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

2020-07-23

关键词:产教用人单位应用型

李 鹤

(大连财经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信息管理时代已经逐渐转变为数据管理时代。社会各领域对具有创新精神、互联网思维、数据分析与管理技术应用能力、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数据分析与管理人才需求日益迫切。但是,现阶段大部分高校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与行业优秀企业的深度交流、合作,导致培养出来毕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无法匹配当前时代背景下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力,进而影响了信管专业的招生情况和专业发展进程。由此可见,在国家倡导的产教融合背景下,对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是大势所趋。

1 信管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通过线上、线下调研情况分析和多年信管专业教学与管理工作积累,现将问题总结如下:

(1)在信管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产教融合理念贯彻得不够深入,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优势不聚焦,使得信管专业培养出来毕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无法和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实现无缝衔接。

(2)课程体系主要由高校专业教师制定,缺少对企业需求的深度调研与研讨,课程内容落后社会实践;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过程依然是面对面的方式,以教师现场授课为主,学生不能灵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教学过程缺少反馈环节;考核机制以校内考试为主,形式单一、落后,不能如实反馈学生的综合水平。

(3)师资培训体系尚不健全,信管专业教师缺乏行业企业一线挂职锻炼机会和校企合作的横向课题或项目研究,大部分专业教师缺少实践从业经验。

(4)缺乏校内外实践实训平台和行业企业实际案例、真实数据,侧重理论教学,对实践实训教学环节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充分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行锻炼、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

(5)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实训与孵化平台,缺少对于信管专业教师双创能力的培养和交流,尚未完全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信管专业教育的融会贯通。

(6)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教育仅限于全校统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通用的就业教育由于缺少行业企业导师的参与,导致信管专业学生在就业教育方面缺乏专业性指导与职业素养的锻炼与培养,使得信管专业毕业生缺乏就业自信心和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2 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2.1 国家政策促进信管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国家发布的信管专业建设标准,信管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能够及时洞察本专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对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方法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敏感性,可以通过IT相关的工具、方法和手段,综合利用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与维护工作,掌握数据分析和信息管理的工具与方法,从而为管理和决策工作提供技术支持[1]。

此外,国家于2017年12月19日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由意见可见,通过进一步推动、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有利于实现高校教育及其人才培养同产业需求和创新创业机制的有效衔接,对实现人才供给侧改革至关重要,有利于在当前新环境下全面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进而为推动社会各产业的经济转型与升级、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赋能[2]。

2.2 高校人才培养困境需要信管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校教育往往落后于业内实践,大部分信管专业教师是“从校门到校门”,缺少在企业一线岗位工作的经验。信管专业受到专业背景的影响,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对于“互联网+”、大数据思维和技术等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侧重于理论教学,缺少与实际业务领域的有机融合和实践,加之学校缺乏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的真实案例与准确、有效、长期、稳定的数据资源,在实践教学环节也不能充分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在师资团队建设上,对于信管专业教师的培训支持力度不足,缺少企业挂职锻炼与实践的经历。由此可见,现阶段信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团队建设等方面,已不能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对信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具有“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与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程,高校急需行业领域内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力量的注入,基于产教融合方式办学,实现信管专业向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人才需求方向转型[3]。

2.3 就业形势推进信管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传统信管专业学生并没有较大的就业竞争力和优势,很多学生不能找到适合本专业的工作,导致信管专业招生比较困难。很多信管专业毕业生,毕业就失业,或者放弃本专业工作,转向其他专业的就业领域。就业决定招生,就业难的现象限制了信管专业的进一步发展。业内普遍认可已经从IT向DT时代转换,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机遇和挑战并存。鉴于此,信管专业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如何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契机,发挥信管专业复合型专业的优势,基于产教融合方式,进行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研究与实践是势在必行的。

3 产教融合背景下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3.1 明确用人单位对信管专业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和学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为切实了解用人单位对信管专业毕业生必备职业能力、素养的要求和学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高信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职业发展能力,项目组成员对IT行业从业人员进行线上问卷调查,总共发放线上调查问卷658份,回收有效问卷共计613份[4-5]。另外,针对现在主流的招聘网站包括前程无忧、51job、拉勾网、智联招聘等对信管相关专业招聘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总共获取有效数据4859条。通过对调查问卷反馈结果和招聘信息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可见,用人单位对信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需求,如图1所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如图2所示。

