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的性别差异研究
——基于 CHARLS 2015数据

2020-07-23袁亚运李红芳

人口与社会 2020年4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城乡发生率

袁亚运,李红芳

(1.河海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2.常州大学 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跌倒是全球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重要诱因,是老年人面临的重要健康威胁[1]。在中国,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在14.7%~34.0%之间,每年至少有2 000万人次发生2 500万次跌倒。跌倒已成为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2]。跌倒严重损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研究表明,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3]。跌倒还使老年人需要长期医疗康复和照顾,增加家庭医疗支出和照顾成本,甚至给整个社会的医疗带来沉重负担[4]。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中国老年人的跌倒及其防治形势十分严峻,老年人跌倒问题已经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科学分析中国老年人的跌倒状况及其性别差异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国外研究者较早开展老年人跌倒及其性别差异的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老年人跌倒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老年女性的跌倒发生率高于老年男性[5-6]。国内对中国老年人跌倒的性别差异研究大多集中在医学领域,人口学、社会学视角下的研究成果较少。此外,现有研究多采用小样本的城镇社区数据,缺乏统计抽样,无法全面反映中国整体情况。更重要的是国内现有研究相对零散,研究结论有着较大争议,且对跌倒的原因分析相对较少,缺乏研究深度。

本文旨在确认老年人跌倒在中国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使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运用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和Blind-Oaxaca分解技术,试图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中国老年人跌倒是否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存在怎样的性别差异?第二,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老年人跌倒在性别维度上存在明显差异?第三,城乡二元结构使中国城镇和农村在生产、生活、健康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不同,那么上述问题的答案在城镇和农村地区是否具有一致性?本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深化认识中国老年人跌倒的性别差异,为老年人跌倒的性别化防治提供实证支持。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老年人跌倒的性别差异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跌倒定义为个体从较高或者相同的地方跌落地面的无预期事件,包括从较高平面到较低平面的跌倒以及同一平面的滑到、绊倒和摔倒,但是不包括因外力事件(譬如车祸、昏厥、心脏病)突发所引起的跌倒[7]。

关于老年人跌倒与性别之间的关系,欧美研究发现老年女性更易跌倒。例如,Gale等人使用2012—2013年英国老龄化纵向研究调查(English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eing,ELSA)数据,发现英国老年男性的两年跌倒发生率为23.5%,女性则是29.1%,且具有统计显著性[5]。Stevens等人分析了美国健康与退休研究调查(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HRS)数据后发现,无论在哪个年龄段,美国老年女性的非致死性跌倒发生率均高于老年男性[6]。

随着部分中国社会调查纳入了对老年人跌倒的考察,国内分析老年人跌倒与性别之间关系的论文日渐增多。但是,现有研究结论大相径庭。大部分研究与国外实证结果具有一致性,发现老年男性发生跌倒的风险显著低于女性。齐士格等采用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第四次调查数据,发现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女性在过去6个月内发生至少1次跌倒的比例为9.1%,显著高于男性(6.8%)[8]。尹银和任佳格利用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2010年数据,发现城镇男性发生跌倒的概率是女性的73.8%[9]。然而,有些学者认为,中国老年人跌倒与性别没有相关性。例如,宇翔等人采用2008年江苏省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发现江苏省老年男性的跌倒发生率为2.45%,女性则是3.12%,二者差异很小[10]。丁志宏等则认为,中国城镇男性老年人更容易跌倒。他们发现,无论从整体上还是从单次和多次跌倒上看,老年男性的跌倒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女性[11]。

鉴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本文的首要目的便是确认中国老年人跌倒在性别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存在怎样的差异。我们认为,国内现有研究之所以出现不一致,很可能是部分研究未采用科学的抽样调查技术对全国范围内的适龄老年人进行调查。为了排除这种可能性,本文采用了多阶段科学抽样调查技术,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建立了一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分析样本,以此科学研究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的性别差异问题。因此,提出研究假设1:不管在城镇还是农村地区,中国老年女性的跌倒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男性,老年女性比老年男性更易发生跌倒。

(二)老年人跌倒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老年人跌倒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一些研究者认为,导致跌倒的风险因素在两性间存在较大差异。例如,疼痛、慢性疾病、失禁和骨质疏松是导致英国老年女性跌倒的风险因素,而年龄、疼痛、慢性疾病、抑郁症状和平衡性是导致英国老年男性跌倒的风险因素[5]。

