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颜宗《湖山平远图》评析

2020-07-23张白露

韶关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郭熙湖山李成

张白露

(东莞理工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湖山平远图》是明代画家颜宗的真迹,是目前所见广东最早的绘画作品,绘制年代约在明景泰元年(1450)①陈敬宗于景泰二年(1451)正月题写的《湖山平远图记》,明确指出“今地官主事颜宗所作”,根据《南海县志》《广东通志》,颜宗于景泰二年(1451)升兵部车驾司主事,因此,据卷尾陈敬宗跋,张珩亦认为此卷之作当在景泰元年颜宗任主事之时(张珩《木雁斋书画笔记:绘画二下》,文物出版社,2000年,第451-455页。,为广东画史稀世珍品,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一、颜宗生平

颜宗(1393—1459),字学渊,广东南海人,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举人,明正统(1436-1449)年间出任福建邵武县知县,景泰二年(1451)升兵部车驾司主事②《南海县志》:“以景泰辛未九年满考(1443—1451),无公私过,驰恩父母,升兵部车驾司主事三年(1451-1454)转员外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广东通志》卷四十五、三十三记载:“景泰二年(1451)满考,擢兵部车驾司主事,转署员外郎。”陈敬宗于景泰二年(1451)正月题写的《湖山平远图记》明确指出“今地官主事颜宗所作”而朱万章在《颜宗》一书中提出天顺元年(1457)升兵部车驾司主事,应该有误。,景泰五年(1454)转兵部员外郎,天顺三年(1459)因奔母丧,卒于归途中。

颜宗为官“平易恺悌,置义仓,以救荒悯旱为先”[1]2,是一位深受百姓拥戴的好官。

颜宗善画山水,初学黄子久,后学李成、郭熙,以雄浑见胜。颜宗是广东画史上第一位有画迹传世的画家,在汪珂玉《珊瑚网画录》、张丑《清河书画坊》、顾复《平生壮观》等明清两代书画著录中,均有颜宗的《江山图》《江山万里图》《蒲术轩卷》等画迹流传③见朱万章《颜宗》,岭南美术出版社,2011年,第11-12页。。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湖山平远图》是至今确定为颜宗作品的惟一真迹。

《湖山平远图》绢本设色,纵30.5厘米、横511厘米,卷后另纸有明陈敬宗(1377-1459)于景泰二年(1451)正月题写的行书《湖山平远图记》。据朱万章先生研究,《湖山平远图》曾为岭南名家风雨楼主邓秋枚所鉴藏,后流入上海徐伯郊家中,再后来随徐氏流传到香港,20世纪60年代,国家为保护文物拨专款收购回国,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2],是研究颜宗及其生活时代广东绘画水平、绘画发展的宝贵资料。

二、《湖山平远图》的空间图式

(一)以“平远”作为整体空间布置

《湖山平远图》以平远作为整体的空间布置,画卷以依稀的平坡烟霭徐徐展开,平远、高远、深远交融互摄,空间连绵不绝,景色跌宕起伏,气势连贯,意境深远,布景精到。

“远”是中国山水画空间构成的基本图式,所谓“平远”者,按照陈敬宗题写的《湖山平远图记》:“无大山乔岳峻险之势足以障隔其旷达之观,而原隰之衍迤江湖之渺茫,极目于万里之外如在咫尺其间。”①陈敬宗跋《湖山平远图记》。通观《湖山平远图》,画卷以连绵不绝、烟波浩渺的江湖为纽带,或江湖宽阔,帆船穿梭;或山高水长,长空雁阵;或丛树茂盛,疏枝密叶;或村舍仙阁,溪岸小桥。画卷高潮迭起,层次分明,平淡中有平畴沃壤、春水方足、无穷之雅观。

(二)以“全景”式表现为空间构成重心

“全景”式表现是五代、北宋山水画的理想图式,根据这种图式,画山水应该“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立意定景”[3]123-127,要有“泉石啸傲、渔樵隐逸、猿鹤飞鸣、尘嚣缰锁、烟霞仙圣”[3]123-127的景致内容,更要符合“可行、可望 、可游 、可居”的理想境界[3]123-127,这是南宋之前山水画构成的主要特征,如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董源《潇湘图》等五代、北宋时期的经典作品,无不是大幅面全景式展现。

《湖山平远图》完全契合五代、北宋时期“全景”式山水画空间构成的美学特征,画幅宏阔、洲渚掩映、山高水长、绵亘无尽,在天地之间,有人物、动物、屋宇、楼阁、舟楫等一应俱全的表现内容,有怡然的骑驴者、童仆、驱牛者;有登高的山行客、贩夫走卒;有背薪的樵夫、耕者、锄者;有挑水人、村居者、嬉戏村童;有江上渔父、网者、钓者、船户、舟中对谈的隐士等,人物形态丰富,各自独立又互为照应。画家运用大小、疏密、浓淡、高低起伏变化等手法,使山石、树木、舟楫、烟霞仙胜、村舍凡夫等形象以不同的层次推移递进,以此形成空间结构上的照应,以变化无穷的空间布置来创造清雄奇富的连环胜景,这种鸟瞰式的全景布置,与后世的以简为尚、以表现“萧条淡泊”境界的文人山水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以表现世俗生活场景为主题内容

