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检查用于膝关节损伤诊断的效果观察
2020-07-23李长城
李长城
(齐齐哈尔明珠医院影像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41)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和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膝关节损伤的发病率明显增多。遭受外力猛烈撞击后,患者会自觉膝关节肿胀、剧烈疼痛,且难以伸直,为了避免进一步损害,需要患者及时接受临床诊治[1]。但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需通过高效、全面的检查技术观察患者的膝关节损伤状况,便于医护人员在后续治疗中采取对症措施[2]。基于此,本组课题选择了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7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深入分析了核磁共振检查应用于膝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7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纳入课题研究,经双盲法分组后,研究组分得37例患者,女性14例,男性23例,年龄为15~40岁,平均(24.97±1.83)岁;对照组分得37例患者,女性15例,男性22例,年龄为16~39岁,平均(25.04±1.92)岁。分别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CT诊断检查,具体方法为:通过螺旋CT机对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扫描检查。确定患者的受伤部位后,调整螺旋CT机的使用参数,然后借助薄层螺旋实施检查,明确患者的损伤程度。
1.2.2 研究组
给予研究组患者核磁共振诊断检查,具体方法为:在膝关节伸直状态下,通过核磁共振仪对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常规序列扫描检查,如有必要,还应该进行磁共振三维成像技术处理。扫描时,应注意设定核磁共振仪的扫描相关参数,如层距(1 mm)、层厚(4 mm)、FOV(18 cm×18 cm),以及激励次数。
1.3 观察指标
分别统计两组在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骨质变化、关节腔积液等方面的发生例数,并计算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处理课题涉及的相关数据,其中,诊断准确率应使用%表示,行x2检验。若P<0.05,表示比较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研究组出现韧带损伤4例,半月板损伤7例,骨质变化11例,关节腔积液13例,诊断准确率为94.59%(35/37);对照组出现韧带损伤5例,半月板损伤9例,骨质变化10例,关节腔积液5例,诊断准确率为78.38%(29/37)。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对比[n(%)]
3 讨 论
膝关节的解剖结构相对复杂,如果因外力的猛烈撞击发生损伤,势必会撕裂膝关节的组织结构,在给患者造成剧烈疼痛、肿胀等临床反应的同时,还会增加治疗难度。为了能够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需要给予膝关节损伤患者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检查,如CT、X线片,以及核磁共振等。
研究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8.38%),P<0.05。结果说明,核磁共振检查技术应用于膝关节损伤诊断可获得确切效果。因此,与常规CT相比,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具有无辐射,多平面、多参数成像优势,同时具有高软组织对比度,并且可以获得较高的临床诊断率,其应用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将核磁共振诊断技术应用于膝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中,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