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视角下培养家国情怀的教学活动
2020-07-23魏梦丹舒姝
魏梦丹 舒姝
摘要:地理课程不仅需要学生对区域地理环境有充分的认识,还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以上世纪应国家号召建设大西北的新疆建设兵团“兵团人”为案例,设计教学活动,结合高中地理的课标要求,紧紧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两大构成——“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进行建构,实现情感的内化,增加学生对故乡的依恋,增强归属感和乡土情怀,有助于激发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人翁意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心。
关键词:地理视角;家国情怀;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8-0095-03
一、地理核心素养下的“家国情怀”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不同时期不同学科对家国情怀的理解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和方向,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就提出“家国情怀”,具体表现为为国尽忠,为家尽孝的价值取向,并在清末时期的救国运动中培养学生“爱护国土之观念”。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家国情怀”主要培养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对区域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既包括对小尺度区域,例如对家乡的热爱,也包括大尺度范围,例如对全球性的区域问题的关注。新时代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身边的地理现象和文化差异,对该区域产生了不同的情感认同和体验。地理课程中“家国情怀”的培养,需结合高中地理的课标的要求,紧紧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两大构成——“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进行建构,即增加对故乡的依恋,增强归属感和乡土情怀,激发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人翁意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心。
现已有大量的文献研究关于历史和语文等学科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的文献,根据历史核心素养的明确提出“家国情怀”作为培养目标,王东升在《中学历史教学与家国情怀的培养》提出编制校本课程,解彩霞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的培养》提出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参观烈士林园等。但地理有关于“家国情怀”培养的内涵和策略文献较少,段玉山教授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性质》中提出地理核心素养是一个大的概念,要避免其沦为“皇帝的新衣”,使核心素养落地,就要让家国情怀教育成为贯彻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之一。
二、地理教育中“家国情怀”的特点
(一)综合性
地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其包含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区域地理和文化地理等,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提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地理教学目标中“家国情怀”虽然处于情感态度层面,若没有知识和教育过程为基础,三者无法融为一体。地理课题、学科素养、问题创设这三者的综合,能够让地理核心素养的综合性要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的眼光,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背后的地理规律,培养综合思维的能力。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最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素养。
(二)区域性
地理学科最显著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性特点就是区域性,义务教育阶段的区域地理通过综合分析区域特点、比较地理区域差异,普通高中阶段地理课程区域地理主要分析成因,根据问题提出建议。而在地理中反映家国情怀的程度也呈现出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在选取教学资源和材料时,挖掘本地乡土地理,运用其差异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三)时代性
縱观我国地理教育发展史,地理课程中对于爱国爱民爱家乡的意识从未间断过,早在清代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就针对不同学段分别提出了要具有爱国之心。现今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在倡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地理作为必不可少的科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爱国爱家的前提就是需要学生去了解本国的自然环境、乡土人情,从而产生割舍不下的深刻情感。
(四)后天性
“家国情怀”作为组成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不是一蹴而就的。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国情怀”是人文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传承,“家国情怀”可以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社会主义的纽带,通过生动讲述乡土故事,将正确的价值取向融合于地理课程素材建设,将实践与正确的观念融合,避免“两张皮”的出现,如通过展示历史上左宗棠收复新疆以及王震将军领导新疆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爱疆、艰苦朴素奋斗的观念,从内心深处认同新疆自古以来都是一块不可分割的神圣土地。
三、地理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教学活动
在以地理视角下的“家国情怀”的建构后,本文将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组织案例教学。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地理素养,利用他们已掌握的自然、人文、区域地理、历史、经济、社会等知识,设计“新疆‘兵团人的爱与愁为例”的教学活动。案例将由游子有国家、游子有乡愁和游子报国家三部分组成。详细介绍了游子根据国家的指令建设大西北,全面介绍了“兵团人”如何建设边疆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引导学生清理个人情感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而建立浓厚的“家国情怀”。
(一)导入新课
[板书]一、新疆“兵团人”的爱与愁
[PPT放映](古代)《静夜思》的诗朗诵
(学生活动)通过自己的经历思考什么是乡愁,乡愁和地理又是什么关系呢?
