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IDS患者背俞穴红外温度比较分析及讨论

2020-07-23李欣悦白增华谷忠悦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俞穴测温脏腑

李欣悦,白增华,谷忠悦

(辽宁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

背俞穴属于特定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左右共十二穴,大体依照脏腑位置高低而上下排列,并分别冠以脏腑之名,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具有调节脏腑功能、振奋人体正气的特殊作用,可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病症。如肝俞可以治疗肝病,除此之外还可以治疗与肝相关的目赤、目视不明、迎风流泪等。如治疗脏腑疾病,《素问·长刺节论》说:“迫藏刺背,背俞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阴病治阳”,即五脏有病大多数选择针刺背俞穴加以治疗。结合《灵枢·卫气》气街学说中关于背俞穴的相关理论:“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之背俞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1]也可以体现背俞穴具有反映患者脏腑功能的特殊作用。背俞穴所属的足太阳膀胱经是十二经脉中循行路径最长、联系脏腑组织最多的经脉,为背俞穴对相应脏腑的主治作用提供了经络学基础[2]。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病死率极高,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与健康,已成为威胁社会发展的重大传染性疾病[3]。我国目前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已由原来的经血液传播逐渐转变为性传播,其中同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4]。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近年来已成为多个国家艾滋病传播的最重要的易感人群,MSM普遍具有多性伴、无保护性行为等高风险性行为、偶然性行为多、HIV抗体检测率低等特征。因此,研究MSM群AIDS患者背俞穴红外温度特异性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实验研究以感染HIV病毒的AIDS患者(48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健康自愿者(25例)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背部红外热成像数据。选取膀胱经第一侧线双侧背俞穴红外温度为研究数据,通过对不同健康状态下患者红外热成像数据进行背俞穴穴位定点红外特征进行比较,对比背俞穴红外特异性与艾滋病患者临床特异性表现的内在相关性,探讨艾滋病患者背俞穴反映其病症的相关特征。为背俞穴体表红外温度与疾病临床特征表现相关的学说,提出新的生物医学证据,拓展经络腧穴应用的领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项目48名受试者来源于NGO组织(辽宁省沈阳市爱的援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选取男男性行为(MSM)HIV感染患者,年龄在18周岁及以上。25名健康自愿者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的男性(排除现阶段患有疾病者),且均无发热以及皮肤感染症状。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疾病组根据2018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及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发布的《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进行诊断。疾病组纳入标准为年龄在18~60岁,现场采集血样8 mL,采用蛋白印迹试验(West blot,WB)确认HIV病毒感染,且为MSM人群的HIV感染者,符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5]HIV感染诊断标准;无心脑血管、肺、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疾病,无皮肤感染,无药物中毒、酗酒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无法理解、遵照试验指示的情况。每位参加试验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1.3.1 红外成像采集方法 使用ATIR-M301医用红外热成像仪,在室温恒定于25 ℃,湿度60%,关闭门窗,防止空气流通的条件下,令受试者宽衣解带,静止休息15 min后,取站立位,双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背向镜头,双上肢外展45°,掌心向前,五指伸直,拍摄背面全身图1张。

1.3.2 膀胱经第一侧线内背俞穴测温点选取方法 参照正常人体形态学设置体表投影,以覆盖双侧膀胱经第一侧线为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234 62006)《腧穴与定位》中的穴位定位为标准,确认定位后正中线旁开1.5寸,第1胸椎棘突下(大杼)至第4骶后孔(白环俞),见图1。

1.3.3 红外温度分析方法 采用实验仪器自带的计算机分析系统,在红外成像分析系统温宽12.8、温窗调节设为自动工作状态下,采用点测温方法检测双侧测温点和左右腋下体表红外温度,计算每个测温点的相对温度(穴位温度/大椎温度),以相对温度为指标分别进行组内双侧同名测温点配对t检验,组间同侧同名测温点独立样本t检验,探索膀胱经第一侧线背俞穴体表红外温度变化规律,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同名测温点相对温度,进行非参数检验法对照分析,探讨经穴体表红外温度变化反应病症的效应(特异性)。

1.3.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均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均值比较采用非参数Wilcoxon 符号秩检验,组间均值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统计检验结果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为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为无统计学意义。

图1 红外热成像采集及穴位温度测量示意图

2 结果

2.1 红外温度统计结果显示

全部40个测温点中,双侧L3~S2之间的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6个测温点红外温度表现为疾病组>对照组,其他测温点均为疾病组<对照组(见图2、图3)。

