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 背景下现代汉语课创新性探索

2020-07-23孙冬惠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闻传播现代汉语改革

孙冬惠

[摘 要] 教育部2.0计划的提出,对目前新闻传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指明新的方向。借此背景,新闻传播专业现代汉语课程进行反思,针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改革方案。一是课程目标不够明晰,应进一步凝练核心目标;二是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未能与学生能力提升有效衔接,应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业务能力;三是教师欠缺“跨学科意识”,应该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提升自己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四是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应积极推进“交叉式、混合式”教学。

[关键词] 新闻传播;现代汉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7-0069-03

现代汉语课程是新闻传播专业本科教学开设的基础课。据调查,目前新闻传播类专业开设的现代汉语课程发展很不均衡,有的高校开课较早,发展比较成熟,有的高校尚未开设,处于零发展状态。大部分高校开设时间不长,课程性质多为选修课,课时也比较少。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语言素养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相差甚远。目前高校各专业大范围地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种情况是对现代汉语课存在不够重视甚至抵触的情绪,有些高校直接将现代汉语课程砍掉。一种情况认为现代汉语课非常重要,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矛盾和困境是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和总结的问题。因此,新闻传播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必须转换思路,进行改革。

一 课程目标不够明晰,应进一步凝练核心目标

现代汉语课作为中文专业的主干课必修课,其课程体系建设已经比较成熟,它对学生基本的语言素养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些外语专业、理科专业、工科专业都在尝试开设现代汉语课程。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核心问题没有解决,根源在于对本专业开设的现代汉语课程定位不够准确,课程目标过于宽泛,核心目标没有或者不够明确。

1 新闻传播类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目标定位

我们把新闻传播类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目标,分为初级目标、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初级目标是教会学生规范、正确地使用汉语,具备较高的言语技能,对学生的要求就是掌握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和相关的语言学基本理论,具备一定的汉语基本功;中级目标是提高学生语用能力,能准确得体地使用汉语,具备高水准的语言能力;高级目标是具备一定的语言分析和研究能力,能将语言知识和自己所学的专业联系起来,用现代汉语知识解决新闻学传播学中涉及的语言现象,具备一定的跨学科意识。目前,新闻传播类专业现代汉语课在初级目标和中级目标方面实施还计较好,但这就导致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现代汉语课与其他中文专业的现代汉语课区别性很小,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长期下去,会引发越来越多的教师、教材、学生等问题出现。因此,我们的课程目标不应过于宽泛,应该有一定的区别性和针对性,特别是核心目标一定要明确。结合我院新闻传播学专业近三年现代汉語课程的改革实施,我们做了一定的尝试,这种改变也是随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而改变,课程的目标最终要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

2 新闻传播学专业现代汉语课应体现自己的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

我院2019年修订的传播学专业培养目标其中涵盖以下几个要素:一是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能用哲学理论方法分析社会现象;二是具备国际性的文化视野,熟悉创意传播发展趋势与运作机制;三是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成为复合型国际化的应用型人才。传播学专业能力要求中提到两个能力:业务实训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而在语言能力要求中也提到了两个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交际沟通能力。结合上述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我们重新定位现代汉语课程和课程目标。现代汉语课程定位是新闻学、传播学专业的必修课。课程精选十个专题进行授课,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要素基本功能力和言语技能,重点培养学生新闻传播语境下的语言交际和表达能力。本课程紧密结合学生新闻学、传播学专业特点,将语言学与新闻学、传播学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语言学视角解决新闻学、传播学的相关问题。重视学生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实践课堂加强汉语基本功训练,提高汉语普通话朗读水平,促进汉语规范化,以适应新闻学、传播学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求职岗位的需要。现代汉语课程目标是:本课程紧密结合新闻学、传播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倾向于培养学生汉语规范化、口语表达等专业素质的培养。加强理论知识和实际的联系,让学生能真正地把所学的汉语知识用来指导语言实践和专业的特殊要求。让学生尽可能掌握和熟悉新闻学、传播学专业与汉语知识的联系,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及一定的语言研究能力,进而形成一定的语言分析模式,并能在具体的新闻业务中熟练使用这种分析模式,解决相关具体问题。

