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MTI有声思维法教学设计
2020-07-23王培松程颜
王培松 程颜
摘要:当下,“互联网+”的理念已经深入到高校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鉴于此,东北林业大学MTI研究团队积极探索利用网络平台、慕课、微信等现代教育信息手段,将有声思维法引入MTI 教学的途径。通过有声思维法教学模型的实施,一方面,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生的翻译习惯、翻译策略、翻译难点和翻译辅助工具的使用情况,从而设计并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另一方面,翻译过程的可视化不仅有助于MTI 学生全面了解彼此的翻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促进了学生翻译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MTI;有声思维法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7.01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7—0080—05
2015年“互联网+”概念的正式确立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式,繼而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尝试着探索将新的知识型构与各个学科专业有效结合的方法和路径,翻译专业教学研究也面临着同样的机遇与挑战。过去的翻译教研是以文本为中心,新技术的使用则推动并凸显了译者(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在MTI教学中的表现尤为明显。自2007年国家推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以来,迄今全国已经有二百多所高校开设了此类课程。MTI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双语能力、翻译能力和跨文化等综合能力,而“互联网+”的教育理念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而且有助于学生上述能力的培养。因此,“互联网+MTI”模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一、“互联网+”与有声思维法
“互联网+”的概念肇始于2012年。当时的人们对这一新兴词汇的理解各异。有人称之为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双向跨界融合模式;也有人认为这是互联网与各种传统行业的融合,抑或是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直到2015年,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才正式将“互联网+”确立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代称,即“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教育”则是指教师将移动教学平台、网络技术和网络工具等手段与传统教育相结合,利用互联网资源的丰富性和便利性为学生创建一个互动性、交互式和个性化学习空间氛围的教育新模式。
20世纪80年代初,Ericsson&Simon在对口述进行分类的时候提出了共时口述和事后口述的概念。其中,共时口述是指口述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同时说出大脑的所有活动信息和心理认知状况,这便是有声思维TAPs(Think-aloud Protocols)的雏形。有声思维作为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中收集处理信息数据常用的方法,一直广泛应用于阅读研究和写作研究。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德国的克林斯(Krings)将有声思维实证研究方法引入翻译研究,于是翻译理念由过去的以译文为中心转向更加重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心理策略和能动性。
相比之下,国内基于有声思维的翻译研究大多集中在2000年之后,“研究者让受试者利用有声思维法,说出自己在翻译中的思维过程,然后研究者将受试者这些内省式的描述转化成可供分析的文本草案,寻求翻译过程与其他语言产出过程不同特点。”[1]至今为止,研究涉及理论研究、[2][3]翻译策略研究、[4]口译研究,[5]唯独缺少有声思维在MTI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当下“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下,教师如何有效运用慕课等网络平台,结合微信、QQ、BBS 论坛等通讯手段,课上课下相结合,通过有声思维法发现学生存在的翻译问题来指导教学,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有声思维法去自我发现,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MTI有声思维法教学设计
有声思维翻译研究要求译者将自己如何产生译文的过程,通过有声语言表达记录下来,以供研究者分析。研究者通常采用的做法是抽样—培训—实施—转写—文字处理—数据统计—分析。MTI有声思维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可将抽样和培训放在课前准备阶段;课堂开展有声思维教学和事后口述交流;课后师生共同完成文字转写和统计分析,旨在让所有参与者(学生译者)即时掌握有声思维的操作法,通过课堂师生互动,共同分享翻译体验,师生直面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阻碍,寻求解决办法。简言之,教学设计将有声思维法融会贯通于课前、课中、课后的所有环节,并结合现代化信息手段,实现教学目标。
下面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教材《非文学翻译》第17页的案例研究文本为例,探讨MTI有声思维翻译教学步骤:
首先,教师进行课前预热。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选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有声思维教学实践。但为了使研究结果更有普遍性,建议选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或以MTI自然班为对象开展课前培训。教师将哔哩哔哩网站上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纯洁主讲的有声思维法视频教程及其他相关论文,通过英语学习平台或者即时通讯手段(微信群或QQ群)发送给学生预习,帮助学生通过课前自学了解有声思维法的基本概念、起源、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并指导他们结合简单的翻译材料自主练习有声思维。授课地点最好选择平时上课的教室。如果借用录播室,可让学生事先熟悉教学环境。课堂上,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就课前预习的有声思维相关内容做预热报告。
在接下来的翻译实践环节中,为了避免学生在翻译时出现专注性的沉默,或者由于对自己翻译水平不确信,产生害怕、忧虑等为难情绪,从而妨碍他们及时表达思维过程,教师可采用讨论的形式,预先将学生分成2—3人的小组,允许他们上网查询资料或使用各种翻译工具软件,然后组织他们边翻译边讨论,说出头脑中的各种想法,并用手机录下全过程。
最后,教师让学生看录像回放,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做事后口述报告,启发他们开展深度学习。例如:“你翻译文本时都遵循哪些步骤?你如何处理文本中有关服饰的翻译难点?你在翻译时常用的辅助工具有哪些?”学生一边看录像/听录音追溯自己的心理认知过程,一边回答上述问题,分享翻译体验。最后,老师再加以点评。这样,学生便可以通过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翻译过程和课堂讨论,及时发现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办法。由此可见,有声思维翻译实践促进了学生个体间的合作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完成录音转写和文字处理分析工作,让学生参与到有声思维的研究中,这对他们今后自我翻译能力的诊断和提升大有裨益。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微信、QQ、微博互动交流,写总结报告,鼓励他们尝试运用有声思维法进行翻译实证研究。
三、有声思维报告分析与启示
教师选择东北林业大学2018级和2019级MTI部分学生为对象,以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感化强盗头目,激发其道德良知的小故事作为汉译英的原文,指导学生开展有声思维翻译实践。有声思维转写材料和事后口述报告的抽样分析结果显示:
(一)翻译方法和策略
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在翻译之前有预览习惯。学生会通读原文确定文本类型,并根据文本特点制定总体的翻译策略。例如,有学生注意到了文本是小故事,属于叙事性的文体,原文对话中不仅包含“赤膊” “使不得” 等文言,而且出现了“十恶不赦” “心服口服” 等成语,因此决定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也有学生说原文大量出现的成语使其联想到李长山教授提出的“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通过简化进而表达自己观点”的翻译策略,认为原文中文言文的翻译应从简,把意思表达出来即可。还有学生提到译文选词和语气表达要符合人物身份和地位。文中王阳明既是地方官,又是哲学家,他讲话的方式应该很有修养。相反,强盗说话则会给人很没有礼貌的感觉。“翻译的时候能把他们的个性翻译出来是最好的。用一些特殊的词什么的……”例如,强盗说“像我这种人是从来不谈这个的,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 “a guy like me never talks about this” ,guy表示人的时候比man更口语化,而且guy经常和tough连用,给人以粗暴、强硬的感觉。因此这个词更符合强盗头目说话的语气和措辞。下面这个例子亦如此。王阳明说:“……天气这么热,你看在审案前我们还是把外衣脱了吧。”译文:I suggest we take off our coats before the trial./…we had better take off our coats before the trial./Its hot here,how about taking off the coats before the trial.前两个学生的译文分别用suggest和had better do something表示建议,指明强盗应该做的事。相比之下,how about“给人感觉是商量的语气,显得王阳明很有素质,没有直接强硬地要罪犯把外衣脱下来,显得王很有智慧”。
此外,学生在翻译长难句时能够自觉采用增词、省略、直译和意译等方法,先将文本按意群切分成若干小的单位,然后再翻译。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习惯先解决句子中的生词和难点,然后再译全句。有的学生先找原文句子的主语,再通过主语确定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译文结合英语形合的特点,适当增加连接词或代词,将句子补充完整。例如:“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早年被贬到贵州龙场做地方官时,捕获了当地一个强盗头目。”学生分析指出,汉语句子依靠语义连接,英语则更多采用句法和词汇手段连接。原文“逮捕”前面没有主语,但在译文中利用增词法,补充连词when和代词he,“When Wang Yangming…,he captured…”。
上述分析表明,MTI翻译理论课教学非常必要。无论是目的论、释义论,还是其他翻译理论,学生一旦掌握,便会不自觉地应用到翻译实践中,从而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因而,今后应适度加强理论课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为了克服理论教学枯燥的问题,教师最好能够结合某一特殊题材的翻译材料来开展理论教学,例如,教师结合目的论对比分析法律文本的译文,学生课后利用目的论的思想做翻译练习。
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处理好信达雅之间的关系。有时,如果学生过分忠实原文,就会造成选词错误或语法错误。例如有学生将“道德良知”译成 ethics and conscience;“一点羞耻感”译成a little shame;“如实供出”译成 told his crimes。事实上,如果学生养成回译的习惯就会很容易发现ethics and conscience通常译为“道德和良心”。当忠实和优美不可兼得的时候,译者应多考虑翻译的目的、对象及文本用途,权衡之后再确定译文偏向于哪一方面。
