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村信贷配给及其绩效评价研究

2020-07-23吴常宝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研究

吴常宝

摘要:伴随着我国宏观政策向农村偏移的时代背景及现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借贷系统向农村的辐射和覆盖程度随之加深,而对农村信贷配给研究的必要性便随之上升。本文将根据互联网金融的现金发展状况,探究中国农村信贷配给及其绩效评价方法。

关键词:农村信贷;绩效评价;研究

1.农村信贷现状

1.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特征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现今大数据技术下的,以在线支付为主,用户交互体验为辅,实现资金流动及用户支付全流程的全新金融模式。而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依旧与金融脱不开关系,其只是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用户支付的方式。而互联网金融具有如下的特征。

第一,金融服务基于大数据应用。无论是对用户的大批量分析、情感分析、社交情绪分析、信贷风险分析还是实现大量的交易数据,大数据技术都能够处理的游刃有余。且对用户的分析能够通过与日递增的数据量而加以分析完善,进而满足以及健全后续农村用户更多的信贷需求。

第二,金融服务高效便捷。互联网金融的全数据流程及资金流程皆在线上进行,且支持多端同时操作。以往用户需要进行刷卡、去往银行进行相关操作,但现今在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条件下,互联网金融成了时代的宠儿。

第三,金融服务成本较低。传统的金融模式具有完整的业务链条,包括中介费用以及各级员工的费用,但现今的互联网金融可以节省各层中间商的花销,人工成本更加低廉,也保证了固定成本价格更加符合商业银行的心理预期。

1.2农村信贷现状

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使得农村居民可以直接在线申请贷款。农村居民同时可以了解贷款申请条件,准备相应的贷款申请文件并通过在线平台提交贷款申请。P2P贷款服务消除了传统贷款的诸多限制。而借助网络平台,信息变得透明且获取信息的途径门槛更低。白2013年以来,各种在线P2P借贷公司应运而生,许多消费类设备平台如支付宝、京东、拍拍贷和苏宁等先后开展了小额贷款业务。虽然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较短,但发展之迅速无不叫人瞠目结舌。与此同时,在如此快速的互联网发展状态下,其同时暴露出了信贷服务中的一些问题。

第一,网络金融服务的消费者尤其是农村居民未享受其权益的相应保护且风险很高。利用互联网技术拟合成的大数据平台也导致金融消费者的金融信息安全存在着前所未有的问题。

第二,商业银行面临监管不力不当以及相应的法律规范问题。目前,中国并未对信贷服务监管设定相对全面的行业标准及行为准则,并且互联网技术的更新要快于监管的实施。所以农村居民在信贷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打擦边球”的现象,在短期内可能不会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方案。

2.农村信贷绩效评价研究

2.1网络信贷模式

基于大数据技术开发的在线信用模式与传统的农村银行信用模式相同,并且两者都是在到期时支付的。贷款需同时偿还本金和利息。在线信用模式是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通过在线电子商务平台对传统信用服务进行商业化,并涉及各种信用过程中的在线概念,以执行完整的评估过程,包括在线审查,批准,签署和发行贷款资金等。

电子商务平台具有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大数量级、多维度客户数据库,商业银行可以与其他应用领域平台合作以获取更多客户信息。而共享资源有利于发展农村居民和其他种类的活动。得益于信贷系统,在线银行和移动银行,这是具有电子商务平台的真正的销售人员的银行。同时,商业银行借助于相应的客户管理平台将农村居民的各种身份信息进行存储以及后续的处理过程,例如网络信誉值,交易记录和实时客户监控。一旦用户发生违反合同约定的现象,风险控制的方法可以借鉴传统的银行处理方式来实现。

2.2农村信贷绩效评价研究

商品、信息和资金是现阶段贸易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达到“三合一”,它们就能引入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但是在过去,互联网公司和电子商务平台都受到相應的资金和监管限制。另外,由商业银行带领的整合框架同时能够看到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看到“三合一”正是农村信贷创新的关键。以下方案便是旨在提升农村信贷绩效评价的创新“三合一”。

