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揿针“督脉穴”对原发性高血压病轻中度患者24 h动态血压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0-07-22金圣博李明珠王晓彤张立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毫针督脉高血压病

金圣博,李明珠,王晓彤,张立德△

(1.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 110032;2. 辽宁省肿瘤医院,沈阳 110032)

近些年研究发现,高血压病与免疫功能之间存在相互影响[1]。免疫功能参与人体血压调节并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与表达实现其降压目的,故学术界又称高血压病是一种低级别的慢性炎症反应,常伴随着免疫功能异常[2]。对于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干预尤为重要,以免病情加重而累及全身。目前,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大多集中在体液调节、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激素调节,而对于免疫功能调节方面研究不足。临床中常以免疫功能检测指标、C-反应蛋白变化及淋巴细胞亚群占比作为评价人体免疫功能的依据。本文旨在探寻揿针督脉穴对原发性高血压轻中度患者24 h动态血压及免疫功能调节方面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轻中度患者93例,辽宁中医附属医院传统疗法中心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并依照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揿针组43例(脱落3例),毫针组42例(脱落5例),共计脱落8例患者,其中4名患者因晕针无法继续配合退出研究,剩余4名患者去海南疗养停止研究。本临床试验采用单盲法,即研究者本人了解分组情况,患者本身对此不知情。2组患者病程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较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的诊断标准[3]:1)在无任何相关药物干预下,非同日测3次血压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2)患者自述有高血压病史并正在使用药物干预血压,血压<140/90 mmHg;3)当SBP≥140 mmHg,而DBP在正常范围可诊断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满足上述任意一项即可诊断高血压病。依照严重程度分级,1级高血压(轻度):SBP 140~159 mmHg和(或)DBP 90~99 mmHg;2级高血压(中度):SBP 160~179 mmHg和(或)DBP 100~109 mmHg;3级高血压(重度):SBP≥180 mmHg和(或)DBP≥110 mmHg。

中医证候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执行[4]。辨证分型:肝阳上亢证:头目胀痛,口苦,急躁易怒,遇怒加重,舌红苔黄,脉弦数;气血亏虚证: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动则加重,舌淡苔白,脉细弱;肾精不足证:头晕目眩,腰酸腿乏,早泄,五心烦热,舌淡苔白,迟脉弱;痰湿中阻证:头重昏蒙,胸闷气短,舌苔白腻,脉濡滑。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诊断标准[3];高血压病分级在1级-2级的轻中度患者;年龄40-85岁;未使用过降压药物及相关保健品;最近3个月未使用过中医外治疗法干预血压;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肿瘤、结核及精神疾患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3级患者;严重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哺乳期妇女及孕妇;所选穴位局部皮肤感染者。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不能接受针刺治疗者;新发其他疾病从而影响血压者;中途因其他原因主动退出者;不辞而别且失去联系者。

1.6 伦理学审核

治疗前充分告知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相关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方案经辽宁省中医院伦理办审核并批准通过。

2 方法

2.1 分组

2.1.1 揿针组 取材:选用揿针(清铃揿针,规格0.2×1.5 mm,SEIRIN PYONEX公司生产)。取穴:督脉上的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灵台穴、至阳穴。操作:患者正坐位,双手自然垂于两侧,常规消毒上述穴位,待酒精挥发后,从大椎穴开始依次将揿针贴于上述穴位上,并用食指按压片刻。嘱患者每日分早中晚3次食指按揉每个穴位上的揿针,每穴每次按揉1 min,每日上午更换新的揿针,30 d后观察疗效。

2.1.2 毫针组 取材:采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0.25×40 mm,由苏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取穴:百会穴、双侧曲池穴、双侧足三里穴。操作:将上述穴位常规消毒,采用直刺进针,施以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日1次,30 d后观察疗效。上述2组腧穴定位依照新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5]。

2.2 疗效观察

2.2.1 观察指标 1)24 h动态血压:采用ABPM6100型动态血压监测仪(美国Welchallyn公司生产)监测患者24 h动态血压状况。在入组前1天及治疗结束后1天的中午12:00,佩戴血压监测仪,设定程序,白天6:00-22:00,30 min测量1次,夜间22∶00~6∶00,每1 h测量1次。过程中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影响精确度。测量结束后电脑自动生成数据,记录全天血压平均值、白天血压平均值、夜间血压平均值、最高收缩压、最低收缩压、最高舒张压和最低舒张压。

2)症状和疗效评分[6]:表2示,将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参照无、轻、中、重4个等级分别对应0、1、2、3分,症状计分总和即为症状评分。疗效评分分为,显效:症状明显好转且症状评分减少≥60%;有效:症状均有好转,症状评分减少≥40%且<60%;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症状评分减少<40%。

表2 高血压病症状及严重程度评价标准

3)免疫功能指标:采用德国SIEMENS 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IgM、IgG、IgA、CRP含量。

