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目标 “合”技能
2020-07-23何丽
何丽
摘要:《新课标》三个学段朗读教学目标中均包含“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笔者提出第一学段是学生形成朗读素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在第一学段朗读教学时,融合“吐气、发音、停顿、重音、语气、节奏”等基本朗读动作技能,巧妙指导,分阶段落实“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目标,帮助学生在第一学段能练就朗读基本功。
关键词:朗读目标;朗读技能;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6-0091-02
1.读正确——让学生朗读得字正腔圆
1.1 正确的朗读姿势。
学生朗读时,我们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姿势,坐时两脚自然着地,两肩自然放松,头顶有向上提升之感,身体微微前倾;站时两脚与肩同宽,身体放松,两肩下垂,收腹平视。我们应该在学生练习朗读的起初就训练学生良好的朗读姿势。
1.2 简单的呼吸、发声、吐字方法。
我们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呼吸、发声、吐字方法。如:吸气如闻花香要做到快、静、深,呼气如吹生日蜡烛要做到匀、缓、稳。发声时放松声带,控制音量,运用“中气”助力,不能直着嗓子喊。吐字时口型到位,收音干脆利落。这些简单的技巧能帮助初学朗读的孩子们打下扎实的读音基本功,做到把课文读正确。
1.3 充足的初讀时间。
在课堂中,把课文读正确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也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常规目标。第一学段,课文篇幅短小,每堂阅读课初读环节,我们均应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而相关的技巧则应成为我们指导孩子怎样读正确的方法,成为孩子们朗读固有的“范”,成为我们评价孩子是否读正确的主要依据。
笔者相信,如果在第一学段中每堂课我们都能留出五分钟进行“读正确”技能训练,孩子定能朗读得字正腔圆。
2.读流利——让学生朗读如行云流水
读流利是在读正确基础上,经过一定时间练习,才能达到的一个标准。读流利的难点应在一篇课文的“读不通的地方”上。对第一学段学生而言,怎样的地方会读不通?一是比较长的句子,学生不懂停顿。二是比较难的词句,学生无法理解。因此,为达成“读流利”的目标,我们需要教会学生在停顿时换气,同时对学生进行正确停顿的技能训练。对第一学段学生比较难的应该是逻辑停顿。教学中,笔者常结合换气方法的指导,运用一些小策略来训练逻辑停顿技能。
2.1 抓住中心词组,划连接线。
第一学段中出现的长句子大多句式简单,只是句中多了一些修饰成分,如人教版一上《爷爷和小树》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课文,之前几课都是儿歌形式,其中两个稍长的句子:“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夏天到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笔者指导学生给“暖和的小树”“绿色的小伞”这两个词组分别画上横线,让学生先来读好这两个词组再读句子,学生读起来就比较流利。以后,碰到这种修饰性词组比较多的句子,学生只要给词组画上横线,就能自然断句读流利。
2.2 复杂句式多引读。
有些句子成分比较多,我们没办法跟学生分析句子结构,但可以通过引读让学生对句子结构有初步认识。如部编版二上最后一课《农业的变化真大》中句子“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师引读“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哪些颜色?”学生回答后,在“红、黄、绿等不同颜色”前画一斜线。师继续引读:“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做什么?”学生回答后,在“纺出五彩线”前面加一斜线。最后,老师出示正确标注停顿的句子,学生注意停顿,自然就能读通顺。
2.3 课外拓展儿童诗朗读。
在第一学段,选文中每单元均有儿童诗出现。儿童诗的诗行排列降低了学生断句的困难,适合第一学段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课外,我们可以印发一些有情节、断句换行规范的儿童诗,让学生练习朗读,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逻辑停顿的规律。在平时教学中经常运用这些策略开展训练,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注意断句停顿,朗读就能如行云流水,自然顺畅。
3.有感情——让学生朗读能循文会心
3.1 重点词教学与重音训练的融合。
在朗读中,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有时需要突出强调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被突出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通常叫重音。笔者常常引导学生关注一些重点词。如人教版一下课文《美丽的小路》第一小节,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小路的美丽,学生圈出了“长长”、“花花绿绿”、“五颜六色”。在感情朗读时,教师可以点拨“这些词特别美,我们可以读得特别重一点。”学生在自主练习中明白读重一点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意思。
3.2 标点教学与语气语调训练的融合。
在朗读教学中,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朗读的语气。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关注不同标点来训练基本语气语调。如有位教师执教北师大版第四册《一件好事》,集中出示课文中的六个问句,让学生自由读。碰到读的好的学生教师点评:“老师发现,你将最后一个字的读音稍稍向上扬了,疑问的语气就一下子读出来了。”碰到读不好的学生,老师指导:“你试着将最后一个音轻轻往上扬试试。”轻轻地点拨中融合着朗读的小技巧,学生的朗读素养在有意识训练中培养。
3.3 情感变化与朗读节奏训练的融合。
朗读的节奏也是第一学段能够训练的技能。随着感情的变化,声音的快慢、高低、轻重随之变化。第一学段中选文大多浅显,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在生活中均有所体验。在指导过程中,我们可以抓住那些包含情感比较典型、明显的语例,进行技能训练。如部编版一下课文《棉花姑娘》中,棉花姑娘着急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来帮忙时说的话:“请你帮我捉害虫吧!”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我们就可以训练学生读好请求的语气,明白此时的棉花姑娘心里非常着急,语速应该稍快。
学生用语气、语调和语速等声音形式把作者描绘的情境表达出来,产生朗读情境;而这种朗读情境既是学生的主观情调表现,又是作者描绘的客观情境的创造再现,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鲜活生命,以至循文会心。
在阅读课堂中,目标中包含的各项基本技能并非隔裂生硬训练,特别是有感情朗读中各项技能,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相融合渗透于不同语例训练之中。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在《学与教的心理学》一书中阐述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明确指出:“练习前的言语指导和示范、练习的安排以及反馈的方法对动作技能学习有更持久的影响。”我们在第一学段朗读教学中融合“吐气、发音、停顿、重音、语气、节奏”等基本朗读动作技能,通过教师的指导示范,并留出充分的练习朗读时间,结合针对性评价反馈,定能练就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瑞霞.小学语文名师朗读教学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8-06-10.
[2]孔秀花.小学低年级部编语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J].语文课内外,2019-01-20.
[3]戴芳菁.从语文阅读中看文本解读[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7-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