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道路客运转型升级实践探索
2020-07-23济宁市交通运输发展中心张新义
文/济宁市交通运输发展中心 张新义
近年来,综合交通运输已进入深度调整期,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高铁、民航、私家车等运输方式的相互渗透,都对道路客运形成了较大冲击和影响,道路客运量逐年锐减,中长途客运班线经营效益快速下滑,客运站场客源吸附力明显下降,传统道路客运发展步入了艰难的经营困境。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进道路客运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为行业转型升级指明了前进方向。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加快推进道路客运产业结构调整,既是应对互联网跨界平台颠覆以及其他运输方式带来冲击和影响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道路客运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出行新需求的必然之路。
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济宁市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道路客运行业转型发展的主线,以强化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持、强化惠民利企、强化动能转换“四个强化”为总抓手,竭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绿色环保、经济高效的出行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下面,笔者以济宁道路客运行业转型发展为例进行探索和分析。
强化顶层设计,加大客运市场二元体制改革力度
2007年以前,济宁全市共有县际以上客运企业5个、县内客运企业17个,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济宁市客运市场长期实行城市公交和城乡客运二元分割管理。由于道路客运企业多、小、散,车辆挂靠经营,道路客运发展方式粗放、服务水平不高、安全保障能力不强、比较优势不明显等深层次问题日益显现。为了维护各自私利,公交企业与道路客运企业之间,县际以上客运企业、县内客运企业之间时常引发利益冲突,造成市场混乱和不稳定问题,人民群众改变出行状况的意愿十分迫切和强烈。
为避免城市公交与公路客运之间的无序竞争,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交融、方便群众出行,提高城乡客运的整体竞争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济宁市交通运输局痛下决心大刀阔斧革故鼎新,坚定不移推进道路客运集约化经营管理,彻底解决城乡客运二元分割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济宁城乡公交网络日趋完善
济宁实现县县通城际公交
一是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2007年,济宁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公交优先、立足改造、集约化经营”的原则,提出了逐步建立以济宁城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县、市)区的公共交通运营网络,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初步构想。同时成立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承担主体责任,早于国家政策出台2年将城市公共客运管理职能由城建部门划转交通部门。
二是推进客运集约化经营。组织专人对城乡客运班线情况及道路、乡村逐一实地调研,研究出台《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线路规划》,确定收购主体,划定收购范围,引导实力雄厚、管理规范的改制企业济宁交运集团和国有企业济宁市公交公司按照划定的经营区域收购承包经营和挂靠代理车辆。由于当时客车经营效益较好,业户想方设法抵制收购,工作难度极大。在推进过程中,济宁市交通运输局以大局为重,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采取先改造后开通的方法有序稳妥推进,共收购兼并16家客运企业,收购县际和农村客运班车1909辆,实行集约化经营、员工化管理、标准化服务、公司化运作,顺利完成了客运企业集约化改造工作。通过集约化改造,减少了经营矛盾,提高了服务质量,稳定了安全形势,优化了市场环境,同时,为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构建全域公交网络。随着高铁和私家车的快速发展,中长途道路客运量逐年下滑,济宁市交通运输局引导企业车头向下,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结合济宁市主城区与各县(市、区)融合发展战略部署,积极推动城际客运向城际公交转变、城乡客运向城乡公交转变,全力构建城区、城际、城乡、镇村四级公交线路网络。自2013年起相继开通17条城际公交线路和济宁至曲阜高铁站BRT快速公交线路,2017年12月济宁市主城区至所有县市区城际公交全部贯通,年服务群众出行2200万人次,打造出城际公交发展的“济宁模板”。目前,全市共开通375条城乡公交线路,全市行政村公交覆盖率达到98.5%,省定512个贫困村全部通上了公交,各县(市、区)全部实现县域城乡公交一体化,其中,曲阜市、金乡县被省交通运输厅、财政厅列为省级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黑车”顽疾,净化了客运市场环境,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城乡文明和经济交流,使全市城乡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人民群众的满意度逐年提升。
强化政策支持,加大制度供给改革力度
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交发展,连续5年将“公共交通服务优先”纳入“为民办好十件实事”,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持续强化制度供给改革力度。
一是加大制度供给。济宁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若干意见》《济宁市城际公交发展实施方案》《济宁市公交投入和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济宁市公交企业成本规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公共交通配套政策,优化线网布局,加强车辆管理,规范资金管控,有效提升了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实现公交手机移动支付
