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农民工归属感问题探析

2020-07-23曾丹

商情 2020年29期
关键词:归属感城市农民工

曾丹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大批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民工处在城市生活的边沿,对于所在城市的归属感并不高。本文从城市农民工归属感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城市农民工归属感薄弱的原因,从而提出提升城市农民工归属感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归属感;城市

一、城市农民工归属感现状分析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作为主要流动人口的外来农民工他们对于融入城市的愿望是强烈的,但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其对于流动城市在心里的依附、内化、认同程度即在归属感上却很薄弱。据《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652万人。但是在进城农民工中,仅有38%的人认为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本地人”。这表明即使长期处于城市的工作生活中,大部分的农民工仍然对自己的城市居民身份意识没有认同感。《报告》中也指出,如果按照城市规模划分,在100~300万城市中,对本地生活非常适应的农民工占比为19.7%,在300~500万人城市中占比为17.5%,500万人以上城市仅占比14.3%。由此可见农民工对于城市的适应程度是非常低的。然而不能对城市发出认同感,不能适应城市的生活,就会造成城市归属感的薄弱。

二、城市农民工归属感薄弱的原因

(一)经济收入较低

农民工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经济收入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目前,农民工的收入与社会其他成员收入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当其经济收入水平差距明显时,部分农民工为了追求更高的工资就会辗转在不同的城市之间,被动的适应城市的生活,将自己看作城市的“过客”,造成了城市归属感的薄弱。

(二)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较窄

2010年10月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对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保做了强制性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然而以养老保险为例,据《2017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2017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6202万人,如果以2017年农民工总量28652万人为分母计算,则2017年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不足22%。可见农民工的养老保险覆盖面较窄。农民工缺乏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就必然会引发“养老难”、“看病贵”等压力,就越想回归“土地”,从而引发他们对于城市归属感的缺失。

(三)劳动保障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法律制度、政策制度不够完善等原因,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随着全国普法行动的深入开展,更多的农民工了解到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进行维权。但是法律途径维权的高成本,农民工可能会选择放弃采用法律途径维权。当劳动权益受到损害,却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的时候,农民工对于城市可能产生逆反情绪,归属感也会减弱。

(四)社会因素的影响

“农民工”这个词,让一些现有的城市居民变得带有一点歧视意味在其中,成为“低素质,低文化”的代名词。城市居民对于农民工的不认可甚至是排斥,引起了两个群体之间交往上的矛盾。严重影响了城市农民工在社会生活中的融合,从而引发归属感的缺失。

三、建议和对策

(一)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力度

2017年农民工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绝了大部分为58.6%。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农民工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低,而文化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收入水平。可以通过对文化、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群体的综合素质,增加就业机会,拓宽就业范围,提高经济收入,从而提高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和归属感。

(二)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

在社会保險制度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工的权益意识。同时,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应当加强对用人单位用工情况的检查。按照相关法律的要求,严格执行法律规定,加强执法力度,规范用人单位缴费行为。在社会救助与福利方面可以建立农民工专项救助与城市最低保障救助,并结合政府救助与慈善机构救助,扩大社会救助的影响力。同时为农民工提供住房等福利,提升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农民工与城市的融合,提升对于城市的归属感。

(三)完善劳动保障体系

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完善《劳动法》的内容,细化相关内容。建立督查检查机制,对企业在农民工用工上的合法性进行监督,督促企业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农民工的工作时间和安全。同时还应该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另外还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援助体系,对涉及农民工的案件设置“绿色通道”以及对农民工的工资设立专用账户管理制度等手段,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农民工对于城市的归属感。

(四)充分发挥社区功能

社区可以组织一些社区活动,增加城乡居民之间的互动,增加城市原有居民对农民工的了解,扩大农民工的生活交友范围,消除群体之间的不和谐因素,让农民工群体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中,加强其对城市的归属感。

四、结论

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大量农民工转移到城市,为城市的建设提供助力。然而,对于城市的归属感则是决定农民工是否留在城市的关键因素。要让农民工对所在城市拥有归属感,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的三方联动,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社会加大对农民工的关心关爱与帮助;个人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政策法规的学习。三方联动才能真正提高农民工的归属感,进一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在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关键阶段才能有效的推进城市化的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进一步的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8年4月27日.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7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5月21日.

[3]刘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浅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8(27):18.

[4]陈静.农民工城市认同感研究——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8,2(23):180-181.

猜你喜欢

归属感城市农民工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