民众的话语力量。
在过去的媒介上,政府机关想要了解民意,可以借助的渠道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和建议、民众的上访、纪委和监察机关的投诉受理、不同类型的座谈等,耗费大量时间,而且程序繁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新媒体时代,各级政府机关和大型媒体报纸,都与时俱进地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建立账号,或者通过建立网站公布信息。普通民众能够通过各种公开的渠道,在互联网上便捷地发表看法、提出意见和意见、进行申诉等,无形中拉近了政府与民众的距离。
第三,民众有了更迅捷的反馈方式。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十分快速,无论是传出或者接收,民众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一个事件并发表评论,与之相对应,政府机关也能通过民众的评论迅速了解大众的观点和诉求,并有针对性地做出反映。面对热点网站,政府机关等只需要在官方平台,诸如网站、微博、公众号等发表声明,就能够将权威的声音迅速传递给民众,与此同时,民众的诉求也能够得到更迅捷的反馈。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改变了传统政治权威单向传播方式,变得更为多元和迅速,由此,网络舆论传播也能会出现诸如会聚效应、放大效应、共振效应、溃坝效应等新的功效。这种强大的舆论推力,使民众的话语权得到极大扩充,提升了民众的公民意识,在民意领袖的带领下,许多热点问题被长时间反复讨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政府部门的认知,由此影响部分决策。如2019年被热议的大连男孩杀人事件,一名13岁的男孩残忍杀害了10岁女孩,这件骇人听闻的刑事案件一经披露,在网上掀起巨大的波浪。结合之前发生的多起恶劣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部分网民义愤填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条款提出了强烈的质疑。2019年11月1日,中国人大网发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向全社会征求修订关于未成年人法律草案的意见。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典型的政府和人大对网民话语权反馈的例证。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均建立了一系列针对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处置乃至问责制度,舆情报告也形成了定期上报的制度。这说明政府已十分看重互联网的舆情力量,能够多渠道接收民众在互联网上的话语表达,会主动去了解认识民众的诉求,让传者与受者之间距离变得更短。
二、新媒体视域下阻碍民众话语权实现的新因素
虽然在当下,民众的话语权话已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长期以来阻碍话语权实现的一些因素得到了破除,但是随着新情况的出现,一些新的因素也随之产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第一,网络话语权的变现问题。因为互联网的开放性,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对现实的影响程度是难以预料的。话语的影响力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如表达方式上,標题是否“劲爆”,内容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文笔是否有感染力,话题是否能让更多人共鸣等,这些都加重了不确定性。也许一个人发表了言论,最后因为种种因素而石沉大海,也有可能一个言论席卷网络最后直接影响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但这都难以预测。虽然有关部门不遗余力采用多种方式建立网络的沟通渠道,但不确定因素仍然太多,都在阻挠网络对现实的影响。
第二,网络环境的具有不稳定性。首先,互联网具有独特性,它看得见却摸不着的东西,可能会技术问题而被改变,甚至被破坏,许多原本活跃的账号有被注销的危险。同时,即使账号未变,其账号背后运行的人员也会经常发生变动的情况,更不用提被挟持被盗号的情况也经常发生。
其次,意见领袖角色变动性和自主性很大。新媒体时代,意见领袖的推文往往容易成为了新的公众话题聚集地,在互联网上享有着追随与信任,有相对更高的话语权,而在其话语权下又衍生更多普通网友的话语权。但是这些角色本身具有极大的变动性和自主性,往往会因为一己之私或其他原因而发出与民意相反的言论,甚至会可以引导民众以满足自己的诉求,此时的舆论就会发生偏差,普通民众的话语权被利用和滥用,无形之中,他们的话语权被损害。
第三,在网络寻求帮助的代价不确定。一般而言,民众到网络平台发表言论的成本很低,不需要太多时间和金钱,有时候一旦发布就会成为热门,引爆舆论。但普通民众发表的绝大部分言论均处于石沉大海,无人问津的状态,如果想要引起诸多网民关注,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编辑,或者采用非正常手段,比如购买粉丝进行炒作,其成本不可控。同时,在网路发表言论和诉求后,对自身的信息安全也是一种考验,被人肉搜索的可能性大大提高,遭到网络暴力的几率也会大幅度增加,一旦发生,将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总之,新媒体环境下民众的话语权得到了提高,这是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能让民众的诉求得到更有效的解决,也能让公民对国家建设参与度更高。但新的时代也存在新的问题,不断爆发的网络舆情与政府的接受度之间改如何平衡,民众话语权应当如何正确运用,政府在进行决策之前,该如何充分考虑舆情,同时又不降低自身的公信力,这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不容忽视的还有应当谨慎处理反主流言论,以及严密监控境外势力对民众话语权的利用,提防负面言论对网络的侵蚀。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和民众都需要直面新问题,提出新办法,携手共建一个健康的网络新环境。
参考文献:
[1]布勒格.公共事务治理中网络民意表达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6.
[2]樊菲.媒介技术赋权视域下的公众话语权和社会治理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17).
[3]王宽.新中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生态话语构建的基本历程与经验启示[J].理论导刊,2019(9).
[4]关峥.郭苗苗.社会化媒体下意见领袖在网络舆论中互动行为研究[J].传媒论坛,2019(22).
[5]吕邈航.互联网时代政治传播: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J].福建行政學院学报.2019(5).
作者简介:王菁(1971-),女,湖北荆州人,主任播音员,从事新闻节目策划与采编、媒体关系与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