二 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提升未能有效衔接,应加强新闻传播专业业务能力训练

新闻传播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除了传授汉语知识,更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汉语的无穷魅力,引导学生发现新闻报道以及新闻评论语言的使用特点,逐步培养自己独特的语言观察力和敏锐的语言分析能力。让学生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发现语言的功能和研究视角,这才是吸引学生学习现代汉语课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学改革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实施。

1 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专业水平

杨春冉,杨婧(2010)提到,目前各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现代汉语课所使用的教材,其教学内容分布在五个基本要素,在教学中所占的课时比重如下表:

我们认为,内容项目和所占比重还有待研究,不能一刀切,但总体原则还是应该统一遵守。理论知识的讲解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教师不能就理论而讲理论,选取基本理论精讲多练,要讲学生的能力培养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课程内容体系方面,坚持以语言三要素为纲,适度调整教学计划,努力拓展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适应性与前沿性。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本身时代性和前沿性就很突出,因此在现代汉语课中,教师不应该拘泥于现有的教材和语料,而应根据基本知识点进行有效拓展,课上课下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语料的搜集和整理中。其次教师可以联合学生一起申报教学改革项目,带领学生参与课程改革,并将改革成果实践于课堂教学中去;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并实施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方案,以适应新时期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2.0提出的新要求。通过不断探索,我们发现以专题形式编排教学内容较传统语言要素为纲编排教学内容有一定效果。例如专题一:语音知识与运用。分为语音知识要点:语音的性质;语音单位;汉语拼音方案;声母;韵母;声调;音变;语音规范化。语音操练:媒体语言易读错字(展示、讲解、练习);新闻播报。专题三:汉字知识与运用。汉字知识要点:汉字的性质和特点;汉字的形体;汉字的结构;媒体语言常见错别字(展示、讲解、练习)。专题五:新媒体语言词汇分析:新闻语言词语的运用;网络流行语;学生案例展示与点评。专题七:新媒体语言语法分析: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媒体语言语法使用案例分析。加强实践性训练,例如专题二:普通话专题训练包括发音操练、普通话考试培训、口语表达技能训练。此外,以赛代练,将各种比赛贯穿于教学环节中,汉字书写大赛、普通话技能大赛、汉语成语竞赛、报刊用语不规范、朗诵视频展播等实践活动。

2 优化课程设置,做好课程衔接

要最大限度发挥现代汉语课程的作用,课程设置是关键所在。我们这里所讲的是课程群的概念,除了专门的现代汉语课外,我们还应考虑与之配套的课程群的建立。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努力拓宽课程领域,打造以现代汉语课程为骨干,以新闻语言学、传播语言学、言语交际、公关语言学等课程为辅佐的课程群。尤其是在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方面,要因材施教,分专业分层次建构适宜的科学的可行的课程体系。我们学院是在大一下学期开设现代汉语课,作为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专业的专业必修课,4课时。为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汉语基础,到大三开设新闻语言学、传播语言学专业选修课程,学生经过两年的专业系统学习,对专业知识有了较深的理解,因此在大三开设这两门跨学科课程是很有必要的,能够帮助学生运用语言学理论解决新闻语言现象,如新闻评论语言研究、新闻标题语言研究等专题。

