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7-23邓少玲江妙玲谢翠芬
邓少玲 江妙玲 谢翠芬
【摘要】 目的:探討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104例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CBT,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精神症状、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损害程度、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及PANS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研究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而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社会、精力/动机、症状/不良反应评分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心理社会、精力/动机、症状/不良反应评分和SQL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28.85%明显高于研究组的9.62%(P<0.05)。结论: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联合CBT可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缓解病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损害功能,降低复发风险。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缓解期 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 认知行为疗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focus solution health guidance combined with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 remission period. Method: A total of 104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 remission period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5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BT, and the research group was given focus solution health guidance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 Mental symptoms, cognitive function, degree of impairment of social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recurrenc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 After intervention, positive symptoms, negative symptoms, general psychopathological score and the total scor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 (PANS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scores of positive symptoms, negative symptoms and the total score of PANS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 (ITAQ) 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 (SDSS) 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ITAQ scor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SDSS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scores of psychosocial, energy/motivation, symptoms/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total score of 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 (SQL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scores of psychosocial, energy/motivation, symptoms/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total score of SQL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recurrence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28.85%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9.62% in the research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focus solution health guidance combined with CB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cs in remission period, alleviate the disease, improv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social damage function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risk of recurrence.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Remission period Focus solution health guidance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irst-authors address: Guangzhou Huiai Hospital (Affiliated Brain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37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16.020
精神分裂症是近年来在青壮年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重性精神疾病,具有慢性、持续性等显著特征。发病时虽未造成明显智力障碍,但病情的反复发作对患者身心健康形成重创,也对家庭和社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1]。目前,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仍以药物为主,大部分经有效治疗进入缓解期的患者出院后的维持治疗仍然较为关键。缓解期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恢复的重要阶段,有效的康复干预有利于降低疾病复发风险。且较长的服药期难以保证患者依从性,从而出现病情反复。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症疗效改善的同时,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程度应被重视[2-3]。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综合心理治疗技术,其将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进行整合,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焦虑等类似谱系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是一种国外研究学者提出的一种积极心理咨询模式。本研究对本院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实施CBT和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联合干预,分析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104例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4];年龄18~55岁;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35分。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认知功能严重障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2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CBT。(1)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对患者生活兴趣爱好表现出强烈认同感,积极同患者进行交流,并通过认知重建等措施进行认知干预。(2)强化教育,改善认知,增加患者活动能力,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缓解压力。为患者制定生活计划表,提高患者生活常识认知度。通过向患者讲解用药说明,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理性认识。(3)行为干预。通过正确的形式引导患者认识自身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1)组建由医师、护理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健康指导团队。(2)发现问题,医院通知患者所在社区,为出院后病情稳定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客观评估患者情况。了解患者及家庭对社区生活的日后需求,通过对话形式聚焦患者问题、内心感受和情绪。(3)为疾病治疗构建目标,通过交流,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期望。通过预设的形式,让患者思考并建立合理而具体的目标。(4)例外探查,协助患者解决干扰病情恢复问题。(5)利用健康指导鼓励患者正向思考,协助患者识别和放大有益行为。对患者出现的正向变化给予正向反馈,认同和赞美近期出现的有益改变。(6)数据化评价患者阶段性的表现,通过量化数值描述患者问题解决程度。完成评分后,对评定结果给予鼓励为主,肯定患者近期进步、行为改善和良好的维持状态。对于评分过低的患者,要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商讨原因和解决方案。寻找负面因素,更新焦点目标,避免恶性循環。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比较两组精神症状。干预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两组精神症状,该量表包含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三个量表,共30个项目,采用1~7分级评分,总分210分,分值越高代表精神症状越严重。(2)比较两组认知功能。干预前后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价两组对疾病的认知和用药态度,该问卷包括11个项目,0分:没有认识,1分:部分认识,2分:完全认识,总分22分,分值越高认知功能越高。