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综合护理干预改善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研究
2020-07-23刘小花
刘小花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江西 南昌 330000)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颁布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各行各业都应该结合互联网技术来增强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发展,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也不例外[1]。“互联网 +医疗”正在有效推动青光眼患者的合理就医,既可分级诊疗,又可合理分流[2]。本文就“互联网+”视域下综合护理干预改善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进行研究。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所收治的90例青光眼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8例,女42例,平均年龄为(56.51±5.92)岁,最大年龄为72岁,最小年龄为4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55.96±5.67)岁,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为40岁。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57.23±5.12)岁,最大年龄为72岁,最小年龄为41岁,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方式手术治疗;②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变浅、眼压升高;③通过B超诊断,有水囊现象出现在玻璃器腔内;④患者的精神意识处于正常状态,可定期随访,可接受健康知识宣教;⑤患者自愿参与到调查过程中,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无法保证完成12个月的追踪访视;②有精神类疾病、有手术禁忌症;③存在着脉络膜脱离、脉络膜上腔出血等;④合并出现外伤性青光眼。
1.3 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通过健康宣教来让患者掌握青光眼常识。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后采用常规随访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在“互联网+”视域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①建立“互联网+”综合护理干预小组。“互联网+”综合护理干预小组包括1名主治医师、2名主管护师、6名护士,熟悉互联网的互联网方法;且对青光眼发病、并发症预防、居家康复训练等予以掌握。②制作健康教育资料。制作“青光眼患者健康教育与干预”的音视频资料,包括青光眼保健知识、临床特征、发病机制等。制作完成后,将音视频链接分享到微信、微博、QQ交流群。③利用微信、QQ、短信来向患者发送日常行为干预知识,日常行为干预知识主要包括:一是告知患者每日多食用一些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二是告知患者控制每日饮水量不超过1500 mL;三是告知患者要形成良好的习惯,戒烟戒酒,并不饮用饮料;四是告知患者保持稳定情绪,入睡前多次深呼吸或放松按摩。五是告知患者每天充足睡眠。④利用微信、QQ群,定期发送健康知识,让患者相互交流用药后感受,鼓励患者表达感受与想法,每次交流时间控制在30 min;若患者较少在群内发言反馈,由护士电话与患者沟通,确保患者够参与到综合护理干预。同时在每个月开展健康教育:第1周健康教育主题是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第2周主题是饮食干预、用药指导,第3周主题是运动指导、生活干预,第4周主题是自我监测、用药后观察,连续 12个月,反复强化。⑤让患者使用可穿戴设备,促使患者将综合干预转化为自我健康管理,并将在正常医疗流程无法获取的数据转换为实时动态数据流。
1.4 观察指标
①遵医行为评分。采用我院设计的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内容共有求诊意识、认知功能障碍、服药依从性等6项,每项内容的评分范围均为1~3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遵医行为越好。②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眼压、视力、视野平均缺损值的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遵医行为
表1可知,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在护理后均得到提高。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遵医行为更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眼压、视力、视野平均缺损值
表2可知,患者的视力水平在护理后得到提高,眼压、视野平均缺损值降低。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三个指标变化更加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眼压、视力、视野平均缺损值对比
3 讨 论
青光眼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可出现在各个年龄段,但以老年患者为高发群体,其发病率可以达到1.84%,其致盲率可以达到12%,而且随着当前电子产品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青光眼患者日趋年轻化。青光眼患者一旦被医生确诊,那么就需要终身对眼底功能变化与眼压变化予以监测,整个过程极为持久与漫长,所以,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在护理后均得到提高,视力水平在护理后均得到了有效提高,而眼压、视野平均缺损值均有所降低,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三个指标变化更加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互联网+”视域下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