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凯江:善弈者谋局

2020-07-23刘文生许定河

中国医院院长 2020年7期
关键词:危重症黑龙江省重症

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许定河

他没有计较眼前利害得失,而是把目光放在了更宏大的全局。善弈者谋局,这是最好的诠释。

一场未雨绸缪的精密部署,一次非同寻常的全省调研,一个力挽狂澜的果敢建议,一场艰苦卓绝的生死战斗,一份不辱使命的完美答卷。

过去两个月中,于凯江经历的或许是他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旅程。作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哈医大一院”)院长,他要统筹布局,筑牢省级龙头医院的抗疫防线;作为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专家组组长,他要统领全省精锐,尽所有努力做好每一位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每一个决策、每一项部署都至关重要。他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一刻也没有停止前行。

直到3月26日最后4名患者结束14天医学观察期离开医院,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清舱”,于凯江才稍稍放松下来,但他心中那根弦仍旧紧绷,“零增长不是零风险,疫情永远是阶段性胜利”。

回望刚刚过去的那段历程,他没有太多感慨。言语中的深沉稳重,目光中的深邃平静,无不流露出一个久经沙场战士的坚毅之心。

备战

庚子鼠年春节,冰封的北国,一片祥和欢乐。

于凯江默默关注着发生在遥远武汉的疫情,形势以超过他想象的速度恶化起来。这位经历“非典”、汶川地震、H1N1流感、大兴安岭火灾和伊春空难等一系列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战士,一下子警觉起来。

他知道,是时候行动起来了。

1月18日,哈医大一院发热门诊全面启动,医务科、感染监控科、护理部组织成立专家组,进入发热门诊进行实地“穿行实验”。21日,发热门诊收治首个疑似患者,医务科组织院内专家对其进行会诊。

1月23日,医院确诊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监控科等相关科室快速启动工作流程,1小时内将患者转入指定医院进行治疗。

1月25日,黑龙江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哈医大一院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以院长、书记为组长,各班子成员、机关后勤等职能部门和临床专家为组员的领导小组,下设6个工作小组,规范诊治流程,加强院感防控,完善保障措施。

从1月25日起,哈医大一院每天交班第一项工作就是对疫情形势进行研判,专家们积极查阅文献,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特点。“通过研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疫情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因此医院在年初三就编写出版了《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手册(第一版)》,供全院员工培训学习。”于凯江介绍,此后防控知识手册陆续更新到了第六版。

与此同时,医院不断制定完善发热门诊和病房流程,并对感染科一层进行改造,建立更符合规范要求的发热门诊、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分区,加强来院患者的预检分诊等重要节点的管理工作,确保做到发热患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月29日,医院组织全院相关领域专家学习国家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会上,于凯江强调,要进一步做好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工作。同时,加快对全院相关科室主任和医生的培训,做好驰援武汉的准备。

实际上,三天前哈医大一院就组建了援鄂后备医疗队,筹备了疫情防控心理咨询热线,并就疫情防控知识科普、政策法规宣传等工作进行了具体布置。1月27日晚,哈医大一院45人组成的第一批医疗队从哈尔滨出发奔赴湖北一线。

于凯江不打无准备之仗。在他看来,只有全院医护人做好时刻应战的准备,才能抵挡随时可能来临的暴风雨。因此,通过各种手段加强一线医护人员的感控认识,提升其诊疗和防护能力,就成为哈医大一院前期备战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天回头看,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员工从思想、知识、能力、心理上做好了准备,才能在完成抗疫工作的同时保护自己不被感染。”于凯江说。

哈医大一院全院上下做好了应战准备,而艰巨的任务即将来临。

调研

2月上旬,黑龙江全省疫情形势骤然严峻起来。

截至2月7日,黑龙江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到295例,是非湖北周边省份中确诊病例最高的地区之一,比周边吉、辽、蒙三个省区之和还要多。同时全省新冠肺炎病死率偏高,排在全国第2位。

黑龙江全省从上到下倍感压力巨大。2月9日下午,在黑龙江省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的重要会议上,于凯江被任命为全省重症危重症救治专家组组长,全权负责全省重症危重症救治工作。会议结束后,按照省政府指示,他要对黑龙江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量排在前列和出现死亡病例地市的防治情况进行全面的现场调研。

从2月9日晚上起,他先后去了绥化、大庆、齐齐哈尔、佳木斯、鹤岗、七台河、鸡西、牡丹江,实地了解全省疫情防控情况。

在漫长的从医和管理生涯中,于凯江经历了无数次的调研和巡视。但这次,注定是最重要、最特别的一次。

为何黑龙江省发病例数多,病死率高?他在为期3天的调研中找到了答案。

发病例数高的原因,于凯江总结了三点。

第一,黑龙江是全国冬季第二大旅游区,过去几年哈尔滨是除三亚外的第一热门旅游城市。独有的冰雪文化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为防控带来难度。