《湖山平远图》是一幅展示世俗生活场景的宏阔山水画作,画面充满了人们生活的生动趣味,画中人物或“孜孜于稼穑之谋”①,亦或“汲汲于鱼蟹之利”①,世俗村民忙碌且又朴素的日常生活、捕鱼春耕的现实场景进入了山水画,代替了元代隐逸士人空静冷逸心境,恰如其分的人物情节与宁静的山水景色,动静相映,虽平远幽静,但莺飞鱼跃,升平盛世,尤其是渔舟浦溆、长空归雁一起互为生命律动的印证。

从《湖山平远图》所绘水牛耕犁、长空雁阵、嫩芽吐芳、草木呈翠等物象看,画面描绘的是春天播种时节的景色,境界旷达、烟林清广、烟霞仙胜,俨然一副欣欣向荣、引人入胜的春季播种、游趣之美的世俗生活画卷。

从《湖山平远图》所绘江湖宽阔、帆船穿梭、草木繁茂、堤岸溪坡看,应该是表现湖泊水系较多的江南一带风光,也有人认为《湖山平远图》所画景致更像是来自北方河谷、山川及相连的原野景色[2]。但无论如何,学者们普遍认为《湖山平远图》所画景致并非画家长期生活的珠江流域一带风光,由此推断,颜宗的《湖山平远图》并非来自写生。

三、《湖山平远图》的“李郭”风格

“李郭”指北宋初李成与北宋末郭熙,后人常常以“李郭”或者“熙成”连称,以示他们在山水画风格上的继承关系和相似性。

《湖山平远图》在写真状物、平远淡逸之景表现方面,与北宋李成《乔松平远图》《晓岚平远图》、郭熙《树色平远图》《早春图》等作品属同系风格,无论是作品布局、笔墨,还是意境表达都有很多相似之处,烟林清旷、山林薮泽、气象萧疏、枯枝虬曲、萦带曲折、飞流危栈、断桥绝涧、烟云晦明,此平远淡逸之景正是李成画风“平远之色有明有晦”的写照,而蟹爪树、卷云皴更似郭熙《早春图》笔法,从这些画法特征来看,《湖山平远图》承“李郭”风格已无可争议,如图1、图2。

图1 颜宗《湖山平远图》局部

图2 郭熙《树色平远图》

“李郭”风格在北宋为全盛时期,当时画院内外学李成者蔚然成风。李成的山水画在空间布置上以平远险易之景为主,“烟林平远之妙,始自营丘。”[4]现存李成的作品都是“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平远特色。郭熙的山水画继承并发展了李成的画法,1117年宋徽宗在垂拱殿接见郭熙的儿子郭思时说:“至今禁中殿阁尽是卿父画,画得全是李成。”[3]123-127可见李成对郭熙的影响,蟹爪树和卷云皴是郭熙山水画两个最突出的造型特征。元代时,若干重要画家都曾从事与“李郭”风格有关的创作,如棠棣、朱德润、曹知白、盛懋、吴古松、王渊、朱裕、商琦等,他们是“李郭”画派的忠实追随者,特别善画“李郭”式的树石表现,“李郭”风格山水画在他们笔下再次得到盛极一时的发展。

明代时,江浙一带政治经济稳定发展,带动了文学艺术的兴盛,画坛格局形成了以地区和画家集团划分的门派特征,但“李郭”影响犹存。明末詹景凤(1520—1602)《跋饶自然山水家法》中说:“大都学画者,江南派宗董源、巨然,江北则宗李成、郭熙,浙中乃宗李唐、马远、夏圭,此风气之所习,千古不变者也。”[5]由此可知,明代山水画虽派系林立,但均不出此三系。有明一代,习“李郭”者虽不绝于画坛,然并没有形成气候,“李郭”的影响远不及另外两个宗系。

颜宗所处的明前期,仿南宋四家的“院体”山水画风流行,学者往往宗法刘(刘松年)、李(李唐)、马(马远)、夏(夏圭),浓笔重墨,水墨苍劲,雄健、豪迈、刚强、自信。从《湖山平远图》大量“李郭”式符号看,颜宗并未追随南宋“院体”主流画风,而是延续已经式微的“李郭”一脉,“使郭熙一路的风格得到传承。”[2]

