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瞻性护理模式在急诊外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

2020-07-22宋晓琦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8期
关键词:前瞻性外科病情

宋晓琦

(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辽宁 大连 116031)

急诊外科中多发生紧急性突发性病症,且该科室内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与对其实施的护理干预具有密切的联系,前瞻性护理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是指根据患者自身病情需要,来对其实施预见性护理管理的一种护理干预模式[1],该护理模式的实施可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及时的做出科学性的护理策略制定,据有关研究性显示[2],该护理模式在急诊内科中的使用较为广泛,而在急诊外科中的使用情况较少,基于此,本文对在急诊外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常规护理与实施前瞻性护理模式后的效果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期间,选取我院的40例急诊外科患者成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继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5∶5,平均年龄为(48.7±5.4)岁;致病原因:高处坠落患者有7例、车祸患者有8例、重物砸伤患者有5例;病症类型:多发伤患者有10例、骨折患者有4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有6例。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14∶6,平均年龄为(48.6±5.9)岁;致病原因:高处坠落患者有8例、车祸患者有8例、重物砸伤患者有4例;病症类型:多发伤患者有9例、骨折患者有4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有7例。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本次研究所有患者与其家属均持支持态度,且已签订研究同意书,所选40例急诊外科病例已经过我院伦理委会审批。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接到急诊电话后立即接诊,争取最短时间完成各项急救准备工作,根据医嘱要求为患者进行紧急急救处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情况[3]。研究组患者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模式,内容如下:

1.2.1 院内接应途中护理:在将患者抬上担架的过程中,应保障动作的轻柔性,尽量减少转运中所造成的担架摇晃,对患者的所表现出的症状进行观察,并尽快的制定初步急救措施,若患者的意识保持清醒时,应对其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使之有效提高其治疗信心及配合度,消其负面情绪。

1.2.2 急诊室救治:达到医院急诊中心后,结合患者的病情为其调整舒适的体位姿势,向家属询问患者所表现的症状及发病时间等,立即对患者的伤口部位、疼痛程度及生命体征进行评估,若判定患者为失血性休克时,应立即对其进行压迫止血,同时保障患者气管的畅通性;若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时,应立即对其实施气管插管,使之保障其氧气及时供给,并给予其适当的充盐溶液及与患者相同血型的凝缩红细胞,保持患者体内酸碱度及微循环的平衡性[4];若判定患者属于多发伤,应立即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检查,观察是否可以对其进行完全性止血,而后再检查患者胸腔及腹部是否会出现有出血现象,观察患者的四肢是否存在有血管损伤情况,该情况的出现将增加患者发生大出血的概率[5];若患者存在有低血容量,应先立即对其实施止血及输血治疗,与此同时对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及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若患者存在有肋骨骨折情况时,应先对患者进行镇痛处理,并在患者保持其原有体位姿势的基础上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干预工作,以此来缓解其焦虑、恐惧及紧张等不良情绪。

1.2.3 急诊病房护理:将患者小心的转移到病床上,而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调整好静脉滴注的速度,使之有效保障机体各管道的畅通性[6]。针对于住院失血性休克症状患者,应先协助于其保持平卧式的体位姿势,而后对患者的鼻吸管吸氧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此外还将做好患者的保暖措施[7];针对于住院多发伤患者,应密切对患者的血压指标及气道呼吸通气功能进行观察,使之尽可能的预防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转运途中对所有患者进行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使之有效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及治疗信心[8]。

1.3 观察指标:首先,观察急救时间指标,包括有<1 h、1~3 h及>3 h;其次,观察护理吗一度评分,包括有就医环境、基础护理、专业技能、服务态度及总分。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2.0软件计算P值,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检验方式为χ2;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s)、检验方式为t,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急救时间指标比较:急救时间<1 h中,研究组患者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急救时间在1~3 h中,研究组患者数量虽然少于对照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急救时间>3 h中,研究组患者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急救时间指标比较[n(%)]

2.2 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

表2 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

3 讨论

护理质量管理是指护理人员通过动态性、持续性的护理质量检查后,以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在不断解决相关临床护理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9]。在以往的传统护理模式中,医院对于临床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视度较低,致使临床中经常性的出现医患纠纷事件。急诊外科中患者数量相对较多,加之该类患者的病情较为危重,病种种类较多,所以,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急诊外科护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的实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10]。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是指护理人员通过应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并结合于临床实践来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管理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之有效避免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概率,提升医院的整体护理服务质量[11]。本研究中,急救时间<1 h中,研究组患者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说明前瞻性护理模式的实施可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该护理模式的实施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护理风险,使之预见性的对其进行避免,缩短急救时间,为患者的有效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以此,显著提高其急诊效率。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前瞻性护理模式在急诊外科中的应用得到了广大患者的支持及拥护,产生该结果主要得益于该护理模式中充分的融入了人性化护理理念,其与常规护理理念相比,将更易于让患者接受,此外,该护理模式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将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以此拉近医患距离,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及护理满意度[12]。

综上所述,前瞻性护理的实施可有效的缩短急诊外科患者的急救时间,提高其护理满意度指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前瞻性外科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骨外科知多少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形式正义的前瞻性要求:麦考密克的后果推理
3D-ASL在TIA预后的前瞻性评价中的价值研究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