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教育均衡”的实质内涵
2020-07-23张健彪
张健彪
[摘要]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奠基性工程。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必须首先正确理解“教育均衡”的实质内涵。推进教育均衡战略,需要以公平为原则、以优质为核心、以特色为重点、以教师为关键,这是树立科学教育均衡观的基本维度。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
第一,均衡以公平为原则。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教育优越性的具体表现,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教育均衡,是教育公平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均衡并不是“绝对公平”,而是基于差异和差距的公平。均衡,平衡之意,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暂时、相对的统一或协调。教育均衡是指在公平原则的指导下,逐步实现地区、学校、群体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为每一个个体提供均衡的教育发展机会。它要呈现的是一种逐渐减少差距的协调、稳定、正向的状态,这种状态只能是暂时、相对的动态平衡,而不是完全的、绝对的静态平衡。换言之,教育均衡是“机会均等”和“发展平衡”的统一,而不是“绝对平等”“绝对公平”。它不是要消灭差异、差别和差距,相反,承认差异和差距,正是教育得以发生和进行的动因。正是因为教育对象的千差万别,才需要教育适度的“差异发展”和“分层发展”;正是因为在发展程度上存在差距,才更需要教育的协同发展、赶超式发展、跨越式发展。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一个最终目标: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培养好每一名学生。这正是教育发展逐渐走向均衡和公平的实然逻辑和必由之路。
第二,均衡以优质为核心。质量是均衡的价值取向,脱离质量标准的均衡注定是低水平的,实现教育资源的普遍优质化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核心要务。优质,是衡量教育均衡的重要指标,而优质均衡,又是衡量教育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从理论上讲,均衡和优质似乎是一对矛盾,因为优质资源永远是稀缺的,但并非不可能实现相对意义上有质量的均衡。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渴求,与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要将大力发展教育生产力、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放在首位。只有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才能为教育均衡创造和积累更多的物质条件。离开了这一点,均衡、公平、优质等教育愿景都将无从谈起。因此,教育均衡不是“普遍平均”,更不是“普遍平庸”,不能搞“削峰填谷”“平均分摊”,因为这并不意味着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的增多,解决不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实际问题。只有珍惜现有优质教育资源“存量”,不断拓展“增量”,实现既有和新增教育资源的“双优质化”,并做到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共享,才是解决教育均衡难题的治本之策。
第三,均衡以特色为重点。均衡不是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同等发展”“同步发展”,不能“千校一面”“千课一面”“千生一面”,相反,它更要求彰显教育特色和个性。特色、个性,既是教育之本色,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特色、个性不仅无碍均衡与优质,而且是优质均衡的基本特征。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非流水线上的产品。正是鲜明的特色和个性,保证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保障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保障了教育对每一名学生的“定制化”培养。反之,教育的“同质化”必然会造成特色和个性的缺失,导致学校文化的缺失、教育创新能力的枯竭,创新型人才培养也将沦为一句空话。特色,不是某一学科领域方面的特点或优势,而是由教育核心价值观投射于外的文化风貌、思想气质、精神特质和学养品格。它是教育灵性、活性和创造性的来处,是涵养和滋生思想力、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特色与均衡不仅不矛盾,更是衡量教育均衡水平的重要标识。所以,教育均衡应突出特色化办学这个重点,将达到国家基本均衡标准的特色发展作为学校提升办学标准和品质、办一流素质教育的更高追求。
第四,均衡以教师为关键。教育均衡的关键不在“物”,而在“人”,主要不在经费、校舍条件和设施设备,而在教师。教师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过分。教师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教育均衡程度的关键因素。教师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优质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育特色的凝练者。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以独特的价值观念、个性特征、人格魅力、育人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问学审思、知情意行,影响着学习的成效。优秀教师、名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育最宝贵的财富。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办学的思想理念,归根结底都要付诸教师的教育实践,方能开花结果。教师队伍的优质、配置的均衡,最终决定着教育均衡所能达到的程度。推进教育均衡,应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师队伍优质化作为重中之重。在教育均衡推进进程中,不能只是将教师看作“调配的资源”,更应视为“发展的对象”;不仅要健全教师评价体系,还要完善教師培养体系;不仅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尤其要照顾其职业尊严、给予其情感关怀。可以说,只要解决了教师发展的问题,包括教育均衡在内的所有教育问题之解决都将指日可待。
总之,教育均衡发展既是目标性任务,也有过程性要求,我们要对之有全方位、整体性的认知,以科学的教育均衡观去推动它。要全面、准确理解教育均衡,必须“以公平为原则、以优质为核心、以特色为重点、以教师为关键”,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偏废。唯有如此,才能使“教育均衡”真正体现为“教育发展”,切实起到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标杆。
(责任编辑: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