但是大部分学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他们主张,老年人跌倒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身体机能的性别差异。Moreland等认为,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前5~10年的骨质丢失总量显著高于男性,使得老年女性易得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高于男性[12]。这是老年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跌倒且更易骨折的主要原因。国内大多数研究者采用了这一说法。齐士格等、尹银等用“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更易导致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和代偿性骨质增生,身体机能下降”来解释中国老年女性跌倒发生率高于老年男性的原因[8-9]。

还有部分文献从社会因素入手,认为社会经济、政策以及分工的差异使中国老年女性健康状况长期处于劣势,进而使老年女性更易发生跌倒。熊跃根、杨雪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数据发现,城镇女性老年人健康状况差于老年男性,主要根源在于传统性别角色规范,而现代“经济-机会报酬”体系加深了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这两种因素相互叠加使城镇女性老年人的健康损耗具有累积性[13]。齐士格等人认为,社会分工的性别差异是除生理机能外解释中国老年人跌倒在性别上存在明显差异的重要因素[8]。中国老年女性长期从事做饭、帮助子女照看孩子等家务性劳动,经常出入厨房、卫生间等地面湿滑的场所,大大增加了跌倒风险。

在这一方面,国内研究者只是采用了国外研究结论,并没有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本文认为,健康是多维度的,而不是单一的,把生理上、骨质上的两性差异视为老年人跌倒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较为片面,需要纳入更多的健康因素进行分析。此外,尽管从社会制度角度探究中国老年人跌倒的性别差异有可取之处,但是需要注意到社会因素属于“远端”因素,作用于老年人跌倒需要通过一定的路径,而健康恰恰是众多路径中的一条。本文主要考察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对解释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性别差异的有效性。据此,提出研究假设2:无论在城镇还是农村地区,健康上的劣势是中国老年女性比老年男性更易发生跌倒的主要原因。

二、数据、变量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年数据。该调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持,采用多阶段PPS抽样方法,对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中老年人进行家户调查。本调查覆盖了28个省级行政区的150个县、450个村和社区,样本累计1.24万户家庭。采用CHARLS 2015调查数据,是因为该数据采用科学抽样方法获得了较大规模的老年人样本,以此为基础得出的分析结果具有全国代表性。去除了不符合要求的样本后,纳入分析的样本数为8 255个。

(二)变量设置

本文因变量是“老年人跌倒状况”。在调查问卷中,因变量设置为“自2010年以来,您是否摔倒过?”,选项为两分选项,否=0,是=1。需要说明的是,这一设问方式决定了本文所谈及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两年内的跌倒发生情况,跌倒发生率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相比较高。

性别在本研究中是自变量。选项为“男性”和“女性”,前者赋值为1,后者赋值为2。

健康因素和社会人口因素是控制变量。健康因素有7个:儿时健康、握力、平衡性、疼痛、视力、听力和抑郁。儿时健康主要采用受访者自报的14岁以前的健康状况。本文把明确选择“差”的赋值为0,选择其他选项的命名为“好”,赋值为1。握力指标主要选取受访者两次左右手的握力大小的均值。平衡性测量受访者能否无需帮助完成双脚半前后站立10秒、双脚前后成一线站立30秒、双脚并拢站立10秒,能完成的赋值为1,反之赋值为0。运用相加法得到受访者的平衡性指数。疼痛设问为“您经常为身体疼痛而感到苦恼吗?”,有=1,没有=2。视力和听力主要是受访老年人自报的视力和听力状况,其中视力包括近视和远视两项,选项均为李克特式五级选项,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分析受访者的视力状况。上述各项指标是正向指标,数值越大表示越健康。心理健康主要通过老年人抑郁量表来测量,包含10个问题,选项均是1~4的李克特四级选项,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分析受访者的抑郁指标。抑郁为反向指标,数值越大表示越不健康。

社会人口因素包括受访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和常住地。年龄即为受访者的生理年龄,用受访年份减去出生年份得到。教育程度是老人自报的学习年限,根据年限划分为文盲、小学、初中及以上3类。城乡状况是调查员所记录的地区类型,农村赋值为0,城镇则是1。

(三)样本分析

表1给出了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样本中老年女性的数量略多,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所占比重较高,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所占比重较低,受教育程度以文盲和小学文化为主,农村地区的样本量较大。这些特征基本上与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相吻合。这表明,本文样本有着较好的代表性,以此为基础的研究结果有着较高的科学性。

在2014—2015年,中国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为20.89%。这一比例在城镇是18.51%,在农村则是22.11%,农村老年人跌倒发生率显著高于城镇(χ2=14.836,P<0.001)。由于本文因变量设置与英美国家的大型抽样调查完全一样,因而可用于国际比较。在2012年,英国老年人的两年跌倒发生率是28.4%[5]。在美国,这一数字在1998年是28.2%,2010年则上升至36.3%[14]。与这两个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乡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并不高。但是,这一结果意味着每5个中国老年人中便有1个老年人发生跌倒。结合当前老龄人口规模,可粗略计算得出每年中国发生跌倒的老年人口数约为2 600万((2.49亿×20.89%)/2年≈0.26亿/年),中国发生跌倒的老年人口规模庞大。

