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非体育班的体育课
2020-07-23田兴敏
田兴敏
摘 要: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高考,尤其是非体育班的学生,其通常将精力都放在主要学科知识的学习上,而忽略了参与体育活动。在新课改下,体育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日益突显。基于此,體育教师需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转变,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与思想,以促使体育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高中体育 非体育班 体育课 教学
高中阶段属于教育的黄金时期,而体育教育又作为其重要的教学部分,其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不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育方式都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高中体育没有被纳入高考学科,因此,社会及学生都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但是,不论怎样转换角度,高中时期的体育教学都对学生的一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高中阶段作为每个学生形成良好运动技能的关键时期,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呈现下降趋势,该问题备受国家所重视。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非体育班的高中体育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促使体育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于任何学科而言,其教学中注重兴趣的培养,不仅有助于营造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与内容,而且还能通过相应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需依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与条件,探索出更具趣味性、适合教学的方案。例如,体育教师需对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进行充分了解,并掌握学生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优势,以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有效结合,以此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参与体育运动产生的成就感,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同时,教学氛围的融洽和谐通常是极为重要的,这不仅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增强师生间的友谊,以促使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并通过体育活动实现人际关系的拓展,得到真正的友谊。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通常对教学的态度有着决定性作用。基于此,教师需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以确保师生关系的良好性。首先,教师需站在学生的角度,基于学生充分地理解。素质教育下,减负增效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理念,但是,高中阶段的非体育班学生仍旧面临着较大的高考压力。基于此,体育教学需给予学生充分地理解,并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其实施交流,以促使教师听到学生们的心声,避免教师和学生间产生不必要误会,这不仅能舒缓学生应对高考的紧张心情,而且还能实现自由放松,从而使体育教师真正走到学生心里。其次,注重言传身教。体育教师需多与学生交流,并成为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上的导向,并通过爱熏陶学生,并在实际交流中,给予学生相应的爱的眼神与抚摸,通过和学生实施心灵的互动与情感沟通,这种交流方式,不仅可以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重,而且使学生更愿意与体育教师谈心,从而使师生之间在情感上形成共鸣。
三、注重校本资源的开发
传统化体育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是根据教材机械的实施,严格按照体育教学大纲,而忽略了学校体育器材的完善以及学生的身体需求,这就会导致大多数体育项目由于缺乏相应的体育器材无法确保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新课改下,体育教师需将教材作为中心,对学习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校本资源的开发,使教学更贴近于学生,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更积极的走进课堂,而且还能在体育活动当中享受到运动的乐趣,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实现健康发展。首先,体育教师需从学生的自身状况作为出发点。学生不仅是教学出发点,而且还是教学的归宿,不论开发任何的教学资源,都需要服务于学生。基于此,对体育课的资源进行开发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资源,并关注学生自身的身体情况,以促使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自身的身体情况,防止学生的身体出现不必要的损伤,使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实现和谐发展。其次,以教师的条件作为出发点。教师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其并非样样精通,且具有自身的专业和特长,对于部分项目教师通常无法开发,或者开发的项目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基于此,体育教师在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时,需充分考虑其自身的条件,以确保体育活动的开展更加游刃有余。再次,以学校已具备的体育活动作为出发点。想要使体育教学实现特色化,就需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状况,如学校体育设施的优势,通过特色化的运动项目的开展,通常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体育教师需成为有心人,不断挖掘学校中具备的独特资源,以促使学校的体育项目更具特色化。最后,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作为出发点。新课改下,以生为本不仅是其重要的教学理念,而且对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指导性作用,因此,教师需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同时,体育教师需将自己的眼光放长远,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角度,对体育教学实施审视,从而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的教学中,体育教师需善于发展与总结,并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中相关影响因素,这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堂,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情感黏度得到有效增进,并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愉悦度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建新.试论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其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20(07):12,15.
[2]杨雷.新课标下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方式浅析[J].黑河教育,2020(02):81—82.
[3]何少平.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教学创新实践研究[J].才智,2020(0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