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博会:17年贸易桥梁搭建者
2020-07-23
从2020年2月开始至今,东盟已经连续4个月超过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全球疫情肆虐的这几个月里,东盟却一鸣惊人,打破了中国贸易结构中欧盟长期霸占榜首的格局,显示其区域抗风险能力及令人惊喜的贸易潜能。而这一切背后,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历时17年的坚持与守望。可以说,东博会是中国与东盟贸易快速发展的一大“功臣”。
当时间成为历史,东博会面向未来
2003年,中国提出自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这一倡议得到了东盟10国的普遍赞同。在中国务实的执行力之下,2004年,第一届东博会成功举办,拉开了这场长达17年的贸易和投资之旅。
根据东博会秘书处发布的数据,在2004年第一届东博会上,东盟10国申请的展位达767个,占当年东博会展位总数的43%左右,东盟产品至此快速进入中国市场。2019年,第16届东博会展览总面积增加至13.4万平方米,总展位数达7000个,参展企业达2848家。如今,东博会已经突破区域限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延伸。
从2017年的第14届东博会开始,东博会每年邀请一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特邀合作伙伴。2017年,首个特邀合作伙伴为哈萨克斯坦,2018年为波兰,2019年为坦桑尼亚。2019年,东博会共吸引了2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31家企业参展,“一带一路”国际展区面积比2018年增长59%。
东博会重在促进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和文化交流。事实证明,17年来,东博会在促进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发展方面扮演了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东博会在本次疫情中显示的抗压能力及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就是最好的证明。2004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为1059亿美元,突破了1000亿美元大关;2019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达到6415亿美元,16年间增加了5倍。
第17届东博会将于2020年9月18—21日在南宁如期举行。据东博会秘书处介绍,本届东博会筹备工作开局良好,国外展位数预计超过1700个,其中东盟国家预计使用展位近1500个,国外高质量招商组展工作成效初显。
2020年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10周年、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第17届东博会将主题确定为“共建‘一带一路,共兴数字经济”。本届东博会将聚焦创新合作,以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创新合作”为重点,更加注重展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
东博会是亚洲区域经贸合作的典范。它就如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软性力量,潜移默化地助力双方建立了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良好环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缓释了双方对欧洲、美国等其他发达贸易市场的依赖,这一点在疫情中更加得以体现。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在本次疫情中,中国和东盟体会到了过去17年共同努力换来的风险规避能力。在欧洲、美国、拉丁美洲等大部分市场经济和贸易明显下滑的情况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额却实现了逆势增长,成为世界贸易中的一匹“黑马”。当然,这得益于中国竭尽全力迅速控制住了疫情,给双方贸易保持平稳留出了余地。而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东博会多年来共同打造的基本盘,就如双方贸易的“主心骨”,抵御了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
回过头看,东博会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几乎同步进行。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启动。2003年,中国提出举办东博会。2004年,第一届东博会顺利举行;同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入全面启动的实施阶段。之后几年,中国与东盟分阶段互相对商品降税。2010年,中国和东盟老成员国(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的绝大多数产品关税降为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
期间虽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反而有所加速。每一次全球风险都警醒我们: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独善其身,唯有摒弃傲慢与偏见,寻求合作之途,才能更好地化解风险袭击。
一個国家或区域合作关系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就需要制度层面快速跟进。东博会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依托,17年来愈发成熟。它可被视为中国与东盟间寻求更长久区域合作的制度建设的载体,是试验场,亦是见证者。
交往不在轰轰烈烈,穿越岁月的斜风暮雨,依然清新澄鲜,方为陈年友谊。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历久弥坚,未来可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