图1 用人单位对信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需求Figure 1 Employers′demand for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graduates majoring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图2 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Figure 2 Major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graduates in the process of job hunting

此外,从调研数据分析结果可见,现阶段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在招聘市场上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在岗位地区分布方面,全国各地对信管专业人才均有一定需求,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沿海城市较为突出。在公司招聘学历要求分布上,信管人才中,对本科要求的需求量达40.08%,可见在全国各省范围内企业对本科学历信管人才有一定需求。在本科学历人才招聘公司类,在对本科学历所培养的信管人才有需求的公司类型多种多样,但对本科信管人才具有相对较高需求公司类型为计算机软件、互联网公司。在本科学历各地区经验与薪资情况方面,对本科学历要求不同地区岗位按经验划分不同区间,各省中随着经验的增加,工资起薪平均值、中值均逐渐上升,即在各省中随各经验阶段区间依次递增,工资起薪水平且斜率相近。在公司招聘热门技能情况方面,在岗位职责中,信息系统出现1804次,开发出现853次,ERP 出现377次,数据库出现400次等,可见,用人单位普遍对信息系统、开发、数据库、ERP、安全等相关技术人才有所需求。

3.2 产教融合背景下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框架

本研究在明确用人单位对信管专业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和学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紧跟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遵照教育科学、学科专业发展及学生身心和认知发展规律,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供给侧改革,通过产教融合方式,创新性的构建了“产、教、研、训、创、就”全方位、一体化的信管专业“互联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能力体系,搭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如图3所示,以期为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解决信管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图3 产教融合背景下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框架Figure 3 Framework of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产教融合背景下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框架涵盖了时间、空间和内容三个维度。在时间维度上,从大一到大四,创建“宽、专、融”渐进式的教学内容体系和“PDCAF”循环式闭环教学管理模式;在空间维度上,搭建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立体教学环境;在内容维度上,围绕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体系要求,在“产、教、研、训、创、就”六个方面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3.3 产教融合背景下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与方法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模式、师资团队建设、实践实训教学、双创教育和就业教育等几个方面。本项目针对用人单位对信管专业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和学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依托产教融合背景下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以大连财经学院信管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近五年时间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经验、教训的积累,总结出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与方法,具体如下:

3.3.1“产”:基于产教融合方式校企协同办学和CDIO的工程化教育模式明确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必须要建立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因此应该鼓励信管专业教师到行业优秀企业和兄弟院校走访、调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深度交流,形成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通过经验交流、文献资料研究、案例分析等方式,积极进行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逐渐形成基于产教融合育人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按照CDIO 系统化的大纲和12条标准及需求调研阶段数据分析的结果,基于OBE 理念,确定了培养突出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特色与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切实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互联网思维、数据分析与管理技术应用能力、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能力的,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6],并制定了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和CDIO标准的人才培养能力体系,具体包括跨界融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等。

3.3.2“教”:创建“宽、专、融”渐进式的教学内容体系和“PDCAF”循环式闭环教学管理模式

通过调研分析结果,在明确用人单位对信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需求和用人单位对信管专业毕业生招聘的热门专业技能基础上,采用产教融合、高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协作共建课程的模式,基于宽度和深度兼顾的教学设计原则,搭建“宽”(通识型课程)、“专”(专业技术型课程)、“融”(交叉型课程)、渐进式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通过模块化、多学科交叉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跨界融合能力[7];在教学方式、手段上,通过慕课、精品课和企业线上教学平台等在线课程资源,实现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立体式教学环境,学生可自由、灵活的选择学习内容与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学生学习、就业情况和企业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等教学反馈信息,不断调整信管专业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在“PDCA”戴明环的基础上,增加了反馈环节,形成了具有反馈机制的“PDCAF”循环式闭环教学管理模式,如表2所示,使教学体系能够紧跟时代发展需求;在学生考核方式上,不再以单一的校内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是将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参加比赛获奖情况、创新创业情况、实习就业情况等进行加权求和,这样才能合理、有效地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此外,还会依据学生考核反馈数据,完善今后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下一循环的教学工作提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与意见。

