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科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浅谈

2020-07-23周筑南

商情 2020年30期
关键词:建设

【摘要】本文分析了农科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存在问题,主要存在缺少学校层面的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建设长期规划、实验室人才严重不足、仪器设备不足且更新换代慢、各类上机考试影响实验课教学质量等,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加强农科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措施。

【关键词】农科高校  公共计算机实验室  建设

1、引言

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大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承担着全校计算机基础课、部分计算机专业课、部分工科专业计算机类课程,计算机选修课及计算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等教学实践任务,是学校重要的实验教学、实践育人基地之一。另外,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一般还承担着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普通话考试等各类考试任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于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各类考试的电子化程度将会不断提高,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育人和选人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因此,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显得愈发重要和紧迫。

2、农科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存在问题

(1)缺少学校层面的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建设长期规划。学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和校内其他学科的公共教學实验室相比,它最突出的不同点就是实验室硬件和软件更新换代要快,要紧跟信息技术发展、时代发展和计算机类学科需求。因此,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建设需要从学校层面做好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固定资金支持,以制度形式建立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硬件和软件的定期更新机制。目前,学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基本上还是体现在仪器设备零星购置和日常维护层面,对于实验室能否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能否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能否满足课程上机考试要求,缺少学校层面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长期规划,缺少实验室建设的长效可持续机制。

(2)实验室人才严重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造就一支思想境界高、业务素质好和技术能力强的工作队伍是实验室建设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学校往往对专任教师很重视,也有详细规划,但对于实验室人员数量和质量缺少统一的规划和要求。目前,学校在校本科生共计3万余人,分布在南北两个校区,学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分布于两个校区三幢楼,现共有工作人员9名,其中1人面临退休;剩余8人中,计算机类专业毕业人员5名,非计算机类专业人员3名。迄今,工作人员中无博士研究生,也无正教授级高级实验师。随着时代发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对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发展的需求。

(3)仪器设备不足且更新换代慢。学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主要实验设备是电脑及配套教学软件。学校两个校区的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共有电脑约1200台(套),其中,2013年以前购买的电脑占1/2。由此我们看出,实验室电脑总量与学生数量不能匹配,而且更新换代慢,某些计算机类课程不能正常开出或教学软件运行速度慢,进而影响了学生培养质量。

(4)各类上机考试影响实验课教学质量

学校每学期的教学周一般为20周,去掉考试周,还剩下18周。近年来,各类机考的社会性考试越来越多,例如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兽医执业资格考试等,这些考试需要借用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往往会占用学生部分实验课时间,从而导致学生实验课时减少,对实验课的教学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另外,实验室电脑安装一些考试软件后,时常会造成有些教学软件无法正常使用,考试结束后往往需要重装电脑,给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一些麻烦。

3、加强农科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措施

(1)充分认识公共计算机实验室重要性。未来社会发展和学校各个学科的发展都越来越依赖计算机技术,国家工业现代化毋庸多言,即使是传统农业科学研究和实践水平的提升也需要紧紧依靠计算机技术。所以,不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专科性大学,都需要把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好,把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提上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2)建立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学校长期规划。依据电脑更新迭代年限和我校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建立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学校长期发展规划,建议将其单独列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明确周期性资金投入机制和定期更换仪器设备机制,确保仪器设备在教学上的先进性,跟上其他高校和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切实提高实验课程和实践训练质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加强专业高水平人才引进,加大现职人员培训力度。首先,根据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校需要有针对性的引进1-2名熟悉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和计算机技术过硬的高水平人才;其次,根据实验室现有人员年龄和所学专业状况,有步骤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不断充实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师资力量;最后,建立现职工作人员定期培训机制,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实现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4)增加仪器设备数量,逐步批量更新仪器设备。根据在校学生规模和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可有计划分批购置仪器设备,增加仪器设备数量,至少保证南校区1000台(套),北校区500台(套)。同时,逐步批量更换旧的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质量。

(5)建立专门考试机房。建立学校非课程考试专用机房,南校区建立500台电脑规模的考试专用机房,北校区建立300台电脑规模的考试专用机房,由学校考试中心专人管理。

4、结束语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在其他学科提升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农科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成华,汪方正.计算机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8,36(09):225-226.

[2]伍思立.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探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1):208.

[3]杨树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83):112.

作者简介:周筑南,男,实验师,现任职于山东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维护、高校实验室管理。

猜你喜欢

建设
城市共享街道建设探析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高中生涯规划”信息技术建设应用探究
《语文建设》(下半月)2019年1—12月总目录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泪流满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荐书目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