(3)比较两组社会功能损害程度。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价两组社会功能损害程度,该量表包括职业和工作、父母职能、婚姻职能、家庭职能、社会性退缩、家庭内活动过少、家庭外的社会活动、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责任心和计划性共10个项目,采用0~2分评分,总分20分,分值越高社会功能损害程度越严重。(4)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价两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心理社会、精力/动机、症状/不良反应三个分量表,按照0~5分评分,总分100分,分值越低生活质量越高。(5)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干预前后应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调查量表评价两组治疗依从性,该量表共包括8个问题,总分8分,依从性较低:<6分;依从性中等:6~7分;依从性较好:8分。(6)比较两组复发情况。随访1年,出院3个月后再次出现精神病样症状,且BPRS评分>36分判定为复发。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精神症状比较 干预前,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PANSS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PANS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及PANS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损害程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ITAQ与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ITA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而SD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而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心理社会、精力/动机、症状/不良反应评分和SQLS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社会、精力/动机、症状/不良反应评分和SQL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心理社会、精力/动机、症状/不良反应评分和SQL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2.5 两组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前,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对照组复发率为28.85%(15/52)明显高于研究组的9.62%(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191,P<0.05)。
3 讨论
世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精神分裂症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三大特点[5-6]。其中,自知力缺乏、用药依从性差是导致该疾病较高复发和致残率的两个重要因素。多项研究显示,抗精神病药物虽能有助于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但心理功能改善不全[7-9]。CBT是20世纪引入国内的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时效性和干扰性较强。CBT理论认为,行为产生和认知过程是相互改变的关系。通过CBT治疗,不仅改变患者认知,而且通过行动实现对认知的体会和修正。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深入了解患者问题,并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针对性干预,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从而配合治疗[10-11]。
本研究采用PANSS评估患者的病情,结果显示,联合干预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和PANSS总分显著降低。通过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和CBT联合干预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在整个干预过程中,强调患者参与的重要性,患者始终围绕在积极治疗氛围中,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缓解。
ITAQ是临床常用的评价重性精神疾病治疗效果和判断疾病恢复程度的重要指征[12]。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自知力恢复良好,但心理变化多样,社会歧视、长期服药及复发等问题造成心理负担较大[13]。本研究中,联合干预患者ITAQ评分均升高,SDSS评分均下降。说明实施联合干预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损害功能改善。焦点解决模式健康指导关键在于,认同和尊重患者具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通过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利用周围相关资源,实现设定目标[14-15]。本研究中,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联合CBT干预的患者心理社会、精力/动机、症状/不良反应三个分量表评分和SQLS总分均明显下降,即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制力缺乏,受精神症状及用药副作用的影响,及缺乏有效监督,治疗依从性不足[16]。而依从性表现在患者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服药依从性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有效性的基础。本研究中,联合干预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单纯CBT治疗患者。通过寻找负面因素,更新焦点目标,避免恶性循环,降低了疾病复发率,联合干预患者出院后1年复发率仅为9.62%,符合临床实践调查数据[17-18]。焦点解决模式健康指导高度关注患者“人”的属性,干预过程中,患者能充分感受到平等和尊重,加强了患者回归社会的动力,因此康复效果显著[19-20]。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实施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联合CBT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明显提升,病情得到有效缓解,认知功能和社会损害功能显著改善,复发风险降低。
参考文献
[1]杨薇薇,高帅,朱如芳,等.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6):856-860.
[2]艾小青,张骏,曹玉萍,等.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个案的过程分析:语言反应模式角度[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6):1240-1245.
[3]李妙银,苏明玉.特定认知行为技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7):114-116,144.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7.
[5]郑英君,吴超,宁玉萍,等.用药态度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症状影响的1年随访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7,43(7):385-390.
[6]梁艺颖,庄雪菲,杨阳,等.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相关行为发生率的Meta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9,36(9):696-701.
[7]谢红涛,陶梅芳,贾颖婕,等.主动式社区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及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1):114-117.
[8]郭妹,张景双.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合理性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39(3):306-309.
[9]宋炜宸,禹顺英.抗精神病药物个体差异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8,44(11):697-701.
[10]王正君,周郁秋,杨军,等.精神科护士主导的依从性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8):958-966.
[11]姜珺,李志武,康瑞莹,等.改良式“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4):475-479.
[12]钱程,陈楠,邹义壮.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33(2):87-92.
[13]盖万良,邵长春,石念利.幸福感提升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5):40-42.
[14]葛群兰.焦点解决模式对混合痔术后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8,32(17):2805-2807.
[15]张大文,周建平,章秋明,等.社工介入综合干预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4):127-130.
[16]袁薇,丁晓平,耿在香,等.延续护理对首次住院女性精神分裂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自知力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33(3):167-171.
[17]王云芳,黄志平,徐东,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测量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1(2):218-224.
[18]赵巍峰,彭敏,李新力,等.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后续影响及机制[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11):1016-1019,1023.
[19]李玲,龙梅香,李燕红,等.精神分裂症采用人性化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0):91-93.
[20]展玲,高春強.人性化护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6):63-64.
(收稿日期:2019-11-12) (本文编辑:田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