第二,疫情暴发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全国较早启动了一级响应,但群众警惕性不太高。相关调查显示,全国范围内黑龙江民众对疫情警惕性最低。究其原因,2003年SARS对黑龙江省没有造成太大冲击,由于没有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民众对疫情感触不深,也没有吸取足够教训,所以此次尽管政府积极响应,出台了诸多防控措施,但落实情况并不理想。

第三,北方文化年味很足,回家探亲总要聚集,这让黑龙江省具有聚集性疫情多发的显著特

院长语录

医生的职业一直伴随着某种危险,或是被感染,或是高强度,越是危难关头,就越发考验医护人员的担当和职业情怀。此刻,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想到的是,这件事必须由我来做,而不是这件事总会有人去做。

医护人员敢于直面风险,面对确诊患者时,没有人在心理上躲避、恐惧,这一点非常宝贵。可以说,我们尽了所有的努力,向全省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每次疫情都不相同,但每次的工作经验都是宝贵的。正是由于过往经验的积累,让你面对新的疫情时,理念和思想是笃定的,而不是在困难面前摇摆。点。据了解,截至2月6日,48起聚集性疫情中,有45起是家庭聚集性疫情,占比93.75%;病例14天内有武汉居住史或曾到过武汉的共15起,除武汉或湖北有外省旅居史的9起,病例与武汉返乡人员接触的有5起。

1 哈医大一院共派出两批205 名队员驰援武汉。

病死率为何高,亦有几个因素。

于凯江在调研中了解到,黑龙江省早期重症比例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不少。全国重症病例占确诊病例的比例是12%,黑龙江省则是22%。黑龙江省重症患者还有显著特点:一是平均年龄达到63岁,且90%有基础性疾病;二是基础性疾病和外省市有较大差异,外省市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黑龙江则多为肺心病、肺气肿等肺部疾病。

除此之外,文化因素也不可小视。春节期间民众对就医不重视,发热先吃退烧药,不见效宁可去基层医疗机构和药店打点滴,也不愿去医院。于凯江在巡视中了解到,不少死亡病例是患者到达医院24小时内发生的,说明入院时病情已十分严重。

种种因素叠加,极大增加了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难度,最终使死亡率高居不下。

于凯江还看到,尽管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呼吸系统症状不很明显,但却合并了急性脑梗、急性心梗等疾病,而这些疾病通常很难在传染病专科医院得到有效治疗。

此外,他还在调研中切实感受到了全省不同地区在医疗资源配置、技术能力方面的明显差异。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还未完成调研时就渐渐形成。经过反复思考,他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向省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建议,将全省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集中收治,收治点设在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

于凯江不是没有考虑如若这一建议被采纳将对2000张床位的群力院区原有秩序造成多大的冲击,也不是没有考虑承担这项工作医院和他个人将要面临多大的压力和风险。但看到那么多病情复杂的重症危重症患者得不到更好的治疗,那么多和省会医疗机构条件差异巨大的医疗机构所承受的压力,他还是不加迟疑地作出了这个决定。

这个决定很重要,但也异常大胆。纵观全国情形,各省区市在部署疫情防控时都采用在各地市甚至县域设置的定点医院收治患者的模式,全国并没有集全省重症危重症患者于一家医院收治的案例。

于凯江依据省情提出的方案属于国内首创,没有先例,省委省政府会同意吗?最终,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省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采纳了他的意见。

日后的事实证明,他这个建议从根本上扭转了黑龙江省疫情防控形势。如果说疫情防控是一盘棋的话,于凯江无疑下了一步最正确的棋。他没有计较眼前利害得失,而是把目光放在了更宏大的全局。善弈者谋局,这是最好的诠释。

2 奋战40 多个日夜后,省危重症集中救治中心圆满完成了任务,取得了对这场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

3 于凯江目光中的深邃平静,流露出一个久经沙场战士的坚毅之心。

4 于凯江在重症救治中心医疗队欢送仪式上讲话。

决战

黑龙江省针对重症危重症患者收治的部署随即展开。

2月11日上午举行的省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视频例会明确,在哈尔滨市设立省级危重症集中救治中心(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集中省内专家和优质医疗资源,集中救治重患和危重患;赋予省重症救治专家组配置医疗资源的权力和救治权威,调集优势力量尽最大努力抢救危重患者,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同日,哈医大一院接到省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的命令20小时后,完成了对群力院区原住院部清洁和污染区隔离、两个重症监护室及部分救治房间的改造。2月12日上午,集中救治中心完成内部消毒,并请省疾控和传染病相关专家对改造工程进行了验收。与此同时,刚刚完成对全省8个地市重症患者救治巡诊工作的于凯江也赶回医院,投入到集中救治中心的各项工作中。

