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速脉搏波速度技术评价维生素D缺乏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

2020-07-23刘安宁李玉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脉搏亚组收缩压

刘安宁,刘 晗,李玉宏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辽宁 锦州 121001)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发病率增长速度惊人[1],已成为全球重要卫生保健问题。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是T2DM的主要并发症,也是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2]。维生素D缺乏在T2DM患者中普遍存在,且与其心血管病发生率和致死率相关[1],在未发生心血管事件及颈动脉硬化之前判断维生素D缺乏是否对颈动脉硬化产生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极速脉搏波速度(ultrafast pulse wave velocity, UFPWV)技术可在出现颈动脉明显硬化样改变之前预测颈动脉硬化趋势[3-5]。本研究以UFPWV技术检测维生素D缺乏对T2DM患者颈动脉弹性变化的影响,观察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6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20例T2DM患者,均符合 WHO(1999年)T2DM诊断标准[6]。排除标准:①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1.0 mm]或斑块形成(IMT≥1.5 mm)[7];②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肿瘤、自身免疫性及内分泌性疾病;③骨质疏松及其他骨代谢疾病及近期服用任何能影响体内25(OH)D3含量的药物;④UFPWV采集失败。最终T2DM组纳入92例颈动脉结构尚未发生改变者,男56例,女36例,年龄15~66岁,平均(44.8±11.5)岁;根据是否存在维生素D缺乏将其分为维生素D缺乏亚组(64例)和维生素D非缺乏亚组(28例)[8]。另据2019年12月法国声科E超组织的中国汉族成年人彩色UFPWV正常值多中心研究组编撰的《超声极速成像彩色脉搏波传导速度(UFPWV)检查手册》标准,以1 544名脉搏波速度正常的健康成人为对照组,男581名,女963名。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法国声科Supersonic Aixplorer超声诊断仪(内置UFPWV),切换探头为SL10-2,频率6~9 MHz,选取Carotid条件。嘱受检者去枕或头低平卧,微上抬下颌,充分暴露颈部,将探头置于颈总动脉远端距球部分叉处约1~2 cm处,取颈总动脉长轴平行最大切面,显示清晰管壁内膜(尤其前壁内膜)后,嘱受检者屏气,待图像稳定时点击PWV按钮,等待Acquiring和Processing图像;获取图像后调节二维增益及取样框,使追踪曲线与血管壁吻合,系统自动获得PWV-BS、PWV-ES及其标准差(Δ±),以△±≤20%视为测值可信(图1)。对每侧颈总动脉至少测量3次,取平均值;若测值不符合上述标准则予以剔除。由2名超声科高年资主治医师完成以上操作。

图1 UFPWV测量 A.正常人(女,35岁)UFPWV值; B.维生素D非缺乏T2DM患者(男,49岁)UFPWV值; C.维生素D缺乏T2DM患者(女,62岁)UFPWV值 (图中红色框所示为PWV-BS、PWV-ES及其Δ±)

1.3 重复性检验 随机选取30例T2DM组患者,由2名医师分别测量PWV-BS和PWV-ES,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efficient, ICC)评价观察者内及研究者间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或一致性,ICC>0.75为一致性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和State 15统计分析软件。用±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tate软件对T2DM组与正常对照组、维生素D缺乏亚组与非缺乏亚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PWV-BS、PWV-ES影响因素筛选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比较 T2DM组中,维生素D缺乏亚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及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水平均高于非缺乏亚组(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水平低于非缺乏亚组(P<0.05),而2亚组年龄、性别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维生素D缺乏与非缺乏T2DM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比较(±s)

表1 维生素D缺乏与非缺乏T2DM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比较(±s)

组别年龄(岁)男/女 BMI(kg/m2)FPG(mmol/L)收缩压(mmHg)维生素D缺乏亚组(n=64)44.4±12.240/2427.38±3.0114.84±4.15133.52±12.63维生素D非缺乏亚组(n=28)45.8±9.516/1225.52±3.279.27±2.80125.36±9.41t/χ2值0.530.24-2.64-6.48-3.06P值0.600.630.01<0.01<0.01组别舒张压(mmHg)TC(mmol/L)TG(mmol/L)HDL-C(mmol/L)LDL-C(mmol/L)维生素D缺乏亚组(n=64)90.97±12.455.52±0.992.71±2.000.99±0.292.85±0.82维生素D非缺乏亚组(n=28)82.61±10.994.82±0.721.84±1.101.35±0.303.10±0.69t/χ2值-3.07-3.35-2.155.361.42P值<0.01<0.010.03<0.010.16

2.2 PWV-BS、PWV-ES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组PWV-BS、PWV-ES均明显增高(P均<0.01),见表2。T2DM组中,维生素D缺乏亚组PWV-BS和PWV-ES均高于非缺乏亚组(P均<0.01),见表3。

表3 维生素D缺乏与非缺乏T2DM患者PWV-BE、PWV-ES比较(m/s, ±s)

