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么鼓励才能将“好行为” 变成“好习惯”?

2020-07-23田宏杰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0年2期
关键词:期末考试生字重点

田宏杰

有个妈妈告诉我,她的孩子在期中考试前很努力,考试成绩一下从25名上升到12名,她很开心地夸奖道:“儿子,你真的很聪明,只要你努力,成绩就能上来。下次咱们好好努力,期末考试成绩还能再往上走走。”母子都为新的目标激动不已,但激动过后,孩子在学习中并没有表现得更努力,甚至在期末考试前也不肯复习。妈妈很困惑,为什么孩子的好行为只是昙花一现呢?

太抽象的夸奖,不能将好的行为模式复制到未来:妈妈的夸奖太抽象了。孩子其实并不明白什么是“努力”,不明白自己到底做了什么样的努力行为,以及这些努力行为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如果妈妈讲不清,孩子也看不清,那孩子就没有办法把这次“努力的行为模式”抽取出来,复制并运用到未来。这样,孩子只能用一个笼统的目标—如果我好好努力,我的成绩便会提升,去指导后面的学习,是很难有效的。这会使得孩子一直把注意力关注在:单词好难背,我真的坚持不住;唉,我怎么又走神了。如此一来,孩子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就没有把握,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也会焦虑和退缩。所以,抽象地夸奖孩子“努力”对于促进其努力行为本身是無效的。

基于过程去夸奖,将具体行为与行为的结果建立联系:在夸奖孩子之前,父母首先要问自己:“孩子在考试之前到底做了哪些努力的行为?”“这些努力的行为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只有父母真实地看到、观察到、注意到孩子的行为,才能将观察到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反馈给孩子。比如孩子之前一次月考时,有几个生字写错被扣了分。这次期中考试前,孩子把生字都复习了一遍,还请妈妈帮他听写,在听写过程中,把有点儿模糊的生字做了重点标注、多次复习。那妈妈就要把这个行为模式抽取出来,告诉孩子:“我看到你在考试之前专门把生字做了复习,还把有点儿记不准的生字重点标注,多次巩固。果然这次考试生字就全对啦!”孩子就能够清晰地看到:我做了什么?这个行为有了什么效果?那下一次考试之前,他会继续用这样的行为模式去复习生字。他还可以将这个行为模式迁移到别的学习中。这样,考试前“重点标注、多次巩固”的行为就会稳固下来形成习惯。

用启发式提问,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行为与结果的关系:如果妈妈不知道孩子做了什么,千万不要空洞、盲目地夸奖孩子“真棒”“真努力”“真厉害”。妈妈可以使用启发式提问让孩子自己发现行为的过程及其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比如可以去好奇地问孩子:“我发现这次考试之前,你学习的状态很投入,做题速度很快。咦,你是怎么做到让自己更投入的呢?”也许孩子有自己的答案,他说:“因为我特别希望能考好,所以每天坐下学习前,都对自己说‘加油,然后我就加油地写了。”这样,孩子会发现,原来自我激励的方法好用,他就会继续使用这个方法。也许孩子也不知道为什么能投入学习,那妈妈就和他一起去找答案。“是啊,怎么做到的呢?下次,我们都注意看一看在哪些状态下,你更容易投入进去。”这样,孩子带着好奇打开自我观察的眼睛,就会不断地看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好行为,并且看到这些行为的好处,将这些行为稳固下来。

猜你喜欢

期末考试生字重点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存在感
斯诗私塾
期末考试
十年
单品推荐“抓住重点,改头换面”
生字变身
所谓“重点中学”……
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