彼时,全省一部分相关专业如重症、呼吸、感染的精英们已驰援湖北,哈医大一院就有205人驰援武汉。省危重症集中救治中心需要更多力量参与进来,共同完成这项重要的工作。“其他医院不再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就能把专业人员抽调过来,加入我们的战斗。”于凯江说。

很快,哈医大一院集中了哈医大二院、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哈医大四院等有经验的重症医学科医生,以及来自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地专业护理人员,总共200余人,一场全省协力的战“疫”就此打响。

在ICU,医生每6个小时轮班,护士每4个小时轮班,厚厚的防护服下,每个人都克服各种困难,超常规完成每天的工作。对病情转好的患者,医院开设了过渡病房,对治愈的患者,开设了医学观察的留观病房。针对新冠肺炎攻击肺部的特点,医院准备了ECMO(人工肺)等国内外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同时紧急引进了EIT(电阻抗断层成像)等设备,实现对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治疗。

鉴于重症危重症患者病情的复杂性,救治中心集中了心内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专家,每天进行多学科会诊(MDT),对于患者的突发性疾病,进行及时救治。医护团队对每一位转入的患者做全面检查,对全身脏器进行充分评估,实施“一患一策”。救治中心还配备了气道管理组、气道治疗组及负责患者后期营养恢复的康复组,将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应给尽给”,全力挽救每一位重症患者。

省危重症集中救治中心的优势很快体现出来。于凯江多次提到,这种模式可以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目标,并尽最大可能发挥综合医院综合实力强的优势。“定点传染病医院可完成常规传染病的救治,但对患者做介入、DSA检查及重大并发疾病的治疗并不现实,这时必须充分发挥综合医院各专业技术强的优势。”

他举了一个例子。2月16日上午,救治中心刚转来的一名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突发大面积脑梗死,出现脑疝,经会诊,须立即对其进行开颅手术。经过90分钟的手术,患者生命得到及时挽救,这在普通的传染病医院是无法实现的。数日后,该患者新冠肺炎痊愈,转入康复医院治疗脑卒中引起的后遗症。

局面迅速得到好转,好消息不断传来。

3月2日,省级危重症集中救治中心首名患者治愈出院;3月18日,ICU内新冠肺炎患者“清零”;3月19日,重症患者“清零”;3月25日,最后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3月26日,最后四名治愈后留院观察的患者结束14天医学观察期,离开医院。救治中心正式“清舱”。

奋战40多个日夜后,省危重症集中救治中心圆满完成了任务,取得了对这场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

于凯江表示,这是广大医护人员齐心协力的结果。“医护人员敢于直面风险,面对确诊患者时,没有人在心理上躲避、恐惧,这一点非常宝贵。可以说,我们尽了所有的努力,向全省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5 哈医大一院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医疗中心,医疗专科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

6 黑龙江省级危重症集中救治中心(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

奏凯

在省危重症集中救治中心取得胜利的同时,奋战在武汉前线的医疗队也顺利完成任务。截至3月31日,哈医大一院两批援武汉医疗队205名队员全部平安凯旋。

在前线的60多天,医疗队充分展现了哈医大一院的能力和精神。据了解,两批医疗队在武汉期间累计救治319名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接生新生儿26名。患者最大年龄98岁,最小年龄16岁。医疗队所在的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病区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均实现了新冠患者零死亡的目标。

一切都在步入正轨,对于凯江来说,眼下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在全面消杀工作之后,逐步恢复群力院区的医疗功能。

一个阶段的疫情防控工作,让他有了更深的思考。

“自人类诞生起,和传染性疾病的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即使所有人都不希望,但未来病毒一样还会和我们相约,因此不要忘记今天的教训。”他表示,今后医院建设既要满足平时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需求,又要考虑疫情来临时流程、规范是否与国家有关传染病的要求相符,常备不懈,平战两兼备,才能有备无患。

此次疫情防控中,重症医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专家呼吁政府和医院加大对重症医学的关注和支持。对此,身为国内重症医学顶级专家的于凯江表示,“对传染病防控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不是最后的重症救治,而是早期筛查、隔离。最重要的是防,重症医学只是降低病死率的作用。”

他进一步指出,重症医学尽早参与重症患者的救治,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他在调研中了解到,地市级医院重症医学科在软硬件方面都存在不足,需要持续投入。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的释放,重症医学科将日益成为重要学科,有无限美好的发展未来。

3月28日至29日,哈医大一院2020年度医疗工作会议召开。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哈医大一院一切工作正从战时转入常态。

常态决策、常态管理会成为于凯江的常态工作,而经受住磨砺的他注定要带领经受住磨砺的哈医大一院走上一条不平凡之路。

猜你喜欢

危重症黑龙江省重症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重症不惑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