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020-07-23卢红霞
卢红霞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全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只有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能促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分析、实验以及应用的全过程,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核心素养。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采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4-002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4.01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是教师引导小学生结合自身的认知基础,独自展开数学新知探究以及数学问题解决方面的思考,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巧设问题,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科学合理的数学问题就像平静湖面上的一粒石子,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涟漪,促使学生展开深刻的思考。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问题,从而全面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首先,运用开放性的问题培养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运用开放性的问题来训练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给出开放性的条件,或提出开放性结论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些条件或结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学生就会开展积极的独立思考,从而既能促进问题的解决,又能培养学生灵活的独立思维能力。
其次,教师要适时展开追问。追问同样是一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方式。假设课堂中有学生的答案比较独特,或是学生的答案出现了偏差,那么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作答情况再次提问,从而促使学生展开进一步的思考,表达清楚自己的思维过程,便于教师指导和帮助。
二、学案助学,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多教师会设计相应的导学案,促使学生结合导学案展开课前预习。很大程度上,学生的自主预习过程就是独立思考的过程。因为导学案模式下,学生会结合其中的学习目标展开学习活动,学生需要通过独立思考以及解决一个个问题来展开对新知的构建,甚至在整个预习过程中,学生还会通过认真思考总结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首先,依据学情编写导学案。要基于导学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全面分析学情、分析教材编排目的、实施要求,明确本课学习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编写导学案,才能较好地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难点与重点、实施方法、预习或思考题目等内容,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
其次,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导学案要求学生利用导学案开展课前预习,通过有效的自主预习初步理解所学内容的基本知识,并完成导学案中预设的习题,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或问题作好记录。在预习中教师要注重运用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完成预习任务后,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展示预习成果,让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内化所学知识,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小数除以整数”时,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呈现一道整数除法的练习题和一道小数除以整数的练习题目,引导学生结合整数除法的计算过程,类比迁移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整个自主预习过程中,当被除数中的数字不够除除数时,学生就会用0代替,并把被除数中的小数点放在其相应位置,进而学生就能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总结出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三、反思错题,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尽管学生会认真地展开课前预习,会积极展开对新知的探索,但是学生依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或是计算方面的错误,或是数学概念理解方面的错误,或是解题思路方面的错误。出现了错误,就说明学生存在一定的问题,唯有直面问题、分析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错题展开总结反思,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促使学生分门别类地整理錯题,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然后对错题进行更正。无论是学生日常练习中的错题,还是数学考试中的错题,学生都要将其记录到错题本中,从而在整理反思中展开独立思考。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适时展开复习,不断矫正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与学习思维。
其次,教师要将错题当成一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分析错题的原因,从而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如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练习中,学生没有将被除数与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错误,教师可以将这一典型错误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独立分析与思考中注意自己的数学计算。
四、改进教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教师改进和创新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首先,运用探究学习方法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能较好地激活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对问题的自主探究中提升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发散思维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提升数学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时,可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根据已学过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通过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就能把梯形拆分成1个长方形+2个三角形、1个平行四边形+1个三角形的组合,从而通过分别计算这些已知图形的面积后再相加就能求出梯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还能让学生掌握其他的求解方法,促进学生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创设生活情境开展教学。由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识来源于生活,而且许多数学问题在生活中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使其借助生活经验解决问题,既能较好地提高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又能促进其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时,教师可根据许多儿童都有随父母乘坐火车的经历,为学生创设如下生活情境;小强和爸爸乘坐火车去北京,列车上有8节卧铺车厢,每节可乘坐72人,有硬座车厢6节,每节可乘坐116人。让学生分别求卧铺和硬座车厢各能乘坐多少人,再计算整个火车能乘坐多少人。学生因有乘坐火车的经历,能很快找到解决的方法。
五、综合实践,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课型,通过让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根据自身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能通过独立分析与思考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发展。
一是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问题。在数学综合实践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详细全面的观察,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感性认识随感性认识的增多而加深,能让学生较好地发现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其次要立足生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小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只有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问题开展独立思考和探究,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自行车是小学生非常熟悉的出行工具,许多学生都有骑车的经历,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自行车进行全面的观察或亲自骑车实践,就能让学生发现自行车中隐含的数学问题。如:自行车是如何运动的?自行车蹬一圈能行走几米远?自行车为什么设计成如此结构?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
二是通过实践让学生解决问题。在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重点是利用综合性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动手实践”,因此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亲自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等方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以找到解决方法。例如,在对上述自行车问题的探索中,可让学生亲自骑车实践,再经过动手测量等活动,发现“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几米远决定于自行车轮的周长、前后齿轮的比例关系”等因素,从而较好地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是通过联想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虽然通过实践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实践活动中包含的数学原理,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联想,通过联想和独立思考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并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升。为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科学联想,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学生不易理解的实际问题,教师要注重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找到解决实践问题的突破口。同时也能使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驟,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充分认识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意义,通过运用巧设问题、导学案助学、总结反思错题、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及思考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蓉.小学数学教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探究[J].小学科学,2018(1).
[2]王丽.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问题研究[J].考试周刊,2018(2).
[3]王小清.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9).
[4]肖茜匀.探究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2017(7).
[5]严婷.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