表3 维生素D缺乏与非缺乏T2DM患者PWV-BE、PWV-ES比较(m/s, ±s)

组别PWV-BSPWV-ES维生素D缺乏亚组(n=64)7.30±1.1710.75±1.77维生素D非缺乏亚组(n=28)6.15±0.638.79±1.21t值-4.88-5.33P值<0.01<0.01

表2 T2DM组与正常对照组PWV-BE、PWV-ES比较(m/s,±s)

表2 T2DM组与正常对照组PWV-BE、PWV-ES比较(m/s,±s)

组别PWV-BSPWV-EST2DM组(n=92)6.96±1.1610.16±1.86正常对照组 (n=1 544)5.46±1.127.02±1.79t值-12.45-16.31P值<0.01<0.01

2.3 相关性分析 T2DM组PWV-BS、PWV-ES均与年龄、BMI、FPG、收缩压、舒张压及TC呈正相关(P均<0.05),与HDL-C、25(OH)D3呈负相关(P<0.05),而与LDL-C、TG无明显相关(P均>0.05)。见表4。

表4 T2DM患者PWV-BS和PWV-ES与各因素相关性分析(n=92)

2.4 多元线性 逐步回归分析分别以PWV-BS、PWV-ES为因变量,以年龄、BMI、FPG、TC、HDL-C、LDL-C、TG、25(OH)D3为自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收缩压、年龄、TC及HDL-C均为PWV-BS的影响因素(P均<0.05),收缩压、FPG、年龄、25(OH)D3和TC则是PWV-ES的影响因素(P均<0.05)。见表5。

表5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n=92)

2.5 重复性检验 重复性检验显示各组数据比较ICC值均>0.75(P<0.001),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测量的一致性均好。见表6。

表6 UFPWV技术测量PWV-BS、PWV-ES一致性检验

3 讨论

T2DM是ASCVD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动脉壁增厚(形态学)和血管硬化(功能)变化。颈动脉IMT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最广泛的指标,但仅反映动脉壁形态变化[9],即不可逆性改变,而早期糖尿病患者在此之前血管功能已发生变化[10]。

通过2个部位之间的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评估颈动脉僵硬度[11]是能够早期发现并诊断外周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方法[12],PWV越快,动脉壁僵硬度越高,顺应性越差,但现有测量过程均较为复杂,且不能准确反映局部血管状态。最近研究[13]认为以超快成像测量局部动脉脉搏波可全面体现动脉弹性功能。UFPWV技术可有效评估颈动脉僵硬度,被推荐为临床检测早期动脉异常的新方法[3-4]。

临床一般通过检测25-羟维生素D3[25(OH)D3]浓度来评估维生素D水平,25(OH)D3<20 ng/ml定义为维生素D缺乏[8]。本研究发现T2DM组中维生素D缺乏亚组PWV-BS、PWV-ES均高于非缺乏亚组,而BMI、FPG、收缩压、舒张压及TC均非缺乏亚组,符合MARTINS等[14]对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高血压、超重、高TG血症等重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的结论。MANDARINO等[15]观察到维生素D缺乏症患者中肥胖、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糖尿病患病率较高。本研究还发现维生素D缺乏亚组HDL-C水平低于非缺乏亚组,符合MONTEIRO JNIOR等[16]25(OH)D3和HDL-C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的结论,推测T2DM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可能直接影响颈动脉僵硬度,导致PWV传导速度加快,并可能通过影响血压、血糖、血脂而间接导致颈动脉弹性减低。

本研究发现25(OH)D3是PWV-ES的保护因素,而FPG、收缩压、年龄、TC则为PWV-BS、PWV-ES的危险因素。PAN等[9,17]认为颈动脉IMT正常时,UFPWV技术可早期检测T2DM患者颈动脉功能,且PWV-ES是更适用于定量评估其颈动脉功能变化,故有理由认为维生素D可能是T2DM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保护因素。作为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1,25-二羟基维生素D3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而直接参与广泛调节心血管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而心血管系统所有主要细胞类型中均存在维生素D受体,特别是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者如动脉壁细胞(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和免疫细胞[18-20]。维生素D缺乏将引发一系列血管壁慢性炎症反应,使血管壁僵硬度增加,继而导致PWV加快。因此,维生素D不仅影响T2DM患者颈动脉弹性,还是颈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推测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传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有关。

综上,维生素D可能是T2DM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维生素D缺乏与T2DM患者颈动脉僵硬度直接相关。应常规监测T2DM患者维生素D水平,必要时及时补充,或可对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到延缓作用。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多数患者正在服用抗高血压和/或抗高血脂药物,不能排除药物对颈动脉特性影响的可能,尚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

猜你喜欢

脉搏亚组收缩压
不同煎煮方法及时间对炮附子配伍大黄治疗阳虚型便秘的效果及对心脏的影响
血浆Lp-PLA 2水平评估冠心病患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核团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
用心感受狗狗的脉搏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光电式脉搏波检测系统的研究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沈安娜:按住蒋介石脉搏的谍战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