3.农村居民网络信贷的操作流程设计

3.1农村居民在线申请

农村居民通过在线商业银行系统申请,所填写的用户信息可从支持文档和商业银行下载,亦可通过在线平台访问农村居民的贷款要求。在线申请消除了放贷人去往相应的银行并填写书面文件,以及提供众多证明文件和其他过程的需要。商业银行既扩大了受众客户群,又收到了贷款申请,这往往可以让积极的在线营销顺利发展和进行。

3.2自动过滤“目标客户群”

商业银行与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公司进行三方合作,以共享所受众用户的数据和数据库,为感兴趣的农村居民分别设置标准,并可以作为基准对未响应的农村居民执行过滤达到满足用户量的最低要求,并及时联系符合标准的公司,从而构成一个动态发展的“目标客户群”。在目标客户群中,居民可以通过与在线系统进行单线联系从而申请贷款。

3.3修订

当商业银行通过用户在在线平台的操作.收到农村居民的贷款请求时,系统首先检查信息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然后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商业银行可以在用户大数据平台搜索到贷款交易的客户以往存在的交易记录以及信用评估情况,并合并到微型企业在线完成的信息与中央银行、税务局等有关部门进行比较。

3.4客户信用评分

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公司正在共同努力,以建立坚实的用户信息基础并使用大数据统计信息创建更为客观的数据。评级参考中包含用户交易的信息标志和信用评级,还包括农村居民所有者的相关个人信息,信用状态和不良记录。上述的整个过程皆通过在线信用系统本身进行检测。

3.5贷款前的调查

对于首次使用信贷的客户,商业银行必须添加一组新的对用户贷款风险以及贷款情况的评估标准。这一系列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摸清公司的状况,以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进而帮助商业银行将第质量的客户与高质量的服务区分开。

3.6聲明和审批

在线商业银行系统会自动调整获得客户信用评分的农村居民的贷款金额和期限。而信贷管理系统自动批准已成功完成信用评分的农村居民。超过标准限额的将由个人批准,低于标准限额的将由信贷系统自动批准,以有效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并提高审批流程的处理速度。

3.7贷款签约

批准完成后为清还贷款的流程,清算方法主要使用在线签约,在保证用户信息可靠性的前提下,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时间,并为企业融资降低使用成本。

3.8贷款发放

签订合同后,商业银行将发放贷款到用户手中,贷款资金回以实时可用资金的形式转入电子商务或商业银行账户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平台,以便执行农村居民的贷款的完整在线操作流程,从而提高贷款提供的效率。

3.9贷款后管理

要通过在线信用系统偿还贷款,及时偿还贷款的优质客户须自动调整其信用额度。商业银行亦可以选择相应地提高或降低利率。

4.农村信贷服务风险的防范方式

农村居民有着高操作风险的特征。为确保信贷产业的健康发展,有效提升其资产质量。对网络关键信用要实施的风险预防措施如下:

4.1使用在线记录和交易识别客户风险

电子商务平台与农村居民的所有交易记录都需用于风险识别重要判定部分。商业银行要通过在线平台对农村居民进行不间断的监督管理过程。

4.2建立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与网络互动的机制

在获得消息来源之后,每个管理者都可以建立一个交互式网络警报系统。当出现风险警告信号时,电子商务平台将发布有关信用违约的信息,商业银行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采取最为高效的解决和干预方案以有效降低信用风险。

4.3违反合同后将其暴露于网络中,管理黑名单

农村居民的电子商务账户,以及公司的买卖双方发布的信息均要发布到网络中,使网络黑名单上其身份信息得到全部曝光,从而增加了农村居民的违约成本。

参考文献:

[1]顾庆康,林乐芬.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能缓解异质性农户信贷配给难题吗[J]经济评论,2019(05)

[2]甘肃省金融学会秘书处课题组.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及改制策略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08)

[3]杨志明.新时期商业银行信贷配给中“影子银行”的影响分析[J]时代金融.2019 (03)

[4]甘肃省金融学会课题组.甘肃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及改制策略研究[J]甘肃金融,2019(03)

[5]陈云,李敏,李欣华,et al国内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研究的现状[J]现代医院管理,2019(03)

[6】冯铸,伏润民.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体系及实证模拟[J]统计与决策,2019(07)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翻转课堂下学习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