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吸附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2020-07-23顾静
顾静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累及邻近关节为主的炎症性、多系统免疫性疾病,目前医学界就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未达成统一共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种类日益增多,但在实际应用中受药物副作用因素影响,疗效有限,其中接受1种或2种抗风湿病药物治疗半年后病情仍无变化,或合并结核、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间质性肺炎而无法耐受药物治疗的病例被称作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当前采用免疫吸附疗法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毒副反应轻微。为了探讨更加高效、合理的治疗方案,本文就免疫吸附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42例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1];②合并结核、感染、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或使用单个或两种联用的抗风湿病药物连续治疗半年后仍无应答;③患者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②药物过敏;③消化性溃疡史;④消化道出血;⑤合并其他免疫系统疾病;⑥精神病;⑦肿瘤;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中男14例,女28例;年龄31~57岁,平均年龄(40.21±6.38)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6.58±1.48)年。患者均获知情权。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予以患者阿伦膦酸钠片[万特制药(海南)有限公司]治疗,70 mg/周,口服;甲氨蝶呤片(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初始剂量10 mg/周,2周内调至15 mg/周;青霉胺片(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初始剂量0.125 g/d,可增加0.125 g/周,最高不超过0.375 g/d。在此基础上,采用免疫吸附疗法治疗,借助人工肝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利用体外循环法分离血浆,经免疫吸附分离血浆,再采用血浆成分吸附器高选择性吸附血浆内的免疫复合物和类风湿因子,去除病理成分后再将血液回输至循环内,每人每次吸附血浆3000~5000 ml,治疗间隔时间7 d,间隙期予以患者醋酸泼尼松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30 mg,口服,1次/d,症状得到控制后减小用药量,维持剂量10 mg/d,逐渐使用非甾体类药物治疗。免疫吸附治疗2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统计治疗前后的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情况,满分10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感越剧烈;采用28个关节肿痛活动度(DAS28)评分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DAS28=压痛关节数×0.56+肿胀关节数×0.28+In(ESR)×1.08×0.7+0.16,关节包括双肘、双肩、双手掌指关节、双腕、双膝关节、双手近端指间关节,疾病活动度高:DAS28评分>5.1分;中度活动:3.2分<DAS28评分≤5.1分;疾病活动度低:DAS28评分≤3.2分[2]。②治疗前后患者空腹经肘静脉采血,测定患者的血清CRP、B、ESR、IgA、IgM、IgG,由上海酶联生物公司提供检测试剂。③疗效:统计治疗后达到美国风湿病学学会(ACR20/50/70)推荐的核心标准的比例,ACR 20标准如下,即患者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均>20%,且下述五项指标中不少于三项获取了>20%的改善,a.ESR或CRP;b.患者健康评定量表(HAQ);c.医生评估疾病总体状况VAS;d.患者评估疾病总体状况VAS;e.疼痛评估。ACR50、ACR70的评价方法同ACR20,定义为至少获得了>50%、70%的改善[3]。④不良反应包括输液反应,口腔溃疡,肝功能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治疗后,患者的肿胀关节数少于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治疗前,晨僵时间短于治疗前,DAS28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生化指标 治疗后,患者的B、ESR、CRP、IgA、IgM、IgG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42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
表1 42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表2 42例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表2 42例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2.3 疗效 治疗后,ACR 20为38例(90.48%),ACR 50为29例(69.05%),ACR 70为16例(38.10%)。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2/42),其中1例输液反应,1例口腔溃疡,无肝功能异常发生。
3 讨论
临床中类风湿关节炎发生与患者个体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关联密切,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部关节红肿、僵硬、疼痛等症状,可累及双腕、双肘等多个关节,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运动障碍情况,部分重症患者可累及心、肝、肾等重要组织器官,甚至造成截瘫,因此有必要研究治疗患者的有效方法,控制病情进展[4,5]。现阶段,使用抗类风湿病药物治疗患者是常用的手段,但疾病缓解效果欠佳。临床中采用免疫吸附疗法治疗患者可缓解患者病情,降低疾病活动状态,明显改善患者晨僵、关节肿痛、疼痛症状,对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重要意义[6,7]。
结合本次实践结果发现,治疗后,患者的肿胀关节数少于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治疗前,晨僵时间短于治疗前,DAS28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免疫吸附疗法治疗患者可显著改善临床体征及症状,减轻患者病情。研究后发现,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机体中广泛分布着大量类风湿因子等抗体、细胞因子、酮的化合物等免疫炎症相关的致病因子。而免疫吸附疗法可通过双重血浆置换,吸附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炎症介质,清除血清炎症因子。且免疫吸附治疗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特异性,通过使用聚丙烯树脂做成的吸附柱,利用苯丙氨,能够在疏水亲和力的作用下有效吸附免疫球蛋白,对类风湿因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有效控制患者免疫炎症,减轻患者的体征及症状,患者反映较好。本文中治疗后患者的IgG、IgM、IgA、CRP、B、ESR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免疫吸附疗法治疗患者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相关生化指标水平恢复。患者经过治疗后,ACR 70为38.10%,ACR 50为69.05%,ACR 20为90.48%,表明大多数患者经过免疫吸附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疗效明显。分析后可知,免疫吸附治疗的关键在于利用血浆成分吸附器具有的高度特异、选择特性,在物质间具有的物理、化学亲和性结合作用下,在吸附器的聚乙烯乙醇膜表层配置凝胶,并在凝胶上固定苯丙氨酸、色氨酸,从而有效吸附血浆内的致病物质,具有生化指标降幅明显、起效快、无副作用的优点,在多种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均获得了满意效果。
采用免疫吸附疗法治疗患者能够有效降低ESR、CRP水平,降低VAS评分、肿胀关节数和DAS 28评分,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全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及时对症处理后,未影响患者免疫吸附治疗,可有效保障治疗安全性。本文中患者在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仅发生口腔溃疡1例,输液反应1例,发生率为4.76%,安全性可靠。研究后发现,免疫吸附作为一种物理疗法,在治疗期间并不会破坏血细胞,引发白蛋白等有益成分丢失,避免了补液操作,安全性较高。此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免疫吸附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血浆成分吸附器、分离器、导管等用品应避免重复使用,防控血源传染病传播。但这也增加了免疫吸附治疗的价格,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因此在临床中还应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家庭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对于接受免疫吸附治疗的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宜做好血压、肝素化监测,及时调整吸附机治疗参数,还应注重安抚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促使患者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给予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吸附治疗能够有效调节生化指标水平,改善关节疼痛、晨僵、肿胀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减轻患者病情,应用效果明显,安全性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