(教师活动)古代有“月亮”,“杨柳依依”寄思乡、思故人情感于地理事物上,表达了因太久无法归家而产生的乡愁,“乡”即故乡,“愁”即愁思,“乡愁”则是因思念故乡而产生的愁思。
[PPT放映](现代)播放1981年王震将军大力推进新疆建设兵团的恢复,并领导各省人民建设新疆,沙漠变绿洲的史料和视频。
(二)讲授新课
[板书]二、新疆“兵团人”的爱
[PPT放映](配有新疆政区图)
资料一:兵团的移民来自全国各地、背景复杂。务农人员的大量涌人为兵团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表格1可以看出,1950-1980年代移民前务农人数较多,占到了34.08%,其次是学生占到了26.77%,整体来看,在这个时期内,兵团迁入生以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村居民为主,大量的务农人口迁入不但增进了兵团农牧业的经济成长,也增进了兵团文化的多样性,为兵团注入了新的血液(配有新疆政区图)
(学生活动)根据新疆的地理位置、边疆基本情况、“兵团”人员构成以及新疆建设兵团组织形式的概述,各小组进行探究,请小组代表发言,从自然和人文的角度进行分析,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块土地,各族、各省人民血溶于水、一脉相承,正因为游子有爱,既有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大爱,也有建功立业的个人情怀。这也为新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板书]三、新疆“兵团人”的思
[PPT放映]资料一:兵团一代的文化认同和坚定信念
在兵团成立初期,兵团职工对兵团的认同感非常深,对社会主义的建设兵团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形成了兵团艰苦朴素顽强奋斗的精神文化。职工对兵团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保护感,兵团第一代的命运与兵团的命运紧紧联络在一起,他们对成为一个兵团人而感到自豪。
资料二:不忘初心,继承先辈的奋斗精神、有梦想的兵团新一代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新疆兵团实施已多年,在过去的年份里已有上千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和“三支一扶”大学生到兵团志愿服务,在结束服务期的志愿者中,有大量志愿者留在新疆就业,也有志愿者在结束服务期后留在了新疆兵团,从志愿者变成了一名军垦战士。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青年人和志愿者来到新疆兵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西部基层一线人才短缺,促进了人才资源在东西部之间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教师活动)这里的“思”仅仅是对家乡的思念吗?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总结得出新时代下的乡愁通过交通的便捷和通讯工具的大发展,在空间区域上实现跨越已非难事。兵团一代深深扎根于此,并且已将兵团当成自己的家乡,少小离家老大依旧在此,无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还是老年时的子孙满堂,生活的痕迹已深深刻在了新疆这边热土上。现在,老一辈的兵团人将接力棒传给了新一代的兵团青年,此处的“思”是对家乡如何蓬勃发展的思考。
(过渡)新疆兵团在建国初期是屯垦戍边、维护社会稳定,那么在当代兵团该如何发挥它的作用?
[板书]四、游子在行动
[PPT放映]文件资料:兵团产业组织模式并没有依靠国家,兵团人通过艰苦奋斗建立起农业和工业。兵团辖区有14个师,2016年兵团总产值达到了2134.33亿元,发展速度为109.1%,与2015年比生产总值增加了199.42亿元,但发展速度减少了3.2%。其中农业占21.9%,工业占了45.3,服务业占了32.58%。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13.8%、59.3%和26.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7、7.3和3.3个百分点。整年人平均生产总值70380元,比上年增长11.0%。(数据来源于新疆建设兵团2017统计年鉴)
(教师活动)总结:在经济发展层面,兵团的管理体制,这些不一样的生产组织形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会在增长速率、就業人口、在金融总量的比重中体现出很大的差异。各产业内部的组成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对财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金融的持续发展使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得以实现。
(学生活动)阅读史料、经济的资料,体会到了游子们为了兵团的更好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奉献,在积极维护新疆的安定统一的同时也加快步伐进行经济发展,使得新疆更加富饶和美丽。
(三)课后扩展和小结
(教师活动)中国作为大国,在二十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边陲地区各方面发展均面临问题,即社会稳定问题,金融上的发展问题,汉族与少数民族联系的问题,文明的同一与差异的问题。面对种种矛盾,如果你是兵团的一份子,从地理的角度你会怎么做?
(学生活动)作为中华儿女的一分子,我们应该积极维护祖国的统一,使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从地理的角度上来说,认识到新疆的优劣势,看到新疆优越的地理位置,也要看到新疆环境的脆弱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认识到“国”就是我们的大家,是亿万个小家组成的大家。
四、小结
本文针对地理教育中“家国情怀”进行探究,归纳出地理教育中的综合性、区域性、时代性和后天性的特点。将这些特点与三维目标和结合,构建出培养“家国情怀”的具体实践过程。对于“家国情怀”的培养以高中课程为落脚点,具体地理知识为核心,采用乡土地理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从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角度出发,鼓励学生落实于实践,最终达到三维目标的任务。本文采取以上个世纪应国家号召建设大西北的“兵团人”为案例,设计了教学活动,生活在新疆建设兵团的学生对此较为熟悉,若是外地的学生是一个新的知识点,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以地理视角切入,发挥地理的独特魅力,此活动采取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在班上进行交流,学会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体现了科学探究和人文底蕴,潜移默化地将“家国情怀”的思想价值植入学生们的心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魏梦丹(1996-),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单位为新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是学科教学(地理)、地理教学。
舒姝(1997-),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单位为新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是学科教学(地理)、地理教学。
(责任编辑: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