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华山·金垂体”
2020-07-23郭潇雅
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这是我国垂体瘤治疗领域的一块金子招牌,同样也是上海华山医院在学科建设中打造的又一成熟品牌。
“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高水平垂体瘤研究中心,多学科交叉融合,堪称完美,可作为业界学习的典范。”国际知名垂体瘤专家、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MGH)神经内分泌中心主任Karen K. Miller教授和韩国内分泌协会主席Eun Jig Lee教授说道。
“除了惊叹之外,就是羡慕。每一处都蕴含着华山团队的理念和智慧。”中国垂体瘤协作组原组长、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任直教授感言。
“这个国际首创的垂体瘤多学科融合病房诊疗模式值得推广,从这里看到了未来上海医疗界疾病诊疗的新模式。”上海团市委副书记、青联主席刘伟和青联医药界主任付晨说道。
获得国内外业界同行高度评价的,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以下简称“华山医院”)于2018年12月启用的“华山·金垂体”多学科融合病房。作为国际上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垂体瘤多学科诊疗融合病房,近一年来,“华山·金垂体”病房不断创造佳绩,垂体瘤手术后的内分泌缓解率>90%、手术并发症<1%、死亡率为0,患者满意率100%。就连世界神经外科联盟主席Laws教授和国际垂体瘤外科医师协会主席Nelson教授也为其点赞。
近日,《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走进“华山·金垂体”病房,该病房“设计师”、华山医院西院副院长赵曜向记者讲述了该病房的独特之处。
“三金”命名金垂体
华山医院在垂体疾病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神经外科奠基者史玉泉、朱祯卿、蒋大介和杨德泰教授在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开始垂体瘤诊治工作。同期,中国内分泌学奠基者之一的华山医院钟学礼教授带队开展下丘脑垂体疾病诊治的研究。华山医院成为国内最早开展垂体瘤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的单位之一。
100%
垂体瘤手术后的内分泌缓解率>90%,手术并发症<1%,0死亡率,患者满意率100%。
上世纪90年代,在神经外科主任周良辅院士的支持下,医院成立垂体瘤亚专科,全面开展涵盖垂体瘤所有亚型的各类垂体瘤手术和伽玛刀治疗,特别是“显微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微创手术的开展和广泛应用,使90%的垂体瘤经此术式获得完全切除。同时分泌科在下丘脑垂体疾病的内分泌功能评估和重建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从而使神经外科和内分泌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合作不断增强,让华山医院的垂体瘤诊治领先全国、闻名业内。
近10年来,在华山医院副院长毛颖教授的倡导下,神经外科围绕“下丘脑-垂体”疾病,深入开展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组建了多学科融合的垂体瘤一站式综合诊疗新体系,实现了各项诊疗技术之间的无缝对接,使垂体瘤以及功能性垂体瘤的综合疗效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研究成果被纳入国际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特别是赵曜建立了逾万例的垂体瘤临床资料大数据库和生物大样本库,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若干具有重要临床转化潜能的垂体瘤新致病基因突变和信号通路,对开展垂体瘤的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18年6月,位于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的华山医院虹桥院区(西院)正式运营,这让赵曜产生了建立垂体瘤多学科融合病房的想法。之所以命名为“金垂体”,赵曜告诉记者,是因为该融合病房有以下“三金”。
从疾病本身来说,垂体长在脑内正中枢,小如黄豆,重约3克,却功能强大。作为人体最复杂的内分泌腺,它产生的多种激素对人体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是内分泌系统的“司令部”,所以说垂体非常“金贵”。
1 “华山·金垂体”多学科融合病房。
从医疗团队来说,“华山·金垂体”团队由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良辅院士总领衔。来自神经外科、内分泌科的七位教授组成了核心团队,每一位都是国内垂体疾病领域的“金字招牌”。
从患者角度来说,该病房采用五星级酒店的装修风格,独特温馨的灯光布置、皮质的沙发、轻柔的音乐、芬芳的香薰,以及墙上挂着充满人文色彩的27幅艺术画作,一改医院里严肃、紧张的氛围,力图给患者轻松舒适的“金牌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病房的尽头,有一面充满爱心的“捐赠墙”。赵曜介绍,捐赠者主要是社会企业、慈善人士和医护人员,同时因地制宜,为了让那些治愈获救的患者及家属有一个地方表达感谢和感恩。“华山·金垂体”团队成立了“垂体瘤互助基金”,每当患者提出想要制作锦旗、赠送礼物甚至红包时,医生就会鼓励他们用这些钱去帮助更多深陷垂体疾病困境的患者。此举不仅仅改善了医患关系,更是发扬了人道主义精神,唤醒了人与人之间心底的善意。
随时随地MDT
15岁那年,小周莫名开始发“福”,3年不到,体重狂增80斤,并伴有大量脱发、血压飙升、血糖飞涨、皮肤紫斑……各种状况频出。小周和妈妈四处寻医问药,终于弄明白原来大脑才是身体一系列状况的症结所在。慕名来到“华山·金垂体”融合病房后,小周被确诊为特殊类型的垂体瘤。经过多学科联合诊疗及手术后,小周的肿瘤得到了彻底切除,很快又恢复了昔日少年俊朗的模样。
赵曜表示,以上案例得益于多学科融合病房真正意义上的MDT诊疗模式。“现在不少医院所谓的MDT都流于形式,简单碰个头,讨论完病情就散了,患者第二天还是东奔西走地找各个科室专家,看似谁都管,却又谁都不管。金垂体多学科融合病房之所以叫‘融合’,是因为它包含了神经外科、内分泌科、放射科、放疗科、眼科、病理科等十几个学科,主要科室专家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开展联合查房、功能评估、病例讨论、术前术后随访等,同时,神经导航、术中CT、MRI、超声多普勒等设备仪器均共用共享,可谓天天开展MDT,随时随地开展MDT。”
为了调动各科室积极性,使多学科长久“融合”下去,赵曜在绩效管理上颇费心思,他告诉记者,在绩效奖金方面融合病房采取了“既分又合”的方法,例如该病房以神经外科为主、内分泌科为辅,两个科室独立核算,然后再根据内分泌科患者的收治量,给予一定的资金作为医生绩效。同时,像“包田到户”一样,从融合病房43张病床中,拨出10张病床给内分泌科,并为其开放日间病房,这样一来,内分泌科医生的绩效比原来高出了10%~20%,工作热情自然就提高了。
基于多学科融合诊疗新体系,金垂体病房已经成为国内外垂体瘤研究领域的行业标杆之一,技术、临床、科研、疗效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赵曜举例说,少见病“库欣综合征”被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柳叶刀》认为是一种“神秘致死性疾病”,目前,国际上手术治疗的内分泌缓解率约70%~85%。但在金垂体病房,该疾病已经成为一项常规诊疗,2019年收治的库欣病患者术后内分泌缓解率大于90%。
赵曜表示,华山医院目前已经把这种融合病房模式通过各种学术活动向全国医疗机构推广,下一步,将借助华山医院成为“国家神经科学医学中心”的契机,以“国字头”的名义把金垂体病房的技术和规范推广到全国各地,并开展同质化培训,以造福更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