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次产业视角下“丽水山耕”实践路径研究

2020-07-23阮惠囡廖峰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

阮惠囡 廖峰

摘要:“丽水山耕”是丽水深入实践“两山理念”,发展六次产业的典型模型。本文通过调研“丽水山耕”发展现状,结合丽水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各类经营主体、加强人才回流、提高文创能力等措施。通过对六次产业视角下“丽水山耕”的实践路径探索,总结其发展模式,以期为乡村“六次产业”实现路径提供经验启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关键词:区域公用品牌;六次产业;丽水山耕;发展模式

基金项目:丽水市高层次人才项目:探索“两山”实践路径,助力绿色发展改革——“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塑造与地方农耕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编号:2017RC02);丽水市第三批重点文化创新团队研究成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发展方向,认为必须以产业为基础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发展不仅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而且力乡村振兴。由一二三融合发展而成的六次产业,形成了新的农业发展体系,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丽水深入实践“两山理念”,不仅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即发展农林牧副渔业,而且发展农产品加工与农产品销售及农旅融合等二三产业,成为六次产业发展的先行者,“丽水样板”对于六次产业的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六次产业下“丽水山耕”实践路径分析

(一)“丽水山耕”概况

“丽水山耕”作为丽水独具特色的品牌,其下属会员企业通过将线上线下服务巧妙融合,将纯粹的农产品种植转变为集旅游、文创为一体的新农业发展模式,六次产业由此产生,帮助丽水农产品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化和个性化的发展道路,将优质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在第一产业上,“丽水山耕”会员企业依靠丽水天然生态优势,实施种植,销售产品质量与效益齐头并进;在第二产业上,“丽水山耕”会员企业将种植后的产品进行深加工,严格把关,层层检测,最终形成加工及其衍生品;而在第三产业上,“丽水山耕”会员企业将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各种平台进行销售并大力发展旅游业。

(二)六次产业发展的实践探索——“丽水山耕”

1农产品加工销售型——以“朱子阁”为例

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业产品产量大、品种杂、品牌多,但精、深加工不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短板,亟待解决。为此,“丽水山耕”会员企业将生产、加工和销售三点连成一线,重视挖掘产品背后故事,赋予产品文创生命力,推动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缙云朱子阁家庭农场就是其中典型代表,朱子阁在努力讲好“丽水山耕”故事、做好“山上”文章上功夫,传承朱家子孙的茶文化精神、“一座城一碗茶一个故事”吸引游客慕名前来品茶。茶树种植基地位于后山,通过人工种茶、采茶、炒茶、标准化加工等一系列步骤,保证茶叶质量,并且每一款茶叶都有特色包装,“子阁如初”的经营理念吸引大量“回头客”,口碑营销效果甚佳。

2农产品直销型——以“超级邻居”为例

通过建立直销店销售“丽水山耕”会员企业产品,直销店解决了从“生产地”到“吃饭桌”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中间渠道大幅减少,产品价格下降,农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加强。“丽水山耕”超级邻居打造生鲜业新零售模式,通过直接对接“丽水山耕”会员企业,将会员企业的高山蔬菜、优质加工品、新鲜茶叶等品质上乘的农产品,在经过农产品统一采购、品质控制、质量检测、溯源管理、冷藏储运等一系列服务,实现优质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地”到“吃饭桌”,满足消费者对优质精品食材的迫切需求,让消费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产品质量与生产溯源,同时设立直销店解决了农产品配送的运输费用高以及农产品保质期短的问题,提高利润空间且对“丽水山耕”品牌在本地的发展大有裨益。

3产加销一体型——以“百兴菇业”为侧

对于企业来说,产加销一体化是一种较好的经营形式,使得企业摆脱原材料价格、品质制约,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百兴菇业是一家运用现代化技术规模化生产蘑菇的企业,在品牌创立之初就不满足于只生产作为初级产品的蘑菇,其通过研发新技术,将蘑菇种植从基地带人车间,进行菇类食品与菌类酵素加工,实现“从一到二”。为了“接二连三”,发展旅游业就成为增加产品附加值的新思路。百兴菇业通过大力开发魔幻菇林,创立全市唯一一家五星级旅游购物网点、并创办“菇爷菌菇汤”火锅餐饮体验餐厅,让游客吃为体验,以吃带购,所吃即所购。这种创新型的产加销一体化模式,将农业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括餐饮融为一体,这是产业链的延伸,促进产品附加值提高。

4 休闲观光型——以“青田愚公”为例

在六次产业发展过程中,休闲观光類型的农业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模式。首先,休闲观光农业可以吸引游客来游玩、体验、参与、购物等;其次,建设农业浏览体验基地,可以成为人们欣赏风景放松心情、学习农业相关知识、体验农业生产生活、品味鲜美农产品的场地。浙江青田的稻渔共生系统闻名世界,在种植水稻与养殖田鱼的过程中,利用田鱼养殖为水稻种植扫除杂草、清除害虫、松碎土壤,种植的水稻反过来又为田鱼提供生长所需的氧气、饲料等,由此形成生态小循环来控制养殖饲料、人力等成本的投入,并且能提高稻米、田鱼的品质。休闲观光型模式是使得六次产业得到稳定快速的发展的一个较好样板,通过农旅融合,一三产业共同发展,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品牌传播,进而促进乡村振兴。

