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建筑设计借鉴传统建筑文化的必要性
2020-07-23朱成浩
朱成浩
【摘要】现代建筑设计从传统建筑文化中吸收营养,既要满足现代人的实际使用,又要包含传统建筑的文化理念。因此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时,应该以一个开放和兼容并收的态度面对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文化的融合。基于此,本文从传统建筑的特点入手展开分析,在分析两种建筑特点的基础之上,浅谈如何促进现代建筑设计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吸收融合。
【关键词】传统建筑;现代建筑设计;建筑;融合
我国的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悠久的民族特色,所以将传统建筑设计理念与现代的建筑设计相融合,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承袭,也可以让它披上时代的外衣,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因此,每个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的过程当中都应该考虑到,如何借鉴传统建筑的特色,设计出更加独树一帜的现代建筑,并且要在融合的过程当中尽量做到古为今用。充分考虑到建筑在文化属性的层面上的表达,推动我国建筑设计的多元发展。
1、传统建筑的特点
传统建筑的特点集中体现在选用的材料、建筑单体的特征、建筑群体的组合以及建筑的细部和色彩上。基于此,下文从四个层次展开讨论。
1.1建筑材料特点
在传统建筑当中,木材往往是主要的建筑材料和结构材料,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传统建筑当中的屋架、檐,梁、墙壁等都是由木材构成的,这些元素构成了房屋结构上的组成部分,支撑、稳定了整个建筑物。传统木构架建筑的墙体通常是不沉重的,它可以是完全敞开的。因为内部用柱子代替了墙壁支撑,在内部空间上形成了隔而不断的空间效果。
我国传统建筑中的木构架体系在汉代时开始成形。木结构大体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通常是平行的两组构架之间,用一个横向的房梁接于柱的上端,在各层的梁头与脊柱上安置。这种木构架的优点在于它的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是分开的,墙壁只是起到围护的作用。木材的材料特性和构造特点所具有的灵活性,使得它能适应于不同的气候条件,也有利于抗震。在古代多森林的地区,木材的便于获取和加工使得它成为我国传统建筑用材的首选。
1.2建筑单体特征
我国传统建筑单体一般分为台基、墙身、屋顶三个部分,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或接近长方形。建筑平面的柱间间数一般为奇数,最高的数字是九。不同的间数代表了不同的社会等级所允许建造的房屋規模的大小。单体建筑里面最有特点的部分是屋顶,以斗拱做支撑,采用飞檐起翘的大屋顶形式,形成深远、平远的建筑形象。同样,屋顶的形式根据不同的社会等级也会不同,比如皇帝用的是重檐庑殿,一般的平民只能用硬山的屋顶形式,之间的鸿沟丝毫不能逾越。建筑单体的台基通常是一个土台,高处地面若干。由于采用了木构架的结构体系,墙身不承重,墙身可以做的很轻盈,做出大面积开窗的效果。这点与西方用石块砌筑的建筑外墙所产生的效果截然相反。
1.3建筑群体特征
我国传统建筑大都是由建筑单体组合而成的建筑群体,大到宫殿小到宅院都是如此,它们的布局通常是严格又有方向性的,只有极少数的建筑群体在受到地形、地势的影响时,才会采用某种变通的形式。
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追求方正严整。建筑物多围绕庭院布置,一个庭院加上周边围绕的建筑称为一进。一进进的院落由南到北,由东到西组成了院落群体,它是一种我国典型的建筑群体的形制。在这种建筑群体的形制中,特别讲究中轴线的确立。沿中轴线,两边的建筑多采用对称的布局方法。所有的建筑单体都以中轴线为中心展开,院落的递进也是在这根中轴线上不断延展,形成了独特的“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空间效果和美学意境。
在建筑群体中,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不同的建筑物,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开场或封闭、雄伟或亲切,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感。在看似单调、大一统的建筑群体的布局下,局部的建筑单体又是灵活的,多样的,带给人丰富的视觉感受。
1.4建筑细部和色彩
建筑细部和色彩也是我国传统建筑中非常有特色的部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建筑细部和色彩各不相同,各自有各自的做法,受所在地区文化、风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自成体系。总得来说,地区越是封闭,朝代越是往后,建筑细部和色彩越是丰富和繁琐。成语雕梁画栋说的就是这个现象。例如,我国关陕地区的传统民居的门窗上面,常常会有剪纸、绘画、砖雕、书法等装饰,呈现出独有的关中特色,体现了所在地区的文化习俗。
2、现代建筑设计
现代建筑设计起源于西方的建筑体系,强调建筑设计对一个建筑物的各个方面的精确控制。包括功能、地域性、造型、材料、结构、设备、造价等诸多方面。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对功能的实现和对地域性的表达,具体如下:
2.1现代建筑设计对功能的追寻
现代建筑设计的一条金科玉律就是“形式服从功能”。把功能放在第一位,固然是建筑本身使用性的要求,但也导致了建筑设计方法上的趋同化,使得现代建筑风格的雷同化的弊端显露无疑(美其名曰“国际式”)。多变的建筑形式被封禁了,地方特色消失了。一味服从功能的优先性,使得建筑思想被束缚。建筑变成了一种只满足于技术层面上的产品,而忽视了建筑本身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当地民众在某个时代的一种生活状态和样式。对功能的过于强调忽视了对建筑人文的追求和表达,使得现代建筑走向没有特点、没有风格、千篇一律的道路上去。
2.2现代建筑设计对地域性的表达
我国的现代建筑设计体系来自于西方的建筑设计思想的引入。现在大学建筑学的教育也是引入西方的那一套建筑教育的方式。西方的建筑设计方法当然是值得我们借鉴以及发扬的,它有其严密的逻辑体系保证和相对于超越同时代其他民族建筑设计方法上的先进性,成为了国际通用的设计语言。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遵循西方建筑设计的手法,我们的建筑师做出来的只能是带着西方口味的“国际式”的建筑。只有从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中吸收营养,古为今用,用西方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皮”去表达我国传统文化的“里子”,才有可能做出本民族建筑的地域性表达。中国建筑的“根”在哪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