2.2 红外温度特异性

均值独立样本t检验据有统计学意义的测温点共18个:双侧心俞、督俞、肝俞、中膂俞、白环俞和右侧的风门、厥阴俞、膈俞,疾病组<对照组,P<0.05;双侧大肠俞、关元俞,右侧小肠俞,疾病组>对照组,P<0.05(见表1、图2、图3)。

表1 背俞穴对照组与疾病组t检验结果

注:▲疾病组<对照组P<0.05;△疾病组>对照组P<0.05。

注:▲疾病组<对照组P<0.05;△疾病组>对照组P<0.05。

3 讨论

本实验研究显示,MSM人群HIV感染患者双侧心俞、督俞、肝俞、大肠俞、关元俞、中膂俞、白环俞以及右侧风门、厥阴俞、膈俞、小肠俞P<0.05,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大肠俞、关元俞P<0.001有极其显著统计学差异。根据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对艾滋病的认识,现对实验结果分析探讨如下。

3.1 大肠俞红外温度的分析

MSM人群由于特殊的性行为方式——无保护肛交,肛管直肠内其表层组织细胞分泌黏液较少且呈碱性,肛交过程中由于肛管表层发生机械性摩擦,极易引发肛周或直肠处的破损,进而造成各种病原微生物侵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HIV感染的机会[6-7]。HIV感染机体后,80%的HIV病毒存在于机体淋巴细胞最丰富的地方——肠道,因为HIV感染首先在肠道,其作为HIV病毒的储存池,是HIV侵入机体后长期的生存场所。由于肠道微生物构成的多样性、微生物移位等对HIV/AIDS患者都具有很大影响,机体感染HIV后可出现肠道免疫屏障的破坏,肠道微环境的稳态失衡,进而导致腹泻是HIV/AIDS患者的常见并发症[8]。

近部选穴是穴位局部治疗作用的体现,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大肠俞多用于治疗与大肠有关的疾病,当病毒大量宿主在肠道内时,故此处皮肤处的物理变化更加显著,即反映病症的特异性更强。

3.2 关元俞的红外温度分析

HIV/AIDS患者多数表现为免疫缺陷的状态,而腹泻则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艾滋病相关性腹泻与普通的腹泻最大区别在于其多以脏腑功能失调为主,病变涉及肝、脾、肾等多个脏腑,病情复杂,而且长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根据艾滋病腹泻具有脾肾亏虚的特点,尹勇等采用针刺结合艾灸治疗23 例乌干达HIV/AIDS病人,选用培元养精的关元穴、命门穴可明显改善病人的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腹泻等症状。因此,关元穴可作为艾灸治疗腹泻的基本穴位。《难经》概括性地阐明了俞募穴的治病机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9]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背为阳,腹为阴,腑属阳,脏属阴。《难经·六十七难》曰:“故令募在阴,俞在阳。”《难经本义》曰:“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俞募穴不仅是五脏六腑之气聚结、转输枢纽,还是内病邪出入的门户[10]。而背俞穴中关元俞,作为关元穴所对应的背俞穴,同样具有治疗相关脏腑疾病以及改善腹泻、培补元气、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本实验中MSM人群HIV/AIDS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背俞穴红外温度的差异,体现了背俞穴具有反映脏腑病症的特异性,为大肠俞、关元俞作为HIV/AIDS患者临床诊疗常用的特定穴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本研究主要内容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所印证,与HIV病毒感染主要病理变化相关的背俞穴红外特征,探索艾滋病不同阶段下的红外敏感经穴。这一成果构成针灸,或其他非侵入性穴位治疗方案的基本内容。由于针灸或非侵入性穴位治疗技术不会增加人体免疫系统的其他负担,适合AIDS患者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推广应用。另外,针灸或穴位治疗,操作技术简单、方便,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应用推广。而穴位非侵入治疗具有适合个体院外治疗的特点,在节省医疗资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膀胱经背俞穴的红外特征反映艾滋病患者脏腑功能变化的研究成果,对采用中医外治法解决艾滋病临床治疗的医学难题,具有重要的应用、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俞穴测温脏腑
拔罐治疗脂肪肝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硬线测温探头在离心式压缩机组的应用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变压器光纤测温探头的安装固定
基于DS18B20的单片机测温系统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耳尖结合背俞穴针刺放血治疗粉刺肺经风热证32例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
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之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