二、存在问题

(一)六次产业发展思路与认知欠缺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丽水市民只听说过或者有所了解过六次产业,少数的人是从没听说活或者非常了解。从中分析可以知道消费者对“山耕”涉及六次产业方面认识程度不高,而且大多数加盟商企也是割裂地看待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没有思考进一步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引领带动作用,没有深刻认识到六次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与意义。

(二)产业经营主体匮乏,专业化程度低

丽水地区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对劳动力吸引力较小,大部分农村青壮年选择到外出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经商,使得农村劳动力日益匮乏,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以及农业副业化现象严重。六次产业经营主体匮乏,产业高素质人才稀缺,老年人对新知识接受能力较弱,比如对第六产业发展需要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专业知识缺乏了解,使得六次产业发展进程缓慢。

(三)产业发展缺少规划,文化塑造滞后

很多会员企业对六次产业发展规划随意性强,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盲目跟风现象严重。产业同质化,且在发展中仅提供本企业已有的资源和服务,缺乏发展后劲。多数企业没有形成自身文化,一方面是因为部分企业在文化挖掘中存在缺位,认为品质、名气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漠视了企业文化的塑造;另一方面是加入“丽水山耕”的企业队伍“年轻化”,较多企业成立或产业转型时间短,尚未形成自身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仍须摸索。

(四)产业科技含量低,价值链实现不充分

很多会员企业在发展六次产业时,科技投入含量低,对科技重视不够,未推广“数字化农业”“机器换人”,作物产量低、经营风险大、利润空间小,打击农户经营农业的积极性。并且企业在一二三产业生产经营上的互通性较弱,在发展产业过程仍以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为主,而且加工只停留在表层,缺乏创新,未能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餐饮等融为一体,自身发展比较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商业价值,价值未得到充分实现。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品牌认知度

1多渠道宣传

六次产业作为产业发展新方向,拥有自身独特优势,可以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开展品牌设计营销类比赛、企业上门宣传等方式传达六次产业内涵与“丽水山耕”品牌价值理念。因地制宜,在不同地方采取不同对策,在丽水市,可选择在公交车等交通工具上宣传;在其他地区,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宣传“丽水山耕”,强化品牌形象。

2推动精准服务

“丽水山耕”在发展过程中,融人丽水地区独特的文化元素,通过生产个性化产品,提供特色化服务,在销售过程中注重突出品牌自身文化,强调品牌独特性。同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创新农产品及其衍生品,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交流,多渠道了解消费者市场需求,实现精准服务,提高品牌认知度、忠实度与美誉度,提升品牌价值。

(二)培育各类经营主体,加强人才回流

1多举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六次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化知识与人才的作用,一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一批高素质、懂技术、能推广的新农人;二要加大对现有经营主体的培育,加强创新创业培训,培养一批能创新、懂创业、会营销的农创客;三要加强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通过“丽水山耕”梦工厂、专家人才等参与协助,帮助农业经营者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农产品与其衍生品,保障产品品质,加快产品流通速度。

2政府引领加强人才回流

面对目前人才不足的现状需要政府的努力。政府要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重点关注人才回流这个难点,为六次产业的发展与“丽水山耕”品牌的提升提供后备支持。一方面,加强与省内高校合作,积极引进产业与品牌发展新兴人才;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推动华侨等人才回流,加强回报家乡理念的宣传,吸引华侨等本地人才加入“丽水山耕”六次产业发展中来,运用专业知识,加强创新引领,发展六次产业。

(三)合理进行产业规划,提升文创价值

1推动产业规划

根据“丽水山耕”会员企业自身特色,依托资源禀赋,提高各企业产业的关联度和互补性,政府进行统筹规划,形成系统完善的产业发展。根据不同企业特色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培育企业各自的优势特色产业,延伸企业发展产业的产业链,推动城乡产业统筹发展。

2挖掘独特品牌文化

源远流长的处州文化,“法自然、享纯真”的品牌发展理念,“丽水山耕”品牌文化颇具底蕴。要科学把握企业特色及文化传承,促进“丽水山耕”会员企业差异化、特色化与多样化发展。同时要找准各个企业特色文化的“根”,施准特色文化的“肥”,从树立不同人物形象、孕育代表性故事着手,从精神层面创造差异性,为农产品及其衍生品注入自身文化,

(四)提高产业科技含量,衍生产业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不断释放科技活力,借助“互联网+”“数字产业”“电子商务”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数字化农业”,為企业发展发展赋能。加强科技投入,研发新技术,推动机器换人、智能化、标准化生产管理,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此外,还要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深度融合,催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延伸,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旅游融为一体。

结语

“丽水山耕”作为丽水市践行两山理念的金名片,对丽水市发展精品农业意义重大。借助六次产业发展“丽水山耕”是大势所趋,六次产业的发展,农产品质量的提升,使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和信任增加。“丽水山耕”需要在加大六次产业宣传、促进品牌认知度、培育各类经营主体、加强人才回流、提高科技含量、衍生产业链等上面做出更大的努力,使区域公用品牌能够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中更好地发挥重要作用。六次产业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作为现在发展的热点,它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动向吸引着我们的关注。一个新兴产业、一个新兴品牌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不同时期,六次产业在“丽水山耕”品牌的实践也在曲折中前进。如何推动“丽水山耕”品牌发展,把品牌做大做强,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哲根.日本农户增收的产业路径及其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11(03)

[2]张慧.菏泽市特色农产品“新六产”发展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07)

[3]胡晓云,等.中国农产品的品牌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
美国与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模式比较与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