细品《湖山平远图》,虽有明显的“李郭”风格,但也并非一味地模仿“李郭”,颜宗画寒林不似李成用笔豪锋颖脱、墨法精微、画风文秀的特征,颜宗用湿笔浓墨较多,苍润淳厚,更接近郭熙的画法,但又非郭熙严谨写实。《湖山平远图》大量点苔与浓墨点叶,更有董源山水画天真浪漫的气息,而疏松的笔意,又有元人意境深远之妙。如果说宋人得李成之质、元人得李成之意,那么颜宗是得李成之趣。明代著名宫廷花鸟画家林良曾从颜宗学画,自称“颜老天趣不可及也!”[1]2“趣”不仅是笔墨和艺术表现,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湖山平远图》反映的是世俗生活场景,有积极乐观欣欣向荣的气息,而没有李成作品平远冷峻空逸之境、元人绘画不食人间烟火的气息,以及院体绘画剑拔弩张的气势;《湖山平远图》更接地气,画法更加浑厚朴素,画家糅合了宋人笔墨、元人意境和个人情感,将宋人严谨写实的笔墨变为元人自然的疏松,赋予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笔墨的理解。

四、《湖山平远图》的艺术成就

《湖山平远图》是一幅表现技法娴熟的作品,而非一般文人画逸笔草草之作,也非精工细刻之功。画中糅合宋元笔意,远山湿笔晕染,中景山峦、坡岸,笔墨轻重不一,表现平林烟霭、缥缈连绵、境域宽阔、无拘束之态;近景山形巍峨,林木苍润,秀媚中见淳厚,蟹爪树、卷云皴造型特征突出;全幅大小浓淡、笔法灵便的苔点,或是茂林、杂草,亦或是矾头、碎石,增加了山石树木的体积感和质感;《湖山平远图》虽有宋人笔墨图式,却无宋人剑拔弩张的气势,又摈弃了元人山水画不食人间烟火的气息,在空间布置和笔墨细节中,表现了人间温暖生活的趣味,如图3。

图3 颜宗《湖山平远图》局部

然而,高居翰认为颜宗的画“完全是折衷之作,揉和了李、郭及马、夏的传统”“很明显,画家在追慕旧法”[6]。言外之意,颜宗山水画创新不足,模仿旧法有余。《湖山平远图》与“李郭”画派的重要传承人王诜《渔村小雪图卷》、郭熙《树色平远图》、许道宁《渔父图》等作品比较,无论在构图上还是在表现技法上都有诸多类似,显然是一脉相承,有明显的宋人风貌。

客观地说,颜宗作为“文学既优,复工于画”[7]的文人身份的画家,其作品既能恪守画理,又能体现文人画的诗意和旨趣,并不像历史上一般文人画逸笔草草之作,已是难得;特别是明前期,岭南广大地区并未形成如江浙一带的画家群和流派,因为不存在以某种风格或者某个地区命名的画家群和门派,广东地区的画家仍然各自为政,各随其好,其创作主要是依据个人兴趣模仿学习他人,因此,作为没有以“团派”和“圈子”集体风格出现在画史上的个体画家,颜宗更多的是追摹与折中[8]。与此同时,“明代山水画,竞尚摹仿,号为名家者,其画要皆有所师法。”[9]250明初期和中期山水画创新不多,多是学习宋元,比如明初院体李刘画派、初中期浙派马夏遗规、中期吴门派,都以继承宋元为主,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颜宗会追随宋元遗风。但颜宗能融北方山水画风于南方画中,画法娴熟、境界旷达,且笔墨、章法、结构皆合乎画理[10]。

五、结语

广东绘画从明初颜宗一直上溯到唐朝末年僖宗时期避乱蜀中的南海画家张询,在长达500余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是一段空白,山水画更是无迹可寻。从明初开始,画家所在地域逐渐向南方偏移,广东绘画较前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宫廷花鸟画家广东南海人林良(约1428-1494)对后世影响很大,颜宗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声誉和影响虽不及林良,但其画作《湖山平远图》堪称国宝。虽然《湖山平远图》还保留着宋元时期山水画的某种图式特征,但不再有宋元山水画的荒寒、清冷、寂静和苍凉,世俗村民的日常捕鱼、春耕点缀于画面,给人其乐融融积极向上的祥和感受。更为可贵的是,《湖山平远图》作为广东现存最早的绘画作品,技法娴熟、布景精到,虽平远幽静,但动静协调,笔墨、章法、结构皆合乎画理,是明初广东山水画发展水平的见证。

猜你喜欢

郭熙湖山李成
怀念李成章教授
宗炳与郭熙“卧游”思想的对比
大树爷爷
杜鹃
湖山温柔
画技高超,皇帝变迷弟
湖山融沧海 一揽天下奇
庄玉庭先负李成蹊
湖山融沧海一揽天下奇
解析郭熙的山水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