表1 样本的基本情况

续表1

(四)方法使用与研究过程

本文主要使用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和Blind-Oaxaca分解技术等方法。首先,使用描述性分析直观反映老年人跌倒的性别差异;接着,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检验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是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最后,应用Blind-Oaxaca分解技术检视中国老年人跌倒在性别上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鉴于上述方法均较为常用,本文将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Blind-Oaxaca分解方法不仅可用于收入等连续性变量的研究,也可用于对二值变量的分解,具体的方法与过程可参考Fairlie等人的研究和Stata内部命令[15]。

三、结果与发现

(一)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的性别差异分析

1.描述性分析结果

表2列出了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的性别差异及其显著性检验结果。在中国,老年男性的两年跌倒发生率为16.92%,老年女性则是24.57%,女性高于男性,且通过了统计水平检验。这一结果在城镇和农村样本中同样得以呈现。在城镇和农村,女性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分别比男性高出5.89%和8.74%。表2还给出了不同年龄段、婚姻状况和教育程度下中国老年人跌倒的性别分布状况。除个别指标外,大部分指标均显示出“中国老年女性的跌倒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老年人跌倒的确存在着显著性别差异,老年女性比老年男性更易发生跌倒。

表2 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性别差异的卡方分析

2.Logistic回归估计结果

采用嵌套Logistic回归模型,在控制了社会人口因素和健康因素的情况下再次检验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结果见表3中每个样本的前3个模型。从模型解释力上可知,性别对跌倒影响的解释力不足1%,加入其他社会人口因素后,模型解释力有所提升,但解释力度依然有限。在此基础上加入健康因素之后,本文模型的解释力大幅度提高。这表明,纳入分析的自变量能够有效解释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状况,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表3 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性别差异的Logistic回归估计

续表3

可以明显看出,无论在哪个样本中,在仅纳入自变量的情况下,性别系数为正,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控制了其他社会人口因素后,性别变量的估计系数仍为正值,且有着不同程度的统计显著性。这意味着,中国老年女性发生跌倒的概率比老年男性高得多。但纳入健康因素后,性别变量的系数大幅度降低,且仅在农村样本中具有统计显著性,可能的原因便是忽略了健康因素对中国老年人跌倒的有效解释性。综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中国老年人跌倒在两性维度上有着较大的差异,且之所以存在性别差异很可能由于健康状况上的两性差异。上述结果与前文描述性分析结果一致,也证实了国内外大部分研究结果[5-11]。本文研究假设1得到证实。

社会人口因素对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年龄与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呈反向相关性,总体而言,中、高龄老年人比低龄老年人更易发生跌倒,这支持了尹银的研究[9]。婚姻状况对老年人跌倒无显著影响,但是其估计系数为负值。结合表2呈现的结果,我们认为,相对来说,有他人陪伴的老年人发生跌倒的概率较低。教育程度和城乡状况对中国老年人跌倒有显著影响。随着教育程度的上升,老年人跌倒概率呈逐步下降的趋势。由于教育是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这意味着,中国老年人跌倒存在着一定的社会经济原因。相比于农村老年人,城镇老年人发生跌倒的概率明显较低。但是,这些变量的显著性在加入了健康因素后便消失了。这很可能是由于健康因素与这些变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共生性,从而影响了变量的显著程度。

健康因素对中国城乡老年人是否发生跌倒的影响非常大。这种影响力度不仅体现在模型整体的解释力度上,而且体现在各个健康因素的显著性上。可以明显看出,健康状况越好,中国城乡老年人发生跌倒的概率越低。具体来看,儿时健康情况越好、握力值越高、平衡性越好的老年人发生跌倒的概率越低。相比于没有疼痛的老年人,被疼痛所困的老年人发生跌倒的概率明显较高。视力和听力越好的老年人发生跌倒的概率越低。抑郁指标与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有显著负向相关性。这些结果与现有国内外文献结果较为一致[9,11]。

(二)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分析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在性别上存在明显差异?研究发现,无论男女,健康因素均是影响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致跌风险因素在两性上不存在明显差异。既然如此,两性健康差异能否解释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的性别差异?我们采用Blind-Oaxaca分解方法,分析在不同样本下社会人口因素和健康因素在解释老年人跌倒的性别差异中的解释力度,具体结果见表3中的模型4、模型8和模型12。