三 提升教师“跨学科意识”,提高跨学科教学能力

目前高校讲授现代汉语课的老师大多是中文专业毕业,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新闻学传播学课程,因此或多或少还是按照给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内容和模式讲授现代汉语,这样就会带来一定的弊端,学生会觉得对于新闻学传播学专业来说,学习现代汉语课程是没有特别用处的,也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和方法。因此,这就需要现代汉语授课教师重新梳理自己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摆脱传统现代汉语课的束缚,按照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教师应该树立“跨学科思维”,既要讲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又要结合大量鲜活的新闻传播案例,进行实践教学。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现代汉语课教师应该自觉主动地尝试跨学科教学,打通语言学与新闻学、语言学与传播学,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调整教学内容,提升自己的跨学科教学能力。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每年《咬文嚼字》杂志都会在年底评选出年度十大流行语,不知不觉中新媒体的发展速度惊人,融媒体背景下产生大量的新鲜事物,也需要大量的专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专门新闻人才投入到新闻传播事业中去。因此在现代汉语课中需要大量的鲜活的例子,这些语料要与时俱进,要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而目前的现代汉语教材还远不能满足对语料的需求,对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缺少吸引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应该不拘泥于教材中的例子,而是在备课中查阅大量的与学生专业有关的语料案例,并将他们分类整理,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也要教会学生如何查找案例,鼓励学生进行案例展示和讲解。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搜集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中鲜活的语言材料,并把这些语言材料贴上标签,进行专题分析。如新闻标题语言特色、报刊语言使用失误、网络流行语、主持人语言等专题研究。

四 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尝试“交叉式、混合式”教学

唐昱、雷鹏(2016)指出要上好新闻专业的现代汉语课,除了在教学内容上作出调整外,还应该在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专业性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加强跨学科教学、尝试混合式教学模式。

1 丰富课堂操练种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加进如下课堂操练:在讲语音专题时,可以进行“今天我主播”“新闻在线”“即兴采访”等口语表达练习,让学生课后自己找语篇,课上进行展示。在汉字专题可以进行汉字书写大赛、报纸编辑大赛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并知道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利用和展示。在词汇专题可以进行汉语成语竞赛、错别字大赛、报刊用字挑错等环节,将静态的词汇知识加以动态利用,活学活用,与时俱进。语法专题可以进行报刊病句分析、新闻稿件修改、新闻标题制作等操作性很强的环节,全方位跟学生专业相结合,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2 利用各种网络及社会资源,课上课下相结合

对于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来说,现代汉语课应该是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搜集语料,解决实际问题。其中网络便是一个巨大的学习平台,教师可以给学生定出小任务,以组为单位,进行任务分解,让每个人发挥自己所长,找到答案,课上进行讨论和点评。如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人民日报》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标题对比分析。学生需要课下摘录新闻标题,进行分类整合,讨论得出结论。微博新闻评论语言特点,学生可以自己找主流媒体微博,进行一个月或三个月的语料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街头巷尾,摘录牌匾用语、店铺用语等,发现生活中常见的错别字、使用不规范用字等。还可以让学生到一些公共场所或者媒体,观察这些地方的广告标语,找出其中不合乎语法规范的表达。这些活生生的语言资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将所学知识很好地解决语言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真正正喜欢并愿意学习现代汉语课程。

3 调整考核方式,开展多样化综合评价

现代汉语课程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还要积极调整考核方式,开展多样化综合评价。除了期末考试之外,重視平时成绩的考核质量。平时成绩的考查内容包括案例分析、自我展示、调查报告、测验等,占总成绩的30%。考核对象可以以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个组长,每个任务项目需要全组人员共同完成,教师根据任务完成质量和参与度给出评价和分值。这样可以加强团队协作的能力,利于学生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的培养。此外,还可以采用“以赛代练”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检验。在每个专题讲解结束后,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教师出题—学生答题、学生出题——学生答题等不同形式,如普通话技能大赛、汉语成语竞赛、朗诵视频比赛等,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耿国锋.新闻专业“现代汉语”教改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1(6):39.

[2]任晔.以提升语言能力为核心的新闻传播类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改革探索[J].文教资料,2018(28):17-18.

[3]张先亮.试论“现代汉语”课的定位、内容与方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12(6):72.

[4]杨春冉,杨婧.新闻传播类专业现代汉语课教学改革探析[J].河南教育,2010(8):65-66.

[5]唐昱,雷鹏.新闻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16(12):138.

(责任编辑: 张宏玉)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现代汉语改革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改革之路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改革备忘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研究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改革创新(二)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