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春大豆浙鲜12移栽密度与氮肥用量试验初报*
2020-07-23包祖达丁杨东戴夏萍虞鹏程
包祖达 ,丁杨东 ,戴夏萍 ,虞鹏程 ,陈 君 ,朱 婷
(1.台州市椒江区种子管理站,浙江 椒江 318000; 2.椒江区前所街道农办,浙江 椒江 318005)
浙鲜12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采用常规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鲜食大豆新品种,2017年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豆2017002)。该品种在椒江区试种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和生育日数短等特性。为探索浙鲜12在不同移栽密度与氮肥施用量下的结荚习性、荚粒结构和丰产性等变化,为在椒江区示范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保证,特进行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春大豆浙鲜12种子由杭州市种业公司提供;肥料由当地农资部门提供。
1.2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椒江区前所街道绿联村示范基地内进行,该田块土壤肥力中等,前作为水稻。
1.3 试验处理
试验设2个处理因素:A处理为种植密度,分A1(8 000 穴/667m2)、A2(10 000 穴/667m2)、A3(12 000 穴/667m2)、A4(16 000 穴/667m2),每穴均留2株苗;B处理为纯N施用量,分B1(8 kg/667m2)、B2(12.5 kg/667m2)。
1.4 试验方法与要求
试验按单裂区试验处理排列,设3次重复,小区种植面积为13 m2(1.3 m×10 m)。种植密度,每小区种植3行,A1按3株种植52行,A2按3株种植65行,A3按3株种植78行,A4按3株种植104行。肥料处理,N肥用量按基肥占40%、苗肥占40%、花荚肥占20%施用,基肥用3个15%的复合肥,其他肥料用尿素。试验品种统一在4月5日至6日播种,记载按春大豆试验标准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1、表2可知,随着移栽密度增加,在低肥条件下小区产量逐渐增加,高密度的A3和A4产量显著增产于低密度的A2和A1,以处理A4产量最高为669.23 kg/667m2,但各处理产量未达到极显著水平;在高肥条件下,各处理因素的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以处理A3最高,为720.52 kg/667m2,比最低的A2高出26.58%,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余处理间的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表1 B1肥料水平下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表2 B2肥料水平下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综合比较高肥B2水平产量高于低肥状态的B1水平各小区产量,这说明该品种需要相对较高的氮肥用量,才能达到高产。
2.2 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共同对产量及其它性状的的影响
2.2.1 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产量的综合影响 由表3可知,在8个处理组合中,共有4个处理组合的小区产量折合产量超过620 kg/667 m2,且这4个处理组合的产量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产量最高为A3B2,为702.52 kg/667m2,较组合中最低的A1B1高出31.5%。A4B1位居第二,为669.23 kg/667m2,较产量最低的A1B1高出18.10%。这说明浙鲜12号在B2(12 kg/667m2)高氮肥水平下中等密度也获得较高单产。而在低氮肥水平下(B1)只能增加种植密度才能提高产量;因此,从产量上看,B2水平应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氮肥施用水平,即施纯氮12 kg/667m2。从种植密度水平看,排名前4位的处理组合中都处于A3、A4水平,这说明种植密度对鲜食春大豆产量影响高于施氮量。因此,从产量上看,A3(12 000穴/667m2)应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种植密度水平,在低肥条件下,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来提高产量。
表3 不同移栽密度与施肥量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2.2.2 不同种植密度对结荚习性和荚粒结构的影响 由表4、表5可知,在同等肥力条件下,株高随种植密度增加逐渐增高,而单株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和每荚粒数等则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百荚重和百粒重则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先增后减,在A3(1.2万穴)水平最高。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对生长日数无明显影响。
表4 低肥条件(B1)下不同移栽密度对植株性状荚粒结构的影响
表5 高肥条件(B2)下不同移栽密度对植株性状荚粒结构的影响
3 小结和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鲜食大豆浙鲜12号在椒江区作春季种植密度为1.2万穴/667m2,每穴留2苗,在低肥条件下可适当密植;最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12~14 kg/667m2,此时产量、植株性状与荚粒结构均表现较好。浙鲜12号的株高与生长日数较为稳定,受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影响不大,但与种植季节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