在全样本中,中国老年人跌倒的两性差异72.84%可由健康因素和社会人口因素进行解释。其中,健康因素的解释力度非常大,占总解释力的67.86%,占可解释部分的93.16%。无论在城镇还是农村样本中,健康因素对解释中国老年人跌倒的性别差异有非常强的有效性。在城镇和农村,健康因素分别能有效解释老年人跌倒性别差异的70.79%和50.38%。而社会人口因素无论在哪一个样本中,对解释中国老年人跌倒的性别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表明社会人口因素不是影响老年人跌倒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

在具体指标方面,在城镇样本中,除平衡性和听力指标外,其他健康因素均在不同的统计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在全样本和农村样本中,除听力指标,其他健康因素同样具有一定程度的统计显著性。从各个因素所占的百分比来看,在样本中,占据前三的依次是握力、抑郁和疼痛,可见它们是造成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存在较大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中,握力指标占比最大。这很可能与握力代表着肌肉群的发达程度有关。总体而言,老年女性的肌肉功能不如男性,而肌肉功能的发达程度与是否跌倒存在强烈的反向关系。在社会人口因素中,仅教育程度有着较大的解释力度。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健康状况的两性差异是导致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存在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这便证实了本文研究假设2。

四、结论与对策

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和Blind-Oaxaca分解方法,本研究科学分析了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与性别之间的关系,试图回答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以及产生性别差异的原因,并得出如下结论:

(一)老年人跌倒的性别差异在中国确实存在

在2014—2015年,无论在城镇还是农村地区,无论在低龄还是高龄老年群体中,中国老年女性的跌倒发生率均大幅度高于老年男性。这一研究结果与国内外大部分相关研究的结论具有一致性。保守估计,中国老年女性的跌倒发生率比老年男性高出7个百分点。根据当前老年人人口数量,粗略算出每年中国老年女性发生跌倒的人口数比老年男性多950万。当前中国老龄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女性老年人占比较高,高龄老年群体中的女性比重更大。高龄和女性因素重合,是当前中国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跌倒的重要特征。如果老年女性发生跌倒,轻者受伤,重者骨折、卧床,甚至死亡,严重扰乱老年人日常生活,降低老年人生活质量。

(二)健康状况是影响中国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

无论在城镇还是农村地区,中国老年人跌倒的风险因素在两性之间没有太大差异,只是影响程度略有区别。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存在性别差异,主要原因是两性健康状况有着较大差异。这一差异可有效解释中国老年人跌倒存在性别差异的72.84%。在农村,这一解释有效性为52.66%;在城镇,这一数字更是高达77.77%。国外研究普遍把老年女性较高的跌倒率归因于老年女性较高的骨质流失率。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儿时健康、握力、平衡性、疼痛、视力、听力和抑郁7个维度的健康状况出发对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的性别差异进行解释。可以说,本文结果深化了国外相关研究结论。中国老年女性之所以比老年男性更容易发生跌倒,是因为老年女性在健康状况上处于劣势。

根据本文实证分析结果,我们认为降低中国城乡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应当注重跌倒的性别差异,给予城乡老年女性更多的跌倒防治服务,切实提高老年女性身心视听等多个方面的健康状况,降低老年女性发生跌倒的概率。老年女性饮食需要科学营养搭配,应当摄取足够的蛋白质、钙质、铁质、维生素B群和维生素D,有效阻止因年龄增长带来的骨质流失;加强平衡能力、步态的科学训练;养成规律运动、科学锻炼的习惯;乐观看待且积极治疗老年病,采取药物治疗和运动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缓解和治疗疼痛;视力不济时需要佩戴老花镜,积极治疗白内障等老年眼科疾病,听力减弱时需要配备助听设备;加强社会交流与融入,建构老年朋友圈,寻找老年兴趣,找到老年价值,减少罹患抑郁的风险。

本文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不足。其一,受限于研究数据,本文仅仅分析了中国老年人单次跌倒的性别差异,未能纳入多次跌倒和致死性跌倒,使得本文研究结论存在瑕疵。其二,本文只采用了2015年的横截面数据,未能采用面板数据,证明了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与性别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而不能证明其因果关系。其三,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存在性别差异,除两性健康差异外,还可能是由社会分工、社会地位的不同造成的。但是,本文数据未能提供相应的问题设置,使得社会因素对老年人跌倒的两性差异的解释力度未得到科学检验。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上述三点出发,进一步科学分析和探究中国城乡老年人跌倒的性别差异。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城乡发生率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不同任务类型中性别差异对外语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