4)淋巴细胞亚群:采用BECKMAN COULTER-EPICS ALTRA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细胞簇分化抗原(CD)系列,包括CD3+、CD8+、CD4+、CD4/CD8。以上设备均由辽宁省中医院康复中心提供。

2.2.2 质量控制 考虑到血压受温度、时间、环境及患者情绪影响而波动,故此治疗前后均在中午12点在相同的诊室、温度、环境下佩戴和取下动态血压监测仪并告知患者测量过程中禁止做剧烈运动及吸烟饮酒。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变化

表3示,2组患者治疗前24 h动态血压各项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30 d治疗,2组内治疗前后除毫针组最低收缩压和最低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揿针组全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明显低于毫针组(P<0.01)。

表3 2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比较

3.2 2组患者治疗前后高血压病症状评分比较

表4示,2组治疗前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30 d治疗后,2组症状评分均有下降且低于治疗前(P<0.01);组间比较,揿针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毫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3.3 2组高血压病患者疗效比较

表5示,经30 d治疗,揿针组总有效率86.0%,优于毫针组总有效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2组高血压病患者疗效比较[例(%)]

3.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M、IgG、IgA水平比较

表6示,2组治疗前血清IgM、IgG、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30 d治疗,揿针组治疗后血清IgM、IgG水平均有下降,且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揿针组血清IgA及毫针组血清IgM、IgG、IgA治疗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揿针组治疗后血清IgM、IgG水平明显低于毫针组(P<0.01)。

表6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M、IgG、IgA水平比较

3.5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比较

表7示,2组治疗前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30 d治疗,2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均有所下降,且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组间比较,揿针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毫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7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比较

3.6 2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比较

表8示,2组治疗前淋巴细胞CD3+、CD8+、CD4+、CD4/CD8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30 d治疗,揿针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含量明显下降,且低于治疗前(P<0.01),而CD8+含量升高,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毫针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揿针组CD3+、CD4+、CD4/CD8含量明显低于毫针组,而CD8+含量明显高于毫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8 2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比较个/uL)

4 讨论

我国已有2.5亿高血压病患者,占人口的25%-30%,大多以轻中度高血压病为主[7]。西医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主要采用口服降压药的方式[8],但其副作用大、耐药性明显、患者依从性差等因素,严重影响高血压病的防控。中医博大精深,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传统疗法对于轻中度高血压病的防治日渐成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高血压发病机理主要集中在神经-体液-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节失衡[9]。Gudbrandsson等[10]发现,高血压病人群IgG、IgM含量较正常人略有升高,导致血清免疫复合物的含量也随之升高。研究表明[11],高血压可使体内淋巴系统激活并活化T细胞,导致B细胞转化成为浆细胞,促使体内IgG含量随之升高,从而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这种复合物的增加可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使血压进一步升高。而C-反应蛋白是重要的免疫炎症因子,可减缓内皮细胞合成NO,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增强,从而促使血压升高[12]。Shao等[13]首先提出效应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且证实效应T淋巴细胞间接分泌免疫炎症因子加快血压上升。当血压升高时,CD8+细胞含量下降,而CD4+含量上升,而针刺可诱导体内淋巴细胞比例增长,加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加快细胞免疫功能修复[14]。本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血清IgM、IgG、IgA、CRP含量有不同程度升高,说明体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而通过揿针督脉穴可降低血清IgM、IgG、CRP、CD3+、CD4+、CD4/CD8含量,并使CD8+含量升高。由此得知,揿针督脉穴可有效调节高血压患者体内免疫功能,有助于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稳态,预防体内炎性反应发生。

高血压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常因肝肾不调、七情内伤所致,最终导致阴阳气血失衡、气机逆乱[15]。众所周知,针刺的即时疗效显著,而30 min治疗结束后血压依旧波动、升高,如何将针刺的疗效延长、持久成为研究重点[16]。本研究采用揿针督脉穴治疗高血压病,利用揿针的疗效持久、操作安全、方便等特点,且嘱患者对其揿针部位进行早、中、晚3次按揉,增加对于督脉穴位的刺激量。督脉具有调节一身阳气、统调诸经之功效,被誉为阳脉之海[17]。《灵枢·海论篇》中云:“督脉髓海不足,则目无所见、脑转耳鸣”。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巅”;而督脉通过“贯脊属肾络膀胱”与足少阴肾经紧密相连[5]200-209。“经络所过,主治所及”[5]22,督脉不仅可以调节脑、肝、肾功能,且可通调气血,平衡阴阳,缓解肝阳上亢引起的气血逆乱[18]。实验结果显示,揿针督脉穴可明显降低全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且临床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毫针组,对于维持全天血压平稳,尤其是夜间血压起到重要作用,有效降低因夜间血压升高引起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目前,原发性高血压病免疫机制研究大多集中在免疫细胞因子及炎症因子含量的计量统计方面。今后需加强细胞间信号通路及基因表达方面的实验研究,为高血压病免疫机制提供更多可参考的证据。

猜你喜欢

毫针督脉高血压病
龙氏手法结合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从督脉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基于无菌术的毫针持针钳研制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