此外,学生平时要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法和词语搭配。以《中式英语之鉴》为参考,从翻译意群做起,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表达方式翻译同一句子。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幻灯投影或其他多媒体手段,启发学生比较分析不同译文,集思广益,合作完成一篇相对完美的译文。
(二)文化意识
从报告中看,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文化意识和时代差异感,能够判定原文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中国明代,对话多使用文言这一当时特有的说话方式,因此翻译的时候不仅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和语气,而且要关照汉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对于文言文的译法,有学生认为 “要把那种偏向于古文的先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翻译成英语” 。例如:“强盗头目当然不会在乎赤膊,于是就脱去内衣。”这里首先要理解“赤膊”的含义。“赤”为裸露。“膊”为胸脯,“赤膊”是裸露上身的意思,所以學生译为bare-chested。也有学生表示“要考虑到话语人的身份和为难情绪,我就想到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应该做到像词汇方面的对等或者是文体方面的对等”。原文中强盗头目说:“这可使不得!这可使不得!”学生的译文采用了句式转换和省略等处理方式:It cant be done,we cant do it./This can not be allowed!/I cant do this/No! No!/No! I will never do that!/Thats impossible!/No way!但从语言风格和文体对应角度来说,No way更好一些。
当然,由于学生文化差异敏感度不足或者对词语的理解不到位,译文语言表现力弱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例如:“我犯的是死罪,要杀要剐任你处置。”有的学生将“杀”和“剐”用同一个词kill代替。You can kill me or you can do whatever you want. /You can kill me,and you can do whatever you want./ You can kill me or do what you want to do with me。也有學生做了意译处理:Whatever you will do with me, just do it /I can accept all the consequence including death and punishment,还有的学生索性直译为No matter kill me or cut off my flesh as punishment。众所周知,“剐”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外国读者若没有相关的文化背景,很难理解cut off my flesh到底是怎么回事。对此,有学生建议在译文后面加注解释,但这样译文就会显得罗嗦。相比之下,To kill me or to torture me这个译法借用莎士比亚戏剧台词to be or not to be的句式,既能表达出原文的含义,又保持了格式上的对等。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翻译缺失。原文中的成语是学生公认的翻译难点。对此,他们大都采用意译的方法加以处理。“王阳明当即来了一番水到渠成的因势利导。”译文:Wang Yangming immediately followed the situation and said,…/Wang Yangming cut to his point and said,…/At this point,Wang guided the gangster to talk about the conscience easily。“可见就是像你这样十恶不赦的家伙”翻译成:such an unforgiving guy like you / a heinous guy like you/ It is proved that no matter what crimes you have committed/such a wicked fellow like you/a notorious man like you。“强盗头目心服口服”翻译成:the gangster was sincerely convinced and confessed to all crimes./The bandit leader was convinced and confessed his crimes one by one。
学生们普遍反映,原文中汉语成语的四字格言简意赅,表现力强,然而用英语却无论如何也翻译不出汉语的意蕴。这一方面受制于双语能力,更主要的还是对中外语言文化了解不透彻。鉴于此,在语言方面,学生今后应多练习如何用地道的英语翻译汉语成语、俗语以及其他特定场合的固定话语。比方说,西方文化强调客观性,语言表达时习惯将人放置在客体的位置。这种思维习惯表现为英语能用“无灵主语”的时候就不用有灵主语,而汉语则恰恰相反。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全身赤裸更自在”这句话中隐含了主语“我”,但翻译的时候It is more comfortable to be naked优于Well be more comfortable if were naked。另一方面,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推荐学生阅读《国学知识全读本》《中国文化概论》和《西方文化史》这类书籍,以提升他们的文化底蕴。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深究查证的习惯。例如,原文中多次出现“外衣”“内衣”和“裤头”的表述。“外衣”普遍译为coat,“裤头”翻译成underpants/briefs。“……我刚开始时想的是用underwear,后来查了一下,感觉briefs贴切一点”。内衣多译为shirt或underwear。
学生1:“内衣可能是指大衣里面穿的小衫啊,衬衫之类的。所以用shirt来指代。”
学生2:“这个内衣我觉得它应该不是咱们现在说的那种内衣,我查了有道,上面给的解释应该是咱们现在穿的那种内衣。我又在百度上查说shirts就可以啦。”
学生3:“古代的衣服很复杂,所以直接说一个衣服就行啦,理解为外衣下面的小衫或衬衫。”
由此可见,学生对文化的考量仅停留在字面,并没有去查找明代服饰文化,进而对译文加以修正。
(三)翻译辅助工具和网站
事后口述调查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
1.你如何解决翻译中遇到的生词?