3.3.3“研”:形成了校企双选互聘的教学科研团队和师资培训体系,鼓励进行跨专业背景、跨领域的课题研究

通过与行业优秀企业的深度合作与交流,采用校企双选互聘的方式与“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聘任行业领域的技术专家、IT企业高管或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作为信管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或实践课程教师,到学校进行讲座、沙龙、教学研讨、集中授课等活动,为高校的信管专业教师提供与业内人士学习、交流和研讨的机会,同时选派我校优秀教师到行业优秀企业一线岗位挂职锻炼[8],有利于形成专职教师和企业实践教师相结合的横向教学科研团队;定期组织校企教师进行交流、培训活动和横向课题研讨,从而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师资培训体系。

表1 “宽、专、融”课程体系Table 1 "Wide,special and integrated"curriculum system

表2 “PDCAF”循环式闭环教学管理模式Table 2 PDCAF circular closed-loop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l

3.3.4“训”:搭建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实训平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应用技能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实训平台。在实践教学环节,聘请企业实践课教师进行实训环节的授课,通过合作企业提供的行业真实案例和实际运营数据,进行案例分析和项目开发与管理实践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精神与“互联网+”跨界融合能力,从而使实训内容紧跟行业领域前沿,解决高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

3.3.5“创”: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信管专业教学有机融合

依托信管专业师资团队和企业实践教师资源,可以建立创新创业类实践中心,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的仿真平台,鼓励师生基于产教融合方式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大学生创业项目及创业项目的孵化,通过比赛提高师生教育教学积极性,依托产教融合和第一、第二课堂的协同,做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3.3.6“就”:培养学生满足社会需求的就业能力

就业率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艰巨任务。很多高校就业教育主要由一门就业指导类公共课完成,这种通用性就业指导课程缺乏专业针对性。尤其对于技术性、实践性能力要求较高的信管专业,公共的就业指导类课程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从调研数据可见,学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也正好反映了高校传统就业教育的弊端。因此,信管专业就业能力的培养和就业课程的设置应该采用产教融合的方式,通过邀请企业高管到学校进行讲座、座谈、模拟或参与企业招聘过程等方式,让高校师生真正了解当下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了解业内技术发展前沿和发展趋势,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在专业教学和实践环节中,按需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此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企业进行认知实训,或到合作企业参加岗位实习与业务实践,通过校企协同育人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而提高信管专业学生的就业自信心与就业竞争力。

3.4 产教融合背景下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的应用成效

笔者系项目负责人和大连财经学院信息管理系主任,一直致力于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工作,本项目也是在前期信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积累、迭代和完善的结果。为了验证项目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实践应用效果,从2018年开始,项目组成员将阶段性研究成果逐渐应用到了大连财经学院信管专业教学改革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中心的建设与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信管专业与多家行业优秀企业确定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聘请16名行业领域的技术专家、IT企业高管或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作为信管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或实践课程教师实践课教师,基于产教融合方式进行了第六届教学改革研讨工作,明确了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加聚焦于用人单位对于信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和专业技能,突出了复合型专业特色,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通过企业实践课教师参与教学研讨、讲座、实践实训授课、就业指导和模拟招聘等方式,为信管师生提供了与企业学习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师生对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的认知,通过企业真实案例和数据资源的实训,锻炼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形成了专职和企业实践教师相结合的横向教学科研团队,教学成果获得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和多项省级教改项目立项;建设了“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和筑梦互联网科技孵化中心,通过企业实践教师和本专业教师的联合指导,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业项目立项近十项;信管专业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项专业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近20余项;信管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职业竞争力得到了全面的锻炼与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也显著提高,就业率稳步提升,部分学生尤其是实践中心学生实现了高质量就业,被IBM、京东等知名企业录用,毕业生也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此外,还成功孵化了两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注册了公司。这些成绩的取得,验证了项目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有效性,具有实践指导与推广价值。

通过本项目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基于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借助行业企业的优势资源,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信管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明确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具体路径和方案。与此同时,通过产教融合模式,有利于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完善高校教育的多元化办学模式,通过深化校企长期合作,解决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困境,推进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进程。

猜你喜欢

产教用人单位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