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诊改的中职课程建设的研究

2020-07-23韩璐

商情 2020年30期
关键词:螺旋职业院校标准

韩璐

【摘要】专业-课程诊改是中职诊改的核心工作,课程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本文围绕课程诊改的内涵要求,总结了打造两链,构建“8”字螺旋,搭建课程平台,形成课程诊改体系等方面的相关做法。

【关键词】课程诊改  课程建设  教学质量目标体系  标准体系  智慧课堂  “8”字质量改进螺旋  动态监控

为完善职业教育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建立常态化的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教育部决定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着力推动职业院校履行人才培养质量主体责任,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履行管理职责。2015年,教育部启动了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工程,先后制定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等相关文件,着力推动职业院校履行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责任。我校2016年6月被确定为教育部教学诊改试点学校,是河北省中职教学诊改工作牵头单位。我校从实际出发,科学编制诊改方案,强化落实,形成了“岗位有目标,目标有考核,考核有标准,标准有实施,实施有监测,监测有诊断,诊断促提升”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持续改进机制,构建了“五纵五横一平台”体系框架,学校的内涵发展不断提升。

课程是教育教学的核心,是教与学的交汇点,不仅是各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落实支点和主要载体,也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特别是在具职业性、标准性和规范性的职业教育领域,课程建设的规范性是培养技术技能性人才的核心要素,因此课程诊改迫在眉睫。

一、诊改目标

根据学校教学诊改的要求,通过实施课程诊改,对课程建设水平、课程实施过程、学生学习成效等课程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的自诊,以查找问题,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保证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质量,建立了“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学校十三五课程建设发展规划为主线,以完善课程体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目标,构建完善的课程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课程建设发展的目标链和标准链,依据螺旋上升持续开展课程诊改”的课程建设总目标。

二、诊改思路

课程诊改的总体思路为:以学校“十三五”课程建设发展规划为主线,以完善课程体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目标,构建完善的课程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课程建设发展的目标链和标准链,依据“螺旋上升”持续开展多维度、全过程、全方位的课程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三、诊改原则

课程诊改原则为:1、坚持问题导向;2、持续改进;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4、课程评价与数据分析相结合;5、激发课程团队内生动力。

四、诊改内容

(一)做好建设规划,贯通诊改目标链

制定课程建设方案和规划,落实每门课程年度建设任务,明确目标、措施及预期效果。各层级之间制定规划要分工明确,规划和方案的制定要切实可行,最终形成从上至下的目标体系。

按照“全面规划、分级建设、分批实施、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课程建设思路,构建学校达标课程→学校优质课程→学校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等四级课程建设目标链。形成课程建设的规划链,对课程建设总体目标进行任务分解。

(二)完善课程标准,形成标准体系

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标准体系是诊改机制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构建完整的课程层面的标准体系,能充分发挥引导导向作用。课程标准是指导专业教学条件,指导专业教学的纲领性、规范性文件,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石。为了推动学校教学工作高效运行,根据课程诊改方案,制定精品课、优质课和达标课程标准,并对学校教学管理相关工作质量标准进行梳理,形成课程标准体系。

(三)构建“8字”螺旋  不断提升改进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中提出:“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促使高职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而激活这种机制的载体和流程便是培育“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构建“8字”质量改进螺旋,通过“目标-标准-设计-组织-实施-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的不断循环,形成各自独立、相互依存、纵横联动网络化全覆盖的质量改进螺旋诊改机制。通过“监测-预警-改进”,在课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对课程建设过程进行监测发布预警,及时修订和改进。通过数据实时采集,跟踪实施环节相关影响因素;对不满足预设条件的监测结果实时反馈;并对预警的相关内容进行完善后返回至设计环节,从而实现课程建设诊断与改进建设目标。

(四)搭建课程平台,实施动态监控

建设智能化的移动与在线学习平台,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紧扣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三环节,创新课程教学形态。课程平台的应用,通过手机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气氛。上完课,移动端立即可以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实现常态化教学评价,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方便教师课堂上无缝使用不同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效率。建立学生日常考勤、学生随堂检测、学生评教、反馈与及时诊改等课程教学质量在线跟踪系统。依据课堂教学质量指标,对教学过程性数据进行即时源头采集,及时掌握和分析课程教学状况,实施动态监测,强化预警功能,精准诊改,提高教学效率。

(五)形成诊改课程指标体系,做到课程精准诊改

课程指标体系包括基本情况、课程规模 、课程资源环境、课堂教学情况、课程评价4个维度,46个诊断点。通过课程大数据分析平台,實施动态监测,强化预警功能,常态纠偏,即时改进。

课程指标能够对接学校教务系统、智慧课堂等教学平台,积累信息标准、汇总指标数据的全方位进行自我诊改。通过系统实时计算的形式计算各项质控点数据,并与学校目标、标准进行实时数据对比,发现异常指标及快速下降、恶化的指标,集合消息推送平台将消息以邮件、站内信、微信推送等形式推送给学校及相关人员。因此,通过课程指标分析,可以科学调整教学课程建设的工作,辅助课程团队实现自主诊改。

参考文献:

[1]袁洪志.《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周俊,《教学“诊断与改进”:变“迎评”为“日常》,中国教育报2016年10月25日第7版

猜你喜欢

螺旋职业院校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呜嗷,怪兽登陆
永远幸福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党员标准是什么?
奇妙的螺旋
李敖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