2.你在回译、校验或查询信息的时候会经常使用哪些网站和检索工具?
学生1:“生词我一般用有道词典。如果有道词典不够详细或查不到,我就用纸质词典,就是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网站我一般用百度先搜一下,百度没什么信息就用必应那个英文网站。”
学生2:“百度翻译、小妞翻译,有一些句子也会看一下有道,但都是对比着看,会看一下有道的例句……就类似这种(牛津在线词典和柯林斯在线词典),对比着看。”
学生3:“有道用的多,一般查询的时候就会用百度,之后会选择百度文库或者知网里面的一些论文、文献之类的。”
学生4:“身边没有纸质词典的时候,用有道词典或者欧陆多一点……一般用tmxmall,但是最近都是直接输入有道词典,看外国人是不是这么说话。”
学生5:“一般简单的就用有道词典,然后需要辨析和难以理解的就用朗文双解词典(电脑上可以下个双解词典),有时候也用MDict那个词库。用谷歌浏览器比较多,还有知网。”
学生6:“我一般遇到生词就用有道词典或者金山词霸。网站我就直接查百度了。我还用谷歌,有时候也用搜狗翻译。学了CAT以后就用Trados和迪佳悟软件。”
学生7:“欧路词典首选,然后就是有道百度了……方便的话还是网络方便,但是纸质更准确。因为之前在练习三笔翻译的时候就习惯用纸质的大辞典翻译。”
由此可见,我校MTI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有道在线词典,其他查词工具还包括欧陆词典、牛津、朗文、柯林斯在线词典和金山词霸,少数同学使用MDict。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线词典方便迅捷,但是当学生们追求翻译准确性的时候却更倾向使用纸质词典。就网络信息检索工具而言,学生查询信息的方式比较单一。百度是最常用的搜索引擎,其次是谷歌、必应和搜狗。学生比较了解的中文网络数据库是知网,而对以科技信息为主的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没有提及。学生也很少使用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以及北大、清华等知名大学电子图书馆查证信息。鉴于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应及时补充介绍其他在线词典及其功能。例如Linguee可查看权威官方例句及出处;just-the-word可查看词的使用和搭配频率。ozdic则是一款非常好用的简洁搭配词典。翻译专业文本,需要查证专业术语,可使用网站术语在线(termonline.cn)。
此外,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在线例句数据库(Sentencedict.com),从查词扩展到查句。至于说到网络检索工具,除了要加强各类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推荐外,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文献传递资源CASHL,推广国外引进数据库(ProQuest)以及英文期刊网站(journalseek.net)的普及。
[参考文献]
[1]穆雷.翻译研究方法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苗菊.有声思维——翻译内在过程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06).
[3]郭纯洁.有声思维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曾景婷,顾丽娟,叶沅沅.基于有声思维法翻译策略的实证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5]李德超,王巍巍.关于有声思维法口译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06).
Abstract:At present, the concept of “Internet plus” has already penetrated into the teaching of various disciplines at all universities. In view of this fact,MTI research team from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actively explore the approaches to introducing the thinking-aloud protocols method into MTI classroom teaching by means of modern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devices,such as network platform,MOOC and wechat etc.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TI teaching model of TAPs,teachers can clearly understand the translation habits,translation strategies,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and the use of CAT tools among MTI students,which enable teachers to design and carry out teaching activities more effectively. Besides,the visualization of translation process is also helpful for MTI students not only to share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s experiences in solving translation problems,but also to improve their translation awareness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Key words:Internet plus;MTI;TAPs
[責任编辑:刘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