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亦需与时俱进
2020-07-23张小英
张小英
[摘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家访也要与时俱进。入户家访不可或缺,电子家访很有必要,要二者兼顾、相互补充,灵活家访才是最好的家访。
[关键词]入户家访;电子家访;中小学教育;学校;家庭
近期,在福州市12345便民服务平台上,一篇题为《投诉关于市教育局发文要求市中小学每学年至少要有一次人户家访的通知》的帖子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其实,关于本次“事件”,早在2019年11月13日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CETVl频道,就已经进行了题为《互联网时代入户家访还有必要吗?》的专题报道,详细报道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并对部分中小学教师及相关专家进行了采访,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纵观本次事件,乍一看,似乎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家访是否一定要“入户”上,然而细细品味,好像引发争议的源头在于该市教育局出台的《福州市中小学家访工作规定(暂行)》上,把教师入户家访进行了次数上的硬性要求,从而引发了本次争议。那么,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我们究竟有没有入户家访的必要吗?
一、家访的形式演变
自新中国成立到七十年代末,家访就已经在我国中小学兴起,一直到今天,家访依然在我国方兴未艾。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家访的形式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事实上,传统意义的家访是家庭访问的简称,一般来说,就是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家庭,进行个别家庭指导的一种常用的传统教育方式,狭义的理解,家访就是入户家访。到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由于现代化通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喜欢利用电话、QQ、微信等便捷方式进行家访,使电子家访名正言顺地成为家访的另一种形式,因此,人们按照家访形式的不同,将家访划分为人户家访和电子家访两种形式。时至今日,由于电子家访的冲击,导致入户家访日渐式微,才有了今天人们“互联网时代,入户家访还有必要吗?”之问。不可否认,我们今天的家访,已经由过去单一的入户家访转变为人户家访和电子家访并存的两种形式。
二、家访的目的和意义
一般认为,家访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通过与学生和家长交流,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环境及学生的个性和在家的表现,了解家长的需求和希望等,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二是通过向家长介绍学生在学校的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困惑,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达到家校合作共育的共同目的。
大多数人认为,家访是连接学校和家庭的重要纽带,是增進师生情感的重要桥梁,是提高家校合作的重要途径。我们不难看出,家访工作之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家访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必须工作和职责之一,我们有必要做好这项工作。
三、家访的形式优劣
今天,我们就人户家访和电子家访展开讨论,有必要区分二者的异同点,厘清相互关系,对两种不同形式的家访给予恰当的“名分”,以免由于我们的争议混淆视听,造成教条的非此即彼的不良后果。
1入户家访不可或缺
入户家访是中小学教师家访的传统形式。事实证明,它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家访的最好方式之一,有着电子家访不可替代的作用。入户家访通过教师与学生及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不但能够让教师更加真实、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亲密接触”,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感情,起到了“亲其师,则信其道”的作用。师生之间敞开胸怀、坦诚相见,让学生说出藏在他们心底的“悄悄话”,道出他们“成长的烦恼”,教师才能“观其言而察其行”,达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教育效果。
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入户家访无疑是实现这一教育效果的最有效途径。所以,家访作为连接学校和家庭的重要纽带,增进家校关系和师生情感的重要桥梁,显然,不仅仅是“隔空喊话”的电子家访所能替代的。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只有“面对面”,才能“心贴心”。教师和家长坐下来促膝长谈,才能把问题谈实谈透,才能把思想谈深谈通,才能增进共识、达成合力。同时,通过入户家访,还有利于教师更加准确地了解学情教情,了解班级的管理现状,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毋庸置疑,对于一些“特殊学生”,例如,对一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或者出现家庭变故的学生,入户家访就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通过这种“最直接、最有温度的沟通方式”,才能取得更好的家访效果。所以,入户家访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2.电子家访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话、微信家长群、QQ家长群等方式因方便、快捷而深受中小学教师的厚爱,由此与之相应的电子家访就诞生了。可以说,电子家访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它的产生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今天在强调入户家访重要性的同时,不可否认的要接受电子家访的存在。同样,电子家访有着人户家访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尤其在当下,中小学“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一个班动辄五十多个学生,如果要求教师和班主任必须要做到100%的入户家访,的确有强人所难之嫌,我们暂且不论这种“硬性任务”的合理性,就教师的精力和时间而言都是有限的,况且教师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而且,教师入户家访也没有必要做到100%的覆盖率,有经验的班主任和教师都知道,入户家访应该是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通常入户家访对象都是那些必须要入户家访的学生,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只要通过电子家访就能完成家访目的,没有必要一定要人户家访,否则就会落人为了“人户”而家访的形式主义怪圈,大有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之嫌。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电子家访的优势,及时便捷地与家长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家校表现和动态,从时效性上而言,电子家访更有优越性。至于有人说电子家访是“隔空喊话”,其形式缺乏“温度”,有点“生硬”,我认为这些说法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他们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因为只要我们老师学会“很会说话的说话”,电子家访一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好话一句三春暖”的道理。
3.灵活家访相得益彰
今天,我们讨论人户家访的必要性,更准确地说,其实是在探讨现阶段家访的两种不同形式的问题,即:入户家访和电子家访。因此,我们必须要理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入户家访不可或缺,是我们家访的主要形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子家访与时俱进,也有着它独特的优越性。我们应该以入户家访为主,以电子家访为辅,只有我们灵活应用,才能达到相互兼顾、相得益彰的最好效果。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与时俱进才是永恒的主题。我们不能因为电子家访的便捷,而忽略了人户家访的必要性;也不能因为人户家访的重要,而忽略了电子家访的必然性。我们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因噎废食。我们不仅要鼓励教师人户家访,更要提倡电子家访,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家访,只要是能够达到家访目的,我们认为都是好家访。最后,让我们用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来结尾:“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
(责任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