二是加大财力支持。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交发展,将济宁城市公交和城际公交纳入成本规制管理,建立了市县6:4分担,市财政统一垫付,季度预拨、年终结算的公交运营补贴机制,城际公交实行低于成本价运营,按每10公里1元以内的标准核定票价,票价相比客运班车普降60%~80%。曲阜市、金乡县、梁山县实行城乡公交一元票制,曲阜市还创新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免费乘公交工程。各县(市、区)都建立了城乡公交运营投入和补贴机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出台公共交通建设用地政策,免征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积极争取补贴资金,指导车站选址、规划,采取土地置换等方式新建改建9个县级汽车客运站,各县(市)新建汽车客运站均集长途客运、城乡客运、公交客运和出租客运于一体,实现多种交通出行方式“无缝隙衔接、零距离换乘”。
强化惠民利企,加大道路运输“放管服”改革力度
以惠民利企为根本目的,济宁市深入推进道路客运行业“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企业负担轻、群众获得感强”的政务环境。
一是在简政放权上出硬招。坚持能放就放、应放尽放,扩大了道路客运企业经营自主权,道路客运企业可自主确定运力投放、班次增减和途经站点,向主管部门备案即可。缩短审批时限,所有许可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全部缩短为5个工作日办结。对涉及企业和个人的“城乡道路客运成品油价格补助”、“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助”全部纳入市审批中心窗口办理,实现即时办结,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
二是在市场监管上出新招。大力推行“两随机一公开”监管,着力提升公交安全生产、服务质量、运营管理的监管效能。建立和完善市级联网交通联控监管平台,实现了市、县、企业三级平台联网对接,全市“两客一危”和公交车辆全部安装了电子视频监控,实现了图像实时传输,对抽查发现的问题实行一周一通报,使车辆管理“可视、可控、可量化”。建立服务质量和安全生产联席会议制度,深入运输企业,每月召开道路客运、公共交通联席会议,将日常监管、明察暗访发现的问题当面通报。加大督导考核。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公交企业运营服务进行考核,据此核定补贴额度。印发《济宁市公交企业年度计划和运营服务考核办法》,考核企业年度计划和运营服务,85~90分为达标区间值,考核结果与运营补贴挂钩,超奖低扣,同时作为线路经营权和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三是在政务服务上出实招。抢抓国家新能源公交政策机遇,加大上级各项惠民利企政策的争取力度,制定《济宁市推广应用纯电动公交车实施方案》,通过集中讨论、座谈研究等方式,第一时间与公交企业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足用好新能源公交车补贴政策,督促公交企业及时新购车辆。开辟“绿色通道”,建立企业问题反映直通车制度,对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组成专门团队,无偿提供全流程精准化保姆式服务。充分发挥交通运输职能作用,大力实施道路运输结构调整,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积极协调教育局、市城市管理局等部门开展校车和执法车辆服务外包业务,主动对接兖矿集团、济宁能源等大型企业为其提供通勤车服务,扩大了客运企业盈利空间,推进了企业健康发展。
集中采购大批充电动公交投入使用
强化动能转换,加大智慧交通绿色交通改革力度
新旧动能转换是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也是道路客运行业加快发展的根本路径。
一是坚定不移推进“智慧交通”。围绕智慧运营,主动融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车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科学推进“互联网+客运”,建设公共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和智能化调度指挥系统,逐步实现交通系统智能化运营。围绕智慧监管,全市公交车全部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和视频监控,实时监控公交车运行情况,实现驾驶员、营运车辆在线管理、安全警示、后勤保障。围绕智慧出行,针对当下旅客不断增长的多层次、个性化和精准化出行需求,推出了“手机APP”,为乘客提供实时的公交车辆运行时刻信息和到站动态预报服务。围绕智慧支付,济宁城区65条公交线路公交车实现全国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全市469条公交线路、6366辆公交车全部实现扫码支付乘车,济宁交运集团实现了城际公交与城乡公交“一卡通”,真正为人民群众带来实惠和便利。
二是坚定不移推进“绿色交通”。济宁是“2+26”通道城市,推进绿色交通是打赢蓝天保卫战重要一环,济宁市交通运输局始终秉承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紧紧抓住新能源车辆补贴的机遇,推动企业大规模购置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目前,济宁市共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6232辆,其中,纯电动公交车5642辆,占公交车总数的88.63%,基本实现全市公交纯电动化,为打造绿色交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年降低企业车辆燃料成本近1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7万吨。
三是坚定不移发展新业态。引导济宁交运集团与“滴滴出行”战略合作,共同开发网约定制客运服务,开通济宁至曲阜高铁站定制客运线路,逐步开通济宁至各县市定制客运线路,首创网约平台与传统运输企业的合作模式。积极对接市旅游委,开展“运游合作”,通过线上和线下双向配合,实现旅游业务咨询、景点线路查询、旅游包车、旅游票务等一体化服务,推动形成道路客运与旅游业双向互济、协同融合的发展格局。
客运市场的调整变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道路客运转型升级,要紧紧把握以满足人民群众更高质量的